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这是河马老师对比介绍“朴门与林盘”系列文章的第四篇,将主要介绍林盘系统中“居、林、田、水”四要素的头两个要素,并穿插对比朴门系统中的相近要素。
回顾
朴门——英文原名Permaculture,意为面对一个自然资源被无节制开发,自然环境被污染和破坏的地球,人们可以在细而微的缜密观察基础上,发现在地的自然模式与自然规律,通过向大自然学习,主动设计一套以农业为基础的,但又不只强调农业生产,而是包含了众多对人对自然友好的实践元素的生产、生活系统。
林盘——也叫川西林盘,特指成都平原及丘陵地区农家院落和周边高大乔木、竹林、河流以及外围耕地等自然环境所构建的一种乡村居住形态。往简单讲,林盘是由“居、林、田、渠(或宅、林、田、水)”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川西民居环境。往复杂的说,林盘是一种历史上形成的集生产、生活和景观于一体的乡村居住系统。
林盘聚落空间模式图。图片来源:《川西林盘聚落文化研究》,方志戎著
但真正的居、林、田、渠四要素不是截然分离的,它们在对方的空间中相互镶嵌穿插
居
川西民居,其实也就是林盘的建筑样式,给人的印象是典型的穿斗结构,白墙青瓦,朴素淡雅,而这种建筑风格的形成和它建筑理念是一致的。川西民居讲究“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房子的材料,从房梁、檩柱到墙壁、灰泥,都是现场环境里就地取材的乔木、柱子、青石、水稻泥等。
典型的林盘建筑样式 拍摄:河马
比如,林盘住宅里普遍建造的编竹夹泥墙(简称编竹墙),所需的竹、泥、稻杆这些材料要么在林盘内围的竹林里,要么在外围的稻田里便能取得。穿斗木结构的房屋房梁檩木,用的是林盘乔木大料,承檩的柱子用的是林盘里的硬质乔木的整原木。这些自然材料不仅就地可取,也可就地还田。比如,墙泥翻修时旧的泥灰被刮下后可直接回到稻田,好不方便。
图④ 以柱承檩,木柱使用直径较小的林盘柏木
朴门建筑虽然没有绝对统一的样式或标准,但根据朴门理念的原则,它们应该是各种就地取材的,自然材质的,用传统工艺或简单工艺,主要依靠手工就能完成的建筑。不仅如此,朴门的自然建筑原则还鼓励废物利用和旧物改造,强调房屋空间的自然采光、节能,当然也重视房间居所的舒适性以及建筑外观的美观性。
朴门自然建筑所用的材料和建造方法不拘泥于一种或几种样板,可以非常多样化。仅以墙体的建造为例,可能用到的材料和方法有但不限于:卵石/块石干砌、废弃混凝土块/砖叠砌、粘土/木屑/草杆裹泥浆、夯土/草、编木藤夹泥、编竹夹泥、草捆、土袋、木构架(榫接)、细竹编、芦苇、麻、废纸浆、废弃轮胎、空汽水罐、玻璃瓶等等。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
“没有林,便不会有林盘”
“没有食物森林,便不成为朴门设计”
以前的文章中,我强调过林盘和朴门的自然美感,在这一点上,单就“林”的部分而言林盘可能要胜出朴门一大截。无论是从空中俯瞰,还是行走在大地之上,川西林盘最直观、最惹眼的就是每个林盘里一丛丛可可爱爱的,宛若锦绣般的绿岛小森林。仅从景观的识别度上,林盘里的这一丛丛小森林,的确比朴门的森林体系更让人印象深刻。
可可爱爱的林盘小森林 图片来源:网络
有一次,我和伙伴们在泉水村走林盘时遇到一处被废弃的老林盘。远远的,我们就望见一大丛茂密扶疏的树林,我和伙伴都禁不住赞叹“好像龙猫故事里乡下的那片卡通般的丛林啊”。哎,细想一下,我们的想象力也真够局限的,翻来覆去都是龙猫里的世界。明明在我们身边就有比卡通世界更真实更神奇的乡村景致,可惜了祖先留给我们的取不穷尽的自然遗产和生态智慧。
不仅在景观上,这些紧贴着宅院房前屋后生长的大大小小的微型森林,里面的生物多样性和实用价值的丰富性,更是蔚为大观。林盘比朴门所能规划和想象的食物森林系统的价值更加丰富深厚,毕竟是千年川西居民生活史积累下来的自然生活宝库。从过往林盘生活的日常中,我们也能看到林盘植物和林间作物与人的生产、生活极为密切的关系,看到这个千年宝库曾经的活力和魅力。
根据我们走林盘时了解到的信息,川西林盘的非果树乔木有数十种,常见的包括松树、柏树、杉树、杨树、桉树、桑树、榆树、槐树、楠树、香樟、皂角树、柳树、麻柳树、喜树、苟树、青杠树、银桦树、银杏等等。常见的果树也很丰富,比如桃树、李树、梨树、杏树、苹果树、樱桃树、枇杷树、柿子树、柑橘树、橙子树、柚子树、核桃树、板栗树、石榴树等等。这些树木每一个作为单一的物种都有它的实用功能和价值,比如果树有明显的食用价值,高大乔木可以作为建筑材料,其它各种杂木枝干,也可以被加工制成各种家用和农用制品,或作为烧饭烤火之用。
真正把林盘植物的实用价值体现到极致的单一物种,是竹子。作为林盘里最典型的植物,竹子在川西林盘里就生态类型而言也非常丰富,有十几种之多。这些竹子不但承载着生态和景观价值,不同的竹子也承载着不同的生产生活功能。林盘里生长最快最多,价钱最贱卖的慈竹,却也是“林盘里最有力量的物种”,是划得起篾条的“好竹子”。过去,从农事生产灌溉活动中的水稻生产工具、修闸门、做引水简槽、筑篱笆栅栏,到为人为牲畜修建住所,再到生活贸易环节涉及到的竹椅板凳、凉席竹扇、竹筷刷把、簸箕筲箕、箩筐背篼、鱼篓菜篮,再到饮食药用中的竹笋、竹叶、叶心,再到遮阳避风、乘凉避暑、掩隐屋舍、听竹赏景等等用途,处处看得见好竹子的身影。
林盘里的“好竹子”
图片来源:网络同样,如果用朴门设计的标准来评判当时林盘里的竹子,大概也能获得“最佳朴门精神奖”吧——身处环境中的人,仅利用环境里的一种自然资源,便创造了极其多样的生活物资,丰富了生活的内容与形态,联通了生活内容与生活场域之间的亲近关系,极大支持了人在其中方便、实用、经济、舒适又富有美感的生活。之前写澜园的树,我也用柑橘树举例说明“一物多用,一举多得”的朴门原则。
朴门里的经典设计概念“食物森林”,是一个和林盘小森林有些相似之处的“生态实用主义”营造案例。食物森林的原理是想模拟一片自然中的森林,虽然没有人刻意种植和照料,却能自行生长出各种可以提供人食物和树木资源的丛林。朴门希望营造一个在后期尽量少人工干预的,有实用功能的林木系统。
(未完待续,下次我们介绍“居、林、田、水”中的后两个要素)
河马对比介绍“朴门与林盘”系列文章:
第一篇文章以“初心澜园”农场为案例,介绍了什么是“朴门”(澜园印象 一);
第二篇文章以“澜园的树”为例,解释了朴门观察法的意义和实施原则(澜园印象 二);
第三篇文章则主要从“起源、美学、要素、社群”等角度,简要比较了林盘与朴门的异同(借澜园打开新视角:朴门与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