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悟:
对于对欧洲史不太了解的读者来说,普鲁士可能只是一个陌生的名字,或许曾听闻,但对其悠久历史一无所知。若确实如此,那么通过阅读《帝国的崛起》,便可初步了解普鲁士的历史。这本书全面而客观地叙述了普鲁士王国从1415年至1914年这500年间的兴起历程。
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这段历史很陌生,但幸运的是,本书的两位作者以一种非常客观的视角(作者非德国人,有利于客观叙述)来叙述这段历史,这一点在评述历史人物时尤为突出。书中在讲述腓特烈大帝、俾斯麦等重要人物时,并未一味地将他们神化,而是全面客观地评述他们的成就和过失,这有助于读者做出客观的评判。
更为难得的是,作者在叙述这段历史时,有时展现出幽默风趣的一面。其中最有趣的部分莫过于描绘普鲁士与法国之间的“爱恨情仇”。
在19世纪初,普法两国爆发战争,法国取得胜利,拿破仑成为勃兰登堡的新主人,进驻柏林,对普鲁士实施羞辱。然而在短短半个世纪之后的1870年,普法两国再度爆发战争,这次普鲁士取得了巨大胜利,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正式加冕为德意志皇帝,完成了德意志统一的重要一步。
读后感悟:
关于这个主题的图书有很多,我也阅读过不少,其中《当音乐停止之后》提供了关于本次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过程以及实质的最具权威性版本。这本极具可读性的分析类著作,使您完全了解了美国弱势的房屋贷款和信用卡是如何突然崩溃和毁灭的,以及重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困难性,以及救助措施是如何被选择和实施的。无论您对金融危机的现状还是历史感兴趣,如果您想成为了解经济和政治如何交织导致这场全球大灾难的专家,那么就去阅读这本书吧。
举两个非随机的例子,财政部长汉克·保尔森曾在2007年4月的一次演讲中表示,次级贷款问题已基本得到控制。然而,一个月后,美联储前主席本·伯南克在美联储会议上表示,我们预计次级贷款市场不会对其他经济领域或金融系统产生明显的溢出效应。
这部著作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前美联储副主席、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艾伦·布林德的最新力作,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领衔翻译。
读后感悟:
这本书最初于1858年出版,旨在让当时的英国人对中国有第一手的认识。尽管现在我们可能更关注其历史价值,而非准确性,这本书记录了英国人对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认知,展示了他们对当时中国的了解程度(与同时代的中国人显然有所不同),并留下了许多当时的插图。在摄影术发明之前,这些资料类似于现代的老照片,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尽管在当时的英国,类似这种帝国游记式的书籍并不罕见,但对当代中国读者来说,仍然具有相当的趣味。
原书的风格充满了当时散文的特色,长句频繁,作者喜欢引用西方典故作为比喻(比如将伍子胥回马射箭比作帕提亚人),每章开篇还常引用英国诗句。译者在翻译时也倾向于使用雅致的语言,多采用成语,这可能导致句子的严谨度稍有不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似乎有一定的自由度,甚至添加了一些原文中没有的短语。原著的编排并非按照地域顺序,有些混乱,而现代译本重新编排后更为合理,但这也导致了一个问题,即较难按顺序找到对应的章节。当然,书中也存在一些因对句意理解错误而导致的错误翻译。
赣南梅岭的地质构造主要由页岩和变质岩组成,奇峰峻石,景色壮美;仿佛大地女神特别青睐这片土地,在徜徉山水、怡情养性之际,以她巧夺天工的手法,塑造了南河源头——武当山那些穿云破雾、险峻壮观的奇景。这里被小村庄环绕,长谷似带,形态奇特而不失稳固,看似悬垂但不坠落,仿佛一切的引力在此失去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