【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张生周:毫厘之间 厚铸匠心

政务   2024-12-31 11:30   河南  


   开栏语


  弘扬工匠精神,奏响时代强音。11月14日,由省委网信办、省总工会联合举办的2024年河南省“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正式启动。此次活动组织人民网、新华网、中工网、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河南日报、河南广播电视台等20多家中央及省级媒体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车间班组、深入生产一线,采访挖掘15名劳模工匠扎根一线、苦练技能、探索创新、拼搏奉献,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典型事迹,激励广大职工以勤学长知识、以苦练精技术、以创新求突破,努力成为新时代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敬请关注!


  11月29日凌晨1时,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郑州东高铁基础设施段焦作西高铁综合维修车间修武西工区信号工张生周正进行日常轨道检修工作,现场敲击声、联控声、机器动作声相互交织,在冬日的夜间格外动人。

  28年来,张生周潜心钻研电务设备的维修养护技术,高效处置150多起设备故障,解决关键性技术问题4项,并先后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全路技术能手”“全路首席技师”“铁路工匠”“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不平坦的成长路

  1996年,张生周从武汉铁路运输学校毕业,分配到了新乡电务段焦作车间狮子营信号工区工作。初来乍到的张生周,很快就给工区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一次,车站一组道岔定位“断表示”,如果处理不及时会直接影响接发车。张生周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使用万用表测试,仅用3分钟就找到了问题:“室内设备开路,电没送出去!”

  “可以啊,小张,好样的”“赛场才是练兵场”“技术比武提高业务能力最快”,在同事的鼓励下,张生周决心要成为行业佼佼者,但“高手”的成长之路绝非坦途。

  2001年6月,张生周第一次参加技术比武,没想到,赛场上他频频出错,连天天打交道的“老朋友”万用表也操作失误,10分钟下来,两处故障一个也没有排除。

  经验不足、练得不够、思路不对……回到工区,沮丧的张生周总结查找原因,从此开始加倍努力地向师傅学、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出门时,他总是背着一个工具包,包里装着两件“宝贝”,一件是从不离身的笔记本,另一件是装满技术课件的U盘。那本翻得发黄、卷边的笔记本里,密密麻麻写下了100多个电务设备故障的分析处理方案,被工友们反复借阅,称为“武功秘籍”。

  转辙机是控制铁路道岔转向的关键设备。为了“吃透”转辙机,张生周每天拆装机器3遍,用时从20分钟开始逐渐缩短。一次业务大赛中,他以13分钟的成绩获得转辙机拆装项目第一名。

  后来,在备战各种练功比武的过程中,张生周技能水平迅速提升,并结合日常工作,总结出“四先四后”快速判断处理道岔电务故障工作法,在一线推广。


毫厘之间守初心

  “看!老张的眼睛盯着设备直放光。”2015年,郑太高铁郑焦段筹建施工介入组,看到崭新的道岔转辙机亮相,张生周主动申请调到了城际工区工作,接触到了新设备,钻研的劲头儿更足了。

  进入新的赛道,张生周意识到,高铁的养护工作必须更加仔细。

  “转辙机中的道岔缺口数值,是判断道岔动作是否到位的关键参数。普铁‘道岔缺口’数值允许误差是±0.5毫米,高铁则是±0.1毫米,仅靠肉眼判断不可行了。”张生周说,每天凌晨0点到4点是检修整治设备的天窗期。四个小时内要完成好设备整治工作,是对速度和精度的双重挑战。

  为提高工作效率,张生周根据塞尺原理,研制出高铁“道岔缺口”专用检查工具——弓形“检查棒”。“数值是否超标,两头一试结果立现。”张生周介绍,这个小工具把“道岔缺口”调整、校核精度提升了近一倍。他还研究创立了“一次性‘缺口’调整法”,解决了“道岔缺口”数据采集校核误差偏大,以及标准化调整较难的技术问题。

  此外,张生周又丰富和发展“四先四后”工作法,形成“五先五后”工作法,并探索实施故障模块化处理,有效减少了现场故障处理时间。

  近年来,许多电务器材企业和工程单位发现了拥有众多荣誉和过硬技术的张生周,并开出优渥的福利待遇相邀。务农的父母,忙碌的妻子,两个正在读书的孩子,谁又能一丝不动摇呢?但张生周回想起自己的铁路梦想,翻看自己一路获得的荣誉,最终坚定了想法:“铁路养了我一家子,我就得守护铁路一辈子。”

  在高铁岗位工作的11年里,张生周负责的设备质量鉴定优良率达100%。入路28年来,张生周所检修、包保过的设备未发生过一起责任故障。


一线攻坚育匠心

  “别的人我不敢说,有问题找张师傅准没错!”杨磊是焦作西高铁综合维修车间修武西工区副工长,也是张生周的徒弟之一。他讲述了张生周给他上的“第一堂课”。

  在郑太高铁联调联试期间,修武西站有一组道岔采用的是ZYJ6型液压转辙机。在安装调试该设备时,施工人员忙了一整天也没有调好。一筹莫展之际,有人向他们推荐了张生周。

  欣然领命后,张生周带杨磊到现场研究设备。不到2小时,他们就完成了道岔缺口调整和电路调试。事后,张生周还总结了ZYJ6型液压转辙机的技术特点,牵头制定了该型道岔日常养护的标准化流程。

  “一个人就算浑身都是铁,能打几根钉?”已成为高铁电务领域“蓝领专家”的张生周经常把自己比作是一台转辙机。“一个1/12型的普速道岔需要2台转辙机牵引,一个1/42型的高速道岔则需要9台转辙机同时牵引。”他认为,要实现高铁电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多像他一样的“转辙机”共同发力。

  近3年,张生周已培育高级技师、技师等技术骨干近30人,段内32名青年职工在他的一手培养下,顺利走上了一线工班长岗位,成为护航高铁安全的中流砥柱。(文:王佳宁 陈梦雨 闵雪)


点亮在看谱写新时代的劳动者之歌

河南省总工会
传播工会声音 服务职工群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