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冷空气来袭,全国大部分地区呈现断崖式降温。在天寒地冻的时节,应该如何正确御寒?怎样防范意外伤害?
NO.1
防冻伤
冻伤是低温寒冷所致的损伤,温度越低、局部越潮湿、风力越大,损伤越重。
冻伤最主要的原因是忽视了保暖工作。冻伤者早期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等症状,甚至皮肤发黑、坏死。
天寒地冻的冬天,不可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如果必须外出,应穿上厚棉鞋、厚棉服。
在室外时,注意经常搓手、揉脸、按摩耳朵等薄弱部位,以促进血液循环。
要保持衣物干燥,不穿潮湿的鞋子和袜子,这是因为潮湿会降低皮肤的保温能力,更易形成冻伤。
多吃坚果、肉类、豆类等高热量食物,有助于提升身体的抗寒能力。
NO.2
冻伤后的正确处理
1.轻度冻伤后,要多活动,按摩受冻部位,促进血液循环。
2.冻伤患者应尽快撤离寒冷环境,给予适当热饮料,全身及患部保暖。
3.温水快速复温,将受冻部位浸泡在温水中,水温保持40~42℃为宜,持续到冻区软化,皮肤和甲床转红即可,常需30~60分钟。注意快速复温时疼痛剧烈,可口服止痛药以减轻疼痛;复温后可出现水泡,肿胀可更明显,若无温水复温条件,可将患部置于自身或他人暖和体部进行复温。
4.必要时可在温水中行全身浸泡,逐渐恢复体温。
5.病情严重时需及时拨打120,尽早尽快送到医院治疗,转送途中注意保暖,防止外伤。
需要注意的是,用雪搓洗冻伤部位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这种做法会加重组织损伤。一旦遭遇冻伤,应尽快脱离寒冷环境。严重冻伤者应尽快就医。
NO.3
防摔倒
第一,建议把重心放低,走路时屈着腿会好一点,尤其是眼睛不能看手机,不能走神,要集中精力。
第二,可以使用外八字的走路方式,腿也不要分得很开,与肩同宽。同时,小步慢走,交替蹭行,不要急转弯或者突然停下来。走路时,尽量选择没有结冰的路面。冬天冷,大家喜欢把手插在兜里。不过,走滑的路时,两只手不要放在口袋里,双手在外面来回摆动可以保持平衡。
我们总结了一个顺口溜:
膝盖微曲平脚走
外八重心在脚下
短步曳步手臂伸
平衡注意慢慢走
NO.4
摔伤后的正确处理
摔伤以后,首先需判断骨折的可能性。老年人骨质比较疏松更要注意,摔倒后尝试活动四肢和腰部,看是否有骨折的情况。若有肢体变形,或不能动、疼得特别严重的情况,就要高度怀疑有骨折的风险,不能再动了。此时,要及时呼救,拨打“120”急救电话。其次,还需审慎检查皮肤是否破损、出血等状况。若出现擦伤、划伤或较大出血,可迅速取干净的毛巾、衣物或围巾等对伤口进行简单包扎,先把血给止住,并立即就医,以防伤口感染。
若未出现出血、骨折等状况,但仍有肿胀疼痛的情况,我们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进行处理:
1.立即停止活动,及时休息,避免二次损伤。
2.采用冰袋、冰棍或冰水等进行降温,使血管收缩,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冰敷时需注意方法,每1~2小时进行一次,每次约20分钟,至轻微麻木即可。
3.使用弹力绷带对受伤部位进行加压包扎,促进吸收和消肿。
4.休息时可将患侧垫高,以促进静脉回流,加速消肿,缓解不适。
通过以上处理,一般轻伤很快就会恢复,如果病情有反复、加重,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来源:明水县卫生健康局供稿
本期编辑:邓晓月
初 审:吴昕格
编 审:王珊珊
总编辑:杨士伟
总监制:乔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