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扫除信息“路障”

文摘   汽车   2024-08-26 11:21   北京  

◎ 文 《法人》杂志全媒体记者 岳雷

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不断创新与融合下,无障碍信息交流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拓展着应用边界。它让视障者通过智能语音助手,听见世界的色彩;让听障者借助实时字幕技术,理解每一声温柔的呼唤······无障碍信息交流技术如破晓的第一缕阳光,扫除了长久以来横亘在老年人与残疾人面前的信息“路障”,照亮了那些曾经难以触及的角落。

细微之处的点滴改变,宛如涓涓细流汇聚成河,形成了推动社会进步的磅礴力量。在科技与法治之光交相辉映下,信息无障碍不再遥不可及。


科技改善交流


清晨,家住北京的雷女士悠然地拿起手机,开启了她的晨读时光。7月28日,她对《法人》记者说:“你看这手机多贴心,仿佛能读懂我的心思。”话音未落,手机屏幕瞬间被唤醒,字号变得硕大清晰,界面简洁而丝滑,宛如为她精心定制的“电子报纸”。

“我那部旧手机屏幕上的小字,看得我头晕眼花。新手机智能多了,打开无障碍模式,字变大了,心也宽了,感觉自己好像年轻了几十岁,重新找回了阅读的兴趣。”她笑眯眯地说。

喧嚣都市的另一隅,听障人士小芳借助一款手机APP,与远隔重洋的朋友线上聚会。屏幕上方,朋友的笑容温暖如初,屏幕下方,一行行精准无误的实时转写文字飞速流淌,捕捉并传达着朋友的每一句祝福与倾诉。实时语音转文字技术与视频通话字幕功能完美融合,跨越了听力的阻碍,架设起小芳与世界对话的桥梁。

在数字时代,当数字科技重塑社会生活的纹路时,一股温暖而强大的力量,正在深刻改变着老年人与残疾人的生活样貌。

“这款神奇的APP,像是我的引路人,让我在城市中自由穿梭,感受生活的气息。”四川成都盲人小伙王瑞冬所说的“引路人”,是一款专为视障人士设计的无障碍导航应用。据他介绍,这款APP不仅可以规划顺畅的出行路线,还能通过语音和震动功能提示沿途路障,让他轻松躲避危险路况。

无障碍信息交流如同细腻的春雨,悄无声息地滋润着特殊需求群体,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都能感受到温度与力量。

在中国,特殊需求群体数量庞大,约1700万视障者、2780万听障者,渴望摆脱信息“路障”。与此同时,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近3亿,且这一数字持续攀升,老年人群体同样需要弥合“数字鸿沟”。

近年来,中国在信息无障碍建设领域深耕细作,通过构建系统化顶层设计,不断夯实构建包容性信息社会的基石。从国家级战略规划到具体行动指南,一系列高瞻远瞩的政策文件和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为信息无障碍环境建设绘制了清晰的蓝图。

在政策和法律的强力驱动下,信息无障碍建设的触角广泛延伸,覆盖了互联网、政务服务、媒体传播、紧急救援等多个民生关键领域。从互联网网站、手机APP的无障碍化改造,到政务服务平台的无障碍访问,再到媒体传播中的语音播报、手语翻译等多样化服务,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无障碍服务体系已经成形,极大降低了特殊需求群体获取信息的门槛,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


数字赋能应用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各地政府正积极投身于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综合运用数字技术,搭建起连接特殊需求群体与社会服务的信息桥梁。

近日,记者走访了北京市东城区某街道政务服务中心,亲身感受了基层信息无障碍建设的丰硕成果。

北京市东城区某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内配有手语智能终端机 岳雷/摄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您?”当记者步入服务大厅那一刻,耳畔随即响起了引导员亲切的声音。大厅内,高清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着政务服务信息,字体硕大而清晰。与普通显示屏不同,这些屏幕下方配备了语音播报器,可以将文字信息实时转化为语音输出,方便视障人士获取信息。

在业务办理区,融合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服务终端机格外引人注目。据政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这台终端机采用了优化界面设计与交互方式,能够呈现大字体、高对比度的屏幕显示,帮助视力欠佳的老年人轻松阅读屏幕信息。此外,终端机采用了人工智能语言识别处理技术,实现了智能问答功能。用户只需简单说出需求或问题,系统便能识别理解并作出回答或指引操作,使业务办理过程高效而便捷。这种“说得出、听得懂”的交互方式,让政务服务变得更贴心、更人性化。

这仅仅是在无障碍信息建设征途上的一个坚实足迹。当前,全国上下正齐心协力,构建全方位、深层次信息无障碍环境,为老年人与残疾人等特殊需求群体,铺设一条通往便捷生活的道路。

譬如,上海市精心打造的“掌上政务”APP实现了信息自由流动与无障碍共享。尤为亮眼的是,该平台针对老年人与残疾人,定制了大字版界面,同时辅以语音导航功能,使信息获取变得简单而轻松。

浙江杭州智慧医疗为残障人士铺设了一条就医坦途。部分医院构建的无障碍信息系统,集成了语音提示、字幕显示等功能,使视障、听障人士能够轻松获取医疗信息,独立完成挂号、就诊、取药等流程。更令人赞誉的是,部分医院还特别引入了专业手语翻译,为聋哑患者提供一对一实时翻译服务,确保医患沟通无阻。

信息无障碍建设的蓝图被一笔笔精心描绘,政府与企业在这一过程中携手并进。今年4月,上市公司科大讯飞发布了第二代讯飞智能助听器,旨在为听障人士创造无障碍沟通环境。

近日,讯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能硬件产品部品牌经理尹凤娥向记者介绍:“新一代助听器专为极重度听障人士设计,这款助听器能随时随地响应用户的听力需求,通过连接‘星火智能验配师’,用户可以开启多轮对话,以方便助听器能够收集更精细的听力问题、音质及降噪参数。”

在服务层面,科大讯飞秉持无障碍理念,推出了全程线上验配服务,让听障人士足不出户,即可通过手机APP完成远程听损测试。在尹凤娥看来,确保老年人与残疾人等群体能够平等享受数字时代的便捷与福祉,是践行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有益实践。


立法筑基 守护信息无碍


在信息化巨浪翻涌之下,法治成为守护每一份数字权利的坚固盾牌。中国在推动信息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道路上,立法先行,成果显著。2023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正式实施,照亮了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法治化、规范化进程。

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韩乾看来,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从多个维度为信息无障碍建设铺设了坚实的基石。例如,该法明确提出,国家鼓励公开出版发行的图书、报刊,配备有声、大字、盲文、电子等无障碍格式版本,方便残疾人、老年人阅读。国家通过立法手段,引导和支持图书、报刊等出版物的无障碍格式版本制作。同时,针对教育领域,该法还特别强调了盲文版、低视力版教学用书的编写与出版,以求保证每一位视障学生都能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

韩乾认为,这一举措不仅极大便利了视障人士的阅读需求,也促进了全民阅读的广泛开展与深入。“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从公共信息发布、互联网应用、智能终端设备等多个方面入手,对无障碍信息交流提出了全面而具体的要求,构建了从责任主体到用户终端、从手语字幕到音频视频的全方位无障碍体系。”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在立法规划上,不仅构建了全面的无障碍信息交流框架,还显著强化了法律责任的落实机制。该法针对违反无障碍信息交流义务的行为,明确设定了包括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直至罚款在内的严厉处罚措施。

为深入贯彻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各地政府积极响应,出台配套政策与地方性法规,细化实施路径,结合实际解决信息无障碍建设难题,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深入发展。例如,江苏省推出了《无障碍环境建设实施办法》,明确了政府在无障碍信息建设中的职责与使命,并规划了具体路径。该《办法》将无障碍信息纳入全省信息化规划,促进技术应用与普及,鼓励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同时,政府主导构建出行无障碍服务平台,整合资源,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如无障碍地图、智能导航、远程服务等,为特殊需求群体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

《上海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聚焦残疾人、老年人需求,鼓励开发无障碍应用程序,覆盖即时通信、远程医疗、网络购物、预约服务等多个领域。同时,支持教育机构提供培训与课程,提升残疾人、老年人智能技术运用能力,缩小数字鸿沟。黑龙江省则着重完善无障碍服务准则与规范,为残疾人等群体打造更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体验。

此外,多地司法部门严格监督整改无障碍信息落实问题,如浙江省杭州市检察院专项监督行动聚焦高频事项,成效显著。广东省深圳市检察院通过公益诉讼完善过街音响提示装置无障碍功能,推动信息无障碍建设。

韩乾表示,中国信息无障碍建设已在法治引领下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这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政府、社会、企业等多方协同努力与持续投入。通过持续完善法律、出台保障措施、推动技术创新,为残疾人与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构建平等、便捷的信息环境,让数字科技温暖人心。

编审|王 婧
责编|白 馗
校对张 波  张雪慧

来源|《法人》杂志2024年08月总第246期


严正声明:“法人杂志”所有原创文章,转载均须

获得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投稿、约访、转载、合作事宜
联系邮箱 | news@farennews.com

发现“分享、在看”“点赞”了吗,戳我看看吧

法人杂志
《法人》杂志是中央政法委机关报《法治日报》的子刊。 办刊宗旨:弘扬民主法治精神,推动依法合规治企。 杂志定位:关注重大经济法治事件,专注企业法治合规管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