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历史中
有些故事如同璀璨的星辰
照亮了漫长的黑夜
照亮了文明的天空
无锡国专,便是这样一颗星
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
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历时两年拍摄制作,摄制团队走访城市乡村,跨越山川河流,深入到每一个与国专有关的历史角落,足迹遍布近10个省、10余所大学,采访了40位嘉宾学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中共无锡市梁溪区委员会、无锡日报报业集团联合摄制的6集纪录片《风雨国学魂——寻找无锡国专》已于近日在CCTV-9纪录频道播出。
纪录片共有《风雨》《办校》《种子》《先生》《内迁》《岁月》6集,采用数字建模、场景还原等技术手段,再现了无锡国专的真实样貌,将传统的叙事手法与现代的影像技术相结合,以最生动、最真实、最全面的方式,展现无锡国专的精神风貌。从国专的创始人唐文治先生开始,穿越时空,与那些在风雨中坚守国学的巨儒们对话,感受他们“继绝学,开太平”的理想与使命。
无锡国专 百年记忆
我们的镜头,对准了无锡国专的亲历者;我们的影像,记录了他们口述的珍贵历史。他们的讲述,如同历史的回声,穿越了时空隧道,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国学风采。
当年,我跟同班同学、老乡冯其庸在宿舍睡的是上下铺。说起当年的老师,印象最深的还是唐文治校长。每个礼拜,他都给学生讲《诗经》,虽然他眼睛看不见,但他朗诵的声音很好听。
古籍版本目录学家、南京图书馆原研究馆员沈燮元先生是无锡国专1948年毕业生。沈老于2023年3月去世,我们对他的采访成为他生命最后时期的珍贵记录。
总结起来四个字,“敦品励学”,唐校长教导我们怎么去做人,怎么去读书,做人要注意自己的品行,读书要有方向,这三年对我非常重要,对我人生道路有重要影响。
在无锡国专读书期间,唐文治的治学精神对沈燮元影响非常大。
钱先生到国专讲课,时间很长,一讲就是好几个小时,我们的毕业册,也是他题的词。
沈燮元对钱穆也是崇拜有加。
在福建师范大学仓山校区旁的教工宿舍华南新村,我们采访到了耄耋之年的福建师范大学原校长、博士生导师,著名经济学家和教育家陈征。他是1949年从无锡国专走出的优秀毕业生。在无锡国专师兄吴天石的影响下,陈征从爱诗、读诗、写诗,到转行将毕生精力投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特别是《资本论》的教学与研究。陈征写作出版了《〈资本论〉解说》等30余部专著,被誉为“国内完整、系统、高水平讲解《资本论》第一人”,2019年获得“最美奋斗者”荣誉。谈及这些成就时,陈征总会提到无锡国专,说当年国专“很认真,不马虎”的严谨学风一直影响着他,国专熏陶出的敦厚谦和的气质也令他终身受益。
湖州德清新市古镇,店坊民居临街而建、傍水而居。在这“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画卷中,我们拜访了当时97岁高龄的施剑青先生。他是无锡国专沪校毕业生。21岁任教以来,施剑青沿用当年无锡国专老师的教学方法育人。几十年来,他和夫人一直资助着困难学生,他还联合其他退休教师,拿出退休金设立“草根助学奖”……
施剑青
脚踏实地教好每一个学生,才能算是不辜负在无锡国专所学。
无锡国专给予他的,是国学的积淀,更是温润的风姿。“正人心,救民命”成为贯穿于唐文治一生的思想主线,也成为无锡国专始终不渝的办学主旨。对于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来说,他们在母校学习和领悟到的,都为其今后的人生指明了方向。
文脉绵延 弦歌不辍
我们的画面,捕捉了国学传承者们的风采。他们的故事,是时代的印记,见证了国学的传承与发展。随着镜头的流转,让我们一同走进那段风雨如磐的岁月,体悟国学的内涵,感受文化的力量,也从他们的讲述中,看到国学精神的延续和传承。
还有更多与无锡国专有传承关系的后人,在片中讲述与无锡国专的故事——
传扬精神 擦亮名片
钩沉岁月,致敬先贤。在沈燮元看来,追忆无锡国专做过的事情,纪念唐文治校长,发扬光大国专精神是很有意义的事。
专家们评价,无锡国专不仅是中国文化史和教育史上的文化标识,更是无锡乃至中国的一张文化名片。时至今日,我们该如何更好地传扬国专精神,擦亮文化名片?纪录片《风雨国学魂——寻找无锡国专》的制作和播出,是对这一文化标识的深入发掘和传播,在凸显无锡国专历史价值的同时,更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往事不如烟,国风依然潮
这是一部纪录片
更是一段追寻历史的旅程
通过这部纪录片
我们得以了解无锡国专的故事
感受国学的魅力
激发我们内心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文字:张军、韩玲、张月
编辑:梁溪区融媒体中心
你的每一个“点赞”和“在看”
我都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