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死金牌
文摘
文化
2024-03-08 10:47
河南
免死金牌
钱大方 钱学功 钱学新
影视剧中,常有免死金牌说法,金牌倒是未必有,免死铁券倒是有的。铁券首创权属汉高祖刘邦。秦末天下大乱,刘邦带一帮穷哥们打天下,经过十多年的打拼,登上了皇帝宝座,为了兑现自己当年和兄弟们共享富贵的承诺,他给亲近的功臣颁发了免死铁券,在坚硬的铁铸券书上用丹砂写下这样的誓词:“使黄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存,爰及苗裔。”意思除非犯有谋大逆造反的罪名,功臣及其子孙可以凭“铁券”免死若干次,这就是最早的“丹书铁券”。“铁券”即“铁契”,是古代皇帝颁赐功臣授予世代享受某种特权的凭证,为汉高祖刘邦所创。开始在铁制的券上用丹砂书写“誓词”,从中剖开,朝廷和受赏赐者各持一半,故名“丹书铁券”。随着冶金技术的进步,唐朝以后,人们不再用丹砂书写,而是采用嵌金的办法,把券文条款铸成金字,嵌入铁券。唐朝颁赐给钱镠的铁券就是这一种。朱元璋立国以后,很快给跟随他的一帮兄弟,把脑袋系在裤腰带上,经过多年奋战,立下汗马战功的开国元勋颁赐显示皇恩浩荡的牌子,并非小小的金牌,而是大大的铁牌,称为“免死铁券”。根据文献记载,它的形制是这样的:“形如瓦面,刻诰文,皆镌免罪、减死、俸禄之数,字嵌以金云。”镌刻的文字并不仅仅限于“免死”之类寥寥几个字,而是一篇二三百字的文章。比如,开国元勋、俸禄五千石的魏公徐达的“免死铁券”,就有两百五十八字。写道:“朕闻自古帝王创业垂统,皆赖英杰之臣,削群雄,平暴乱。然非首将智勇,何能率统而成大功……”。被朱元璋赐予免死铁券的开国大臣中,有两位得以善终。唐朝皇帝昭宗(李晔)乾宁四年(公元897年)特赐钱镠免死金牌一面。钱镠是吴越国君王。他在后唐时是一个偏将,但他深懂兵法,英勇善战,削平了刘汉宏。皇帝因他战功累累,升他为镇海节度使。这时董昌造反称帝,他又削平董昌,皇帝封他为越王,再封吴王,到了梁太祖时,封为吴越王。钱镠在诛董昌开创基业的过程中,唐昭宗为表彰其功绩,特赐钱镠免死金牌。金牌也叫金书铁券,其形如瓦,盖铸铁制成,镂金字于其上。嵌金凡三百三十三字(《全唐文》卷九二中刊333字),长一尺八寸二分,阔一尺一寸,厚一分三厘,重一百三十二两。“铁券”盖熔铁而成,镂金其上,字二十六行,行十四字,凡三百三十三字。主要内容是钱镠,可免死罪九次,子孙可免死罪三次,若犯相关法律,有关官员不得过问。宋仁宗、神宗(赵顼),明太祖、神宗(朱翊均),清高宗等都曾索看过此宝。赐钱镠铁券文:“维乾宁四年,岁次丁巳,八月甲辰朔,四日丁未,皇帝若曰:咨尔镇海、镇东等节度使,浙江东等道观察、处置、营田、招讨等使,兼两浙盐铁制置、发运等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兼中书令,使持节润、越等州诸军事,兼润、越等州敕使,上柱国、彭城郡王,食邑五千户,食实封一百户钱镠;朕闻:铭邓骘之勋,言垂汉典,载孔悝之德,事美鲁经。则知褒德策勋,古今一致。倾者董昌僭伪,为昏镜水,狂谋恶贯,渫染齐人。而尔披攘凶渠,荡定江表。忠以卫社稷,惠以福生灵。其机也氛祲清,其化也疲羸泰。拯瓯越于涂炭之上,师无私焉;保余杭于金汤之固,政有经矣。志奖王室,绩冠侯藩,溢于旂常,流在丹素。虽钟繇刊五熟之釜,窦宪勒燕然之山,未足顾功,抑有异数。是用锡其金版,申以誓词:长河有似带之期,泰华有如拳之日;惟我念功之旨,永将延祚子孙,使卿永袭宠荣,克保富贵。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承我信誓,往惟钦哉。宜付史馆,颁示天下。”中书侍郎兼户部尚书平章事臣崔允宣奉。钱定济先生撰文,离奇曲折的钱武肃王免死金牌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在1117年历史长河中,情节曲折离奇,大部分在台州。忠懿王钱弘俶纳土归宋后,原来聚居杭越钱氏家族,大量在内地作官,但铁券仍藏在杭州吴越国宗庙内。宋瑞拱元年(988),杭州地方官认为这样不妥,就将铁券献给宋朝皇帝太宗,听凭处理。太宗赵光义皇帝为安抚钱氏,将铁券交还钱弘俶之子安暿王钱惟浚保管。过了三十年,仁宗(赵祯)即位,钱惟浚也去世。时钱惟演官拜翰林院学士,并连拜工、兵、刑三部尚书。这一铁券就转交钱惟演保管。惟演死后谥文僖,追王爵。其子钱晦娶贤穆大长公主的女儿为妻,铁券归钱晦保管。后钱暄之子钱景臻娶仁宗幼女秦鲁国大长公主为妻,成为驸马都尉,铁券转为钱景臻收藏。靖康元年(1126)景臻去世,赐会稽郡王。第二年,金兵南下,徽宗蒙难,赵构等君臣南逃。大长公主第一个站出来请侄子赵构即位,是为高宗。高宗对大长公主感恩载德。绍兴四年(1134)下诏书在台州为公主建“一行宅”。大长公主把金书铁券带到了台州。又过了大约70年,元兵南下,宋亡。钱枕后裔钱叔澴背上铁券等传家宝南逃,兵荒马乱中,书澴落水而亡,从此铁券失去踪影。又过了60年,一个渔民在临海泽国打鱼时偶然发现了它。当时因不识它来龙去脉,也不知有什么用,把它抛在一边。村里一位老学究看到金字,把它当废铁买回。后来被钱氏族人知道了,族长钱世圭用十斛谷子换回了铁券。从此铁券就保存在台州钱氏宗祠中。又过了100年,1561年倭寇围攻临安,钱王第二十五代孙钱珍背着铁券躲进深山,十几年倭寇平,铁券重回祠堂。以后,祠堂倒塌,铁券转藏东门外一个叫岭外钱的小村里,由钱文川保管。以后,这家专门盖了三间小楼收藏铁券,由族人轮流看守。并在旁边建立一个钱王小庙,求保平安。1904年,日夜看守的铁券不翼而飞,被盗贼偷了,以后在嵊州长乐被发现。原来是长乐钱氏后裔花四百银子从一个常熟人手中买回来。因为物归原主,族人高兴异常,还请戏班子演了十天戏。抗日战争爆发,长乐被日军占领。为防铁券被日寇所掳,用油布白蜡层层包裹,沉到钱赓麟家的水井里。抗日战争胜利,捞起打开,水还没有进到里面。1949年5月,长乐乡解放,钱氏族人决定由钱元瑞代表他们将“铁券”捐献给国家。1951年,钱氏族人将“铁券”从长乐乡的钱家祠堂取出,移送到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保管。鉴于“铁券”具有重大历史文物价值,195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特调藏这件无价之宝,将它以一级文物珍藏。在金书铁券存世1127年中,存放京城杭州237年,存嵊县47年,存中国历史博物馆73年,唯独存放台州时间最长,有770多年。占它在世时间几乎百分之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