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梳理了中国宁静区域创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国际宁静区域创建经验,提出下一步的工作建议。中国已初步构建安静居住小区指标体系,并在积极探索宁静区域创建的有效实践,将“宁静”融入整体噪声污染防治领域中。然而,中国当前尚未制定宁静区域创建指导意见,管理和技术方法有限,尚未将宁静区域创建推广至公共场所的各个领域。欧盟及成员国则明确宁静区域创建的重要性并制定法规标准,建立宁静区域创建指标体系,创建聚集区中的宁静区域以及开放空间的宁静区域。通过比较研究,建议中国制定宁静区域创建指导意见,提高宁静区域创建驱动力;完善宁静区域创建程序和指标体系,提升宁静区域创建质量;加强宁静区域研究,维持区域长期和谐安宁。
新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鼓励宁静区域创建,第三十二条规定“国家鼓励开展宁静小区、静音车厢等宁静区域创建活动,共同维护生活环境和谐安宁”。为了有效落实该条款内容,《“十四五”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推动建设宁静小区。印发建设宁静小区指导文件,鼓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细化指标,号召居民住宅区自发组织宁静小区建设,提高居民满意度,并向社会宣传推广”。中国逐步建立宁静区域创建制度(图1),当前已开展了安静居住小区、静音车厢、宁静住宅等宁静区域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但当前宁静区域创建的管理技术薄弱,尚未制定宁静区域创建指导意见,也未推广至公共场所的各个领域。国际上,欧盟及成员国制定了一系列宁静区域创建的法规政策,并积累了很多良好实践,可借鉴国际经验,完善中国宁静区域创建制度,发挥社会各界力量和公众自我管理能力,推动宁静区域建设。
1
宁静区域创建的现状及问题
1.1
中国初步构建了宁静小区指标体系,
但管理和技术手段仍需加强
创建“安静居住小区”在一些城市,如上海市、天津市和重庆市开展得较好,各地结合实际细化了指标体系。生态环境部于2023年5月30日印发《关于开展第二批噪声污染防治试点(宁静小区建设)工作的通知》(环办便函〔2023〕168号),选择天津市、上海市、杭州市、嘉兴市、厦门市、重庆市、昆明市开展宁静小区试点建设工作。通过开展宁静小区建设试点,对宁静小区建设模式、指标体系、管理路径、职责分工、长效机制等方面探索尝试,为全国范围内推进宁静小区建设工作提供参考。试点工作通知给出了宁静小区建设评价大纲,包括声环境质量、基础设施、入住率、工作机制、居民公约、管理制度、标识与宣传、公众参与和创新机制9项指标及要求,各试点城市在大纲的基础上逐步构建分级分类的指标体系。
1.2
积极探索宁静区域创建的有效实践,
但尚未制定宁静区域创建指导意见
中国当前尚未制定宁静区域创建指导意见,宁静区域的创建工作更多的是“自上而下”地推动,尚未形成人民群众自发的“自下而上”的创建模式;宁静区域创建主要是在上海市、天津市和重庆市等大城市,然而对于其他区域,尤其是当前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范围已拓展到的广大农村地区,尚未推行构建宁静区域工作,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尚未认识宁静区域创建的重要性及其意义;二是宁静区域创建的宣传力度不够,良好经验没有得以很好地推广,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和科学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不足,居民噪声污染防治意识不强。
1.3
将“宁静”融入整体噪声污染防治中,
但尚未推广至公共场所的各个领域
由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申请的香山科学会议于2022年8月以“宁静中国’与噪声治理关键技术”为主题在北京成功召开,会议围绕“宁静中国”的技术基础与发展展望、“宁静中国”的技术引领和产业带动、“宁静中国”对国家层面管理的新挑战等3个中心议题展开交流和讨论,统筹谋划噪声控制的学科基础与技术体系。
2
欧盟及成员国的经验
2.1
制定宁静区域法规标准
针对城市聚集区的安静区,指令还规定,人口超过25万的人口密集区应采取行动或措施以保护安静区,防止噪声的增加。这些行动或措施包括土地使用规划、交通系统工程、交通规划和噪声源控制等。
为了有效开展安静区的创建,2014年,欧洲环境署(EEA)制定了《安静地区良好实践指南》(EEA技术报告(4/2014)),2016年发布《欧洲的安静地区:环境不受噪声污染的影响》(EEA报告(14/2016)),用于指导成员国开展安静区的创建工作。
2.2
创建聚集区中的宁静区域
欧盟环境噪声指令将安静立面定义为交通噪声水平比住宅“嘈杂”立面低20dB(A)的立面,即住宅立面最高噪声水平和立面最低噪声水平之间的差异被用来定义一个安静的立面。欧盟调查表明,根据安静立面的噪声的绝对值来定义安静立面更合适,推荐的首选值Lden为45dB(A),上限值为50dB(A)。
安静的立面最好位于“没有直接交通噪声暴露的城市区域”附近,如(半)封闭庭院。表1给出了欧洲一些城市安静立面的定义,可以看出大部分城市使用绝对值进行定义。对于新建建筑,应考虑创建安静的立面;对于已有的建筑,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创建安静立面:减少或禁止后街的交通;缩小建筑砌块之间的空隙,从而形成封闭的庭院;采用玻璃屋顶创建庭院空间等。
2.3
创建开放空间的宁静区域
3
宁静区域创建的建议
3.1
制定宁静区域创建相关政策,
提高创建驱动力
3.2
完善宁静区创建程序和指标,
提升创建质量
宁静区域创建需配套程序和指标体系。应加强噪声地图作用,其能提供可视化表示,在规划阶段对创建宁静区域有重要作用;强化噪声监测,完善声环境质量监测网络;逐步纳入声景指标,研究相关感知特征;加强专家评估,除声压级外,考虑土地使用计划等多方面标准,邀请多行业专家参与。
3.3
加强宁静区域研究,
维持长期和谐安宁
中国宁静区域创建处于起步阶段,需加强多方面研究。包括宁静区域与居民健康及环境效益关系、完善感知声质量数据、加强多声源噪声评估、研究影响声学质量感知的其他因素、宁静居住小区和乡郊地区创建差异、宁静区域活动与声音适当性的关系等,以强化宁静区域保护,建立和谐美丽的宁静区域。
论文全文发表于《科技导报》2024年第20期,原标题为《完善中国宁静区域创建制度的研究》,本文有删减,欢迎订阅查看。
白名单回复后台「转载」
精彩内容回顾
《科技导报》创刊于1980年,中国科协学术会刊,主要刊登科学前沿和技术热点领域突破性的成果报道、权威性的科学评论、引领性的高端综述,发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完善科技管理、优化科研环境、培育科学文化、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决策咨询建议。常设栏目有院士卷首语、智库观点、科技评论、热点专题、综述、论文、学术聚焦、科学人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