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航空气象服务这片“新蓝海”?“内蒙古方案”来了

政务   2024-12-19 15:09   北京  


12月11日12时27分,WUA5665航班在新巴尔虎右旗宝格德机场落地。得益于内蒙古通用航空气象集中预报中心提前发布的大风天气提醒,航空公司取消了9日、10日的航班,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提前通知旅客安排行程。


内蒙古自治区发展通用航空产业的优势得天独厚,辖区通用机场数量达25个。截至明年,将建成50个通航机场、19个支线机场、1个干线机场。为守护“草原天路”,内蒙古气象部门实现通航机场“一站式”气象保障,使民航机场集团气象业务运行成本大幅减少,为“气象+民航”融合发展提供了“内蒙古方案”。


12月4日上午10时风速增大,二连浩特市气象局民航气象服务保障人员组织集体观测,分析判断未来天气形势对航班的影响,确保飞行安全。摄影:崔鑫


滑跑——建立嵌入式融合发展机制


民航交通的安全稳定运行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


内蒙古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精准预报、精细服务有利于提高机场运行效率,保障旅客安全。


专家预计,明年内蒙古通航基础设施建设将呈爆发式增长。在这样的发展前景下,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独立开展通航机场气象服务成本高,通航机场气象业务人员短缺、经验不足、技术薄弱的难题亟待解决。


内蒙古气象部门及锋而试,赴民航华北空管局、国家气象中心、厦门航空集团以及通航机场等单位调研并座谈对接、了解需求,破解难题。


“我们有体制、技术、团队优势,民航气象服务起步较早,开展通航气象服务业务,既解决了民航机场集团的困境,又能拓展气象服务领域。”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赵黎明说。


2023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与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24年8月,内蒙古航空气象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成立;2024年10月,内蒙古通用航空气象集中预报中心发出第一份机场预报。


8月27日,内蒙古航空气象联合实验室揭牌成立。摄像:李岩涛


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内蒙古气象部门探索形成了“一模式、一机制、两平台、一系统”的“1121”通航气象服务体系,即建立“嵌入式融合、一体化发展、全链条服务”工作模式,形成“省级集约、三级服务”保障机制,打造“通航气象集中预报中心和通航气象联合实验室”两个平台,合作研发了“北疆航象”气象服务系统。


“气象工作是民航实现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在民航高速发展的今天,对航空气象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方的合作开启了企业受益、百姓获益、政府满意的新篇章。”内蒙古机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建军说。


爬升——强化一体化科技创新驱动


民航气象业务有完整的技术规范和操作流程,做好航空气象服务,必须建立与民航管理要求相适应的气象标准体系和业务流程。气象科技创新已成为促进航空气象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引擎。


在持续推动内蒙古民航气象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专业团队和人才队伍逐步建立完善——成立跨学科航空气象服务创新团队,搭建自治区级“劳模创新工作室”航空气象人才培育平台;抽调各单位业务骨干,组建航空气象服务专业队伍,27人考取民航气象业务执照,5人专职开展航空气象预报科研;1人获评“首席气象专家”,1人获评“自治区新时代专业技术人才”,1人获评“青年气象英才”。


内蒙古航空气象业务平台 图片来源:内蒙古气象局


科技创新和项目带动持续引领——内蒙古气象、民航两部门共同设立专项基金,成立通航气象联合实验室;通航气象飞行服务站项目获自治区发改委批复;获批中国气象局创新发展专项、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等6个项目,设立“揭榜挂帅”项目10个,3项成果实现业务化应用;机场强对流临近预警、能见度预报、航路颠簸积冰预报等科研成果投入业务应用。


国省联动和技术支持不断强化——依托国家气象中心先进技术和平台,建成内蒙古通用航空气象业务平台;内蒙古气象部门自主研发“北疆航象”航空气象服务系统,具备云端互动、数据拼单、自动编发等功能。


以提升航空气象服务能力为目标,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扎实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不断突破技术瓶颈,提高航空气象预报准确率和服务精细化水平,为安全飞行提供气象保障。


巡航——构建全链条业务服务体系


“内蒙古气象部门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了专业技能培训、考试备案、陪伴运行和上岗服务,迅速形成了最强的战斗力,为通用航空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气象服务。”中国民用航空内蒙古安全监督管理局气象监察员刘志强这样评价。


这是通用航空气象服务机制,特别是集中预报创新举措的成效。


2024年5月,内蒙古通用航空气象集中预报中心正式组建,成为全国首个实体化运行的通用航空气象集中预报中心。


“该预报中心集中提供通用航空气象预报服务,机场属地旗县气象局则负责气象观测业务,这样的分工可以解决通用航空气象服务领域观测和预报人员分散、资源不集中等问题。”内蒙古通用航空气象集中预报中心业务骨干逄俊汉说。


7月24日,内蒙古乌审旗气象局工作人员在乌审旗通航机场进行气象观测。摄影:祁舰


一年半以来,内蒙古通用航空气象业务已不仅局限于气象预报。气象部门推动气候可行性论证、预报预警、数据服务、观测设备检定、防雷安全等业务全面融入机场规划、建设、运行的全链条、各环节,形成了成建制承接通用航空机场气象保障服务业务的“内蒙古方案”,为开拓服务“新蓝海”奠定了基础。


针对通用航空机场规划选址工作,内蒙古气象部门编制《机场工程选址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指南》,制作相关区域气候影响评价资料,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和气象要素对比观测;在通用航空机场建设过程中,开展针对性、精细化气象预报服务,靶向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为机场建设保驾护航。针对通用航空机场运行关键环节的保障,制定《通航机场气象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编制《内蒙古通用航空气象集中预报中心运行手册》《通航机场气象观测运行手册》,明确通用航空集中预报和气象观测业务的值班制度和业务流程。


截至目前,内蒙古气象部门已完成7个机场的气候可行性论证、8个机场的仪器检定,实现8部天气雷达数据的共享共用,制作发布3大类32种航空气象服务产品,已服务保障1个支线机场和6个通用航空机场的近3000架次航班安全有序运行,为民航机场降低70%以上的气象业务运行成本,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提升。


着眼未来,内蒙古气象部门将继续深化与民航部门的开放合作,推动航空气象观测自动化与数据共享互通,完善通用航空集中气象预报业务机制,加强航空气象人才培养交流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谋划航空气象领域重大科研项目,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航空气象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作者:王祯晗 高菲 余亚庆
编辑:黄彬 王素琴
发布黄婧怡
审核段昊书

中国气象局
由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运维,具有国家新闻出版资质;原创内容版权归中国气象报社所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