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气象之力 为新时代边疆治理添彩!

政务   2024-12-20 11:11   北京  


邦畿千里,维民所止。推进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本期特别策划选取部分边疆地区城市,聚焦其以改革开放增动力、添活力,发挥边疆地区沿海、沿边等优势的积极作为,展现气象助力新时代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探索。


广西北海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地处我国南疆,濒临“一湾相挽十一国”的北部湾,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东邻粤港澳大湾区,南接海南自贸港,是著名的沿海、沿边开放城市,也是“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节点城市。

南珠之乡因海而兴


北海依海而生、向海而兴。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首站考察北海时提出打造“向海经济”,指出北海具有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底蕴,现在要写好新世纪海上丝路新篇章。总书记的谆谆嘱托为北海大力发展向海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近年来,北海气象部门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做精做细向海经济特色气象服务,着力打造有服务策略、有科技支撑、有标准规范、有服务效益的行业气象服务“北海样板”。

北海素有“南珠之乡”之称,海上珍珠养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当地重要的特色产业。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振兴南珠产业措施的实施,北海珍珠年产量提升至1000公斤,南珠及相关产业年产值达100亿元。

南珠养殖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北海市气象局强化服务保障,多次走访南珠养殖企业调研了解服务需求,制定专项气象服务方案,在南珠湾基地建设南珠养殖气象服务示范点,加强面向养殖大户的预警信息发布,安装多要素气象观测站,强化行业气象监测预报服务能力。

同时,北海市气象局联合市振兴南珠产业办公室、市水产技术学校等单位共同制定《南珠养殖气象服务技术规范》地方标准,为南珠养殖气象服务提供标准化支撑。

通过提供优质气象服务,帮助南珠养殖大户趋利避害,北海南珠产业正蓬勃发展。如今,超过半数的国内海水珍珠每年通过北海交易到全国各地。

北海气象部门在精准预报上也不断发力,护航黄金航线。

位于北部湾中部的涠洲岛,是我国最大、地质年龄最年轻的火山岛,以其独特的火山熔岩地貌和海岛风情,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北海至涠洲岛航线作为北海市重要的海上客运航线,年客流量超380万人次。

抚远市气象局做好农业气象服务培训 摄影:吴建威

海上客运航线易受大风影响,当海面出现8级以上阵风时航班就会停航,每多停航一小时,就会给涠洲岛旅游业造成数十万元的损失。为最大限度缩短停航时间,北海市气象局在提升海面风预报能力方面不断深化探索实践。北海气象部门与航运企业共建码头气象观测站,提升观测数据代表性;研发北涠(北海至涠洲岛)航线预报产品,为客户提供未来48小时逐3小时海上航线阵风预报,助力航班精准调度;推动建立海上客运联动机制,实现多部门共建共享气象观测数据,确保游客提前获知停航信息;编制广西地方标准《海上客运航线气象服务规范》,进一步提升广西港口航运气象服务工作的标准化水平。

经评估,精准航线天气预报2023年为该航线延长通航时间118小时,助力涠洲岛旅游增收4000余万元,气象服务效益显著。

潮起北部湾,珠城展新颜。北海气象工作者将继续做好向海经济特色气象服务,为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新疆阿勒泰

阿勒泰地区,地处新疆北部,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国三国接壤。阿勒泰位于亚洲大陆地理中心附近,是地球上离海洋最遥远的地区之一,很难受到海洋暖流的照拂。但幸运的是,额尔齐斯河给阿尔泰山开出了一个豁口。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经此通道南下,与暖湿气 团相遇,水汽在阿尔泰山南坡抬升,形成丰沛降雪。


“雪都”招牌越擦越亮


12月16日,新疆可可托海国际滑雪场人潮涌动。自新疆阿勒泰地区各大滑雪场陆续“开板”,游客持续增多,酒店和餐馆纷纷爆满,来自全世界的滑雪爱好者聚集于此,畅享“雪趣”。

滑雪爱好者在新疆阿勒泰市将军山滑雪场滑雪 摄影:王启迪

党的十八大以来,冰雪经济备受重视,冰雪经济产业链持续发展。新疆这片拥有得天独厚冰雪资源的土地,正演绎着一场从“冷”到“热”的巨大转变。新疆气象部门深入挖掘冰雪旅游、冰雪体育等领域的多样化、个性化气象服务需求,探索“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气象实践路径,以服务“中国雪都”建设为切入口,为新疆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

今年,中国气象局批复同意新疆阿勒泰地区开展保障服务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试点,这一举措进一步擦亮了阿勒泰地区“中国雪都”的金字招牌。

根据地区特色,阿勒泰地区气象部门致力于提高冰雪经济关键区复杂下垫面多维度监测能力,更精准地掌握当地的气象状况;提升冰雪灾害短中期预报预警和靶向发布业务技术水平,让相关部门和广大滑雪爱好者能及时获取准确的气象灾害信息,提前采取应对措施;研发一系列冬季冰雪旅游气象服务产品,制作《滑雪气象指数服务专报》《“中国雪都”滑雪气象服务专报》,新增滑雪气象指数预报和适宜滑雪时段预报,让游客能够合理安排滑雪行程,选择最佳滑雪时段。

新疆阿勒泰地区禾木村 摄影:王启迪

随着各项能力建设逐步开展,阿勒泰地区监测站网布局渐趋完善,预报预警更加精准。目前阿勒泰地区已建成各类自动气象站243个,初步形成覆盖山区、林地、草原、荒漠的气象监测网络;暴雨(雪)预警准确率达91%,强对流天气预警提前量达43分,预警信号空间分辨率精细到乡(镇、街道)。阿勒泰气象部门还构建分灾种、分区域、分时段、分强度的极端天气监测预警服务体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预报预警能力明显提升。

与此同时,阿勒泰冰雪经济气象科技创新基地建设也初见成效。阿勒泰地区气象局联合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南京大学等13个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先后建立“中国科学院寒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阿勒泰冰雪观测基地”“新疆气象局遥感中心冰雪研究基地”“阿勒泰国家基准气候站冰雪研究基地”“吉木乃萨乌尔山高山冰川与积雪研究基地”。基于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建立“喀纳斯禾木中国冰雪资源研究基地”,助力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服务支撑“中国雪都·阿勒泰”核心品牌,为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和重大冰雪赛事举办提供气象科技支撑。


云南普洱

云南省普洱市位于滇西南,国土面积4.5万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98.3%,是全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普洱国境线长486公里,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具有“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的独特区位优势,是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前沿。

中国咖啡飘香世界


“希望你们发扬先辈光荣传统,更好续写誓词碑故事,让民族团结的佳话代代相传。”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并提出殷切希望。

70多年来,民族团结誓词碑见证了普洱的沧桑巨变。在普洱气象部门,少数民族干部职工达93人,占比为44%。近年来,普洱气象部门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深度融入“绿色经济示范区、兴边富民示范区、国际生态旅游胜地”发展定位,“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以下简称“1262机制”)在基层防灾减灾救灾中发挥实效,高原特色气象服务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当前,普洱气象部门综合工作位于云南省州(市)气象部门前列,在各州(市)2023年气象现代化建设评分中排名第二位。

咖农采摘咖啡豆 摄影:李平

普洱是中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质最优的咖啡核心主产地,种植面积67.9万亩、占全国的48.2%,年产量5.8万吨。普洱市气象局在咖啡主产区建设了12个小气候智能观测站,建立了咖啡采摘晾晒适宜度、施肥适宜度、定植适宜度、种植气候适宜性、咖啡低温灾害预警等气象服务指标,出台《咖啡低温寒害防御指南》和云南省地方标准《小粒咖啡寒害等级标准》等。通过及时精细的气象灾害预警服务、主产区气候品质分析等,普洱气象部门进一步为咖啡溯源与品质认证做好数据积累和技术支撑,形成了有指标、有平台、有方案的咖啡气象服务体系。

云南省气象局、省农业农村厅还于2023年12月联合认定云南省咖啡气象服务中心,该中心依托普洱市气象科技服务中心组建。2016年1月、2018年1月,受较强冷空气影响,普洱市气象局提前通知咖农做好咖啡防冻害准备,减少寒潮天气对咖啡造成的影响,据评估挽回经济损失500余万元。

在孟连县,当地参考咖啡气候适宜性区划开展精品咖啡基地规划,积极推进中低产咖啡园改造,提高了咖啡精品率。2023年至2024年咖啡产季,孟连县咖啡精品率达62%,连续三年保持全省第一。同时,围绕孟连县“一县一业”的牛油果产业服务保障需求,当地气象部门强化了牛油果多要素气象观测站网布局与建设,并依托科研项目开展专业化农业气象服务,助力其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如今,普洱咖啡香飘海外,广受欢迎。2023年,普洱市咖啡豆出口4252吨,货值1.2亿元人民币,销往荷兰、意大利、德国、菲律宾、韩国等19个国家和地区。中老铁路开通运营后,还吸引了众多游客到普洱,感受当地文化,体验当地生活,也带火了集咖啡繁育、科普研学、咖啡文旅于一体的综合性咖啡庄园。

黑龙江抚远

黑龙江省抚远市,位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交汇处,东、北两面与俄罗斯隔江相望。抚远是祖国最早迎来太阳的地方,被誉为 “华夏东极”。


华夏东极向新发展

黑龙江抚远原名“伊力嘎”,赫哲语意为“金色的鱼滩”,其冷水鱼产业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有“中国淡水鱼都”之称。抚远市气象部门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加快推动抚远边疆地区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建设,全面融入“兴边富民、稳边固边”全过程,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气象赋能、部门联动、上下协同”的气象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打造助力边疆高质量发展气象服务“抚远模式”。

向内看,抚远市气象局全面融入地方政府防灾减灾救灾指挥调度体系,以递进式气象服务模式应对每一次天气过程;对黑龙江、乌苏里江“开江期、溜冰期”进行观测,将渔业部门及全市渔民纳入一体化平台信息库,针对暴雨、雷暴等恶劣天气提供专项服务,方便管理部门决策的同时,也保障渔业生产发展。

乌苏大桥 图片来源:抚远市气象局

向外看,抚远市气象局不断提升黑龙江、乌苏里江两大界江流域“上下游、左右岸”防灾减灾服务能力,汇集流域中俄两国气象、水文、环境等数据和信息,探索气象防灾减灾新模式。

今年,抚远市气象部门开始开展生态气象观测系统站点建设,同时推进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建设项目,涵盖农田气候站、雨量站、土壤水分观测站、生态气象观测站等26处站点,覆盖全市各乡镇村屯。

抚远市气象局做好农业气象服务培训 摄影:吴建威

今年秋收时节,受气候变化影响,抚远市的终霜期迟迟不到。“经过严密的会商和分析研判,我们第一时间发布预报,准确预测出终霜时间,确保全市抓住有利时机抢收,粮食颗粒归仓。”抚远市气象局局长胡晓光说。

近年来,抚远市气象局以服务乡村振兴为主线,在关键农时和气象灾害来临前,与农业部门联合发布年景分析、春耕春播、土壤墒情、秋收仓储等气象信息,全链条精细化提供“伴随式”为农气象服务。

除了保障粮食安全,抚远市气象局还致力于护航“新特产”蔓越莓产业。2016年,抚远市气象局成立蔓越莓专业气象服务团队,逐渐形成从播种到收获的全流程专业气象服务体系。目前,蔓越莓专业气象服务团队编制完成《蔓越莓气象观测规范》地方标准,建立蔓越莓农业气象服务指标体系,依托卫星遥感和雷达优势,开展星地协同监测,形成监测、预警、预报、防御的闭环气象服务,保障蔓越莓种植从挂果到丰产全流程生产。目前,抚远市已成为亚洲最大的蔓越莓产学研种植基地。



作者:李侣推 何玉婷 王启迪 卜钰 张杰 杨冬灵 张晓卿 吴建威
编辑:林禹彤 王亮 刘钊
发布:刘佳
审核:段昊书

中国气象局
由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运维,具有国家新闻出版资质;原创内容版权归中国气象报社所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