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一股饱含历史深情与艺术魅力的暖流涌入了北京城市学院的校园。11月25日,“梨园雅韵进校园”系列活动迎来了璀璨新篇——新编现代京剧《百年首钢》在叶盛兰大剧院成功上演,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生动再现了首钢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与辉煌成就。500多名师生和周边戏迷一起观看了精彩的演出。
《百年首钢》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和精湛的京剧表演,深情讲述了从上世纪80年代首钢施行承包制的历史性决策,到21世纪初曹妃甸大搬迁的艰难抉择,再到新时代首钢园转型升级、焕发新生的壮丽篇章。这部现代京剧不仅是一次对工业遗产的深情回望,更是一次对中国工业现代化进程的深刻致敬。
《百年首钢》由北京京剧院一团的优秀青年老生演员裘识(饰林宇生)和青年花旦名家常秋月(饰韩青桐)领衔主演。他们把两位普通工程师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他们不仅是技术领域的佼佼者,更是时代浪潮中的弄潮儿。从青涩少年到行业精英,他们的成长与奋斗,见证了首钢从传统钢铁企业向绿色、创新、文化融合发展的华丽转身。两人的故事,是千千万万首钢人的缩影,他们以家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精神,书写了一部属于中国工业人的英雄史诗。
舞台上,灯光与布景巧妙结合,将在场观众带入了不同年代的首钢场景。从繁忙的生产线到现代化的办公区,从钢花四溅的炼钢炉到绿色节能的冬奥场馆,每一幕都生动展现了首钢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风貌变迁,让人仿佛穿越时空,亲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剧中跌宕起伏的情节和感人至深的情感深深打动了观众,他们纷纷报以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资深戏迷王阿姨是位退休教师,她经常组织大家一起看戏,已经多次到访北城,这次和她一起前来的共有10多位戏迷,近的来自学校周边的镇上,远的来自西城、石景山等地。王阿姨介绍,看戏是他们退休后的一大爱好,也有益身心健康,很高兴北城提供了现场看戏的平台。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戏曲工作的重要指示,学校与北京京剧院合作成立了“叶盛兰大剧院”,近年来学校已多次开展“梨园雅韵进校园”活动,推动京剧艺术的传播与普及。此次“梨园雅韵进校园”是本学期第一场演出活动,不仅让青年学子近距离感受到了国粹的魅力,也激发了他们对国家工业发展历程的兴趣与思考,增强了文化自信与时代责任感。
演出结束后,北城师生积极分享观后感
一起来看看吧~
张自明
教育学部辅导员
在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十周年的背景下,通过观赏北京京剧院带来的《百年首钢》剧目,我切实感受到了首钢和首钢人在大时代中的家国情怀、与时俱进和大格局。从剧目呈现来看,现代改良京剧的创新发展同样呈现了国粹与时俱进的传承。生旦净末丑,没有脸谱化的装扮,但一板一眼均在剧中,均在情景与故事中。起承转合的叙事里,一幕幕的呈现将有限空间里的人物、情节展现得淋漓尽致。好的故事、精彩的叙事表达、专业的唱腔、深厚的唱功,令人沉浸其中。为《百年首钢》喝彩!为中国传统京剧的现代化创新发展喝彩!
年青
校团委素质拓展部部长
今天下午在潮白讲堂观看《百年首钢》这部京剧,令我心潮澎湃。百年首钢的历史底蕴与京剧艺术的魅力相互碰撞,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工业背景下的新活力。我能深刻感受到首钢的百年历程和京剧所传达的情感。这场演出不仅是艺术的盛宴,更是对首钢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有力传承,引发了强烈共鸣,让我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受到了精神的鼓舞。我们要汲取这些精神力量,发扬教育家精神,引导学生成长,将这部京剧蕴含的精神品质融入到学生教育中,培养有责任感、有担当、有文化素养的时代新人。
侯思岐
城市建设学部2023级学生
北京京剧院新编现代京剧《百年首钢》通过“小家小院”刻画“大厂大局”,用演员们的人生际遇展示了首钢改革发展历程,也体现了我国工业发展的辉煌成就与时代的变迁。这部剧里的唱腔不仅有西皮、二黄,还有娃娃调、反二黄等,把首钢搬迁的美好愿景“画”在观众眼前,在不离京剧本体的同时又颇有新意。在我看来,这出新编京剧不仅与传统京剧有很大差别,与现代戏也不一样,《百年首钢》剧目是一个新的成功尝试。
刘浩洋
教育学部2024级学生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在叶盛兰大剧院观看《百年首钢》,犹如开启了一场震撼心灵的文化之旅。舞台上,演员们通过精湛的京剧表演,将首钢的百年变迁与现代京剧艺术完美融合。那独特的唱腔,或高亢激昂,或婉转低回,诉说着首钢往昔的奋斗历程与今日的辉煌成就。演员们细腻的动作、精美的服饰和富有感染力的神态,都让我深深沉浸其中。京剧作为国粹,不仅展现了艺术之美,更传递着坚韧不拔、勇于创新的精神力量,如同首钢在时代浪潮中砥砺前行。此次活动让我对京剧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更深的热爱,也为校园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激励着我们在传承经典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努力成为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践行者。
国奖+2!“挑战杯”竞赛北城再创佳绩!
30天!“研”出必行!
这场盛会北城师生实力献礼,致敬英烈!
文字:高大正
图片:刘洋 孙钰林 王宇瀚
校审:高尚
责编:刘子实
版权声明:原创不易,转载时请标明来源
北京城市学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