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武汉市江夏区因地制宜组建发展“强村公司”,多渠道增加农村集体经济收入,持续探索乡村共富新路径。
坚持“先行先试、容错纠偏、梯次铺开”总体原则,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研究制定《江夏区探索强村公司发展模式试行总体方案》,试点组建26家强村公司,实现13个街道全覆盖,推动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快速增长。2023年,全区277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6亿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6%。
对资源优势明显、经济实力较强的村,实行以村集体独资成立强村公司发展产业项目。五里界街锦绣村依托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成立武汉春申里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整合村小组资金2000万元,与外省头部文旅企业合作开发打造锦绣村春申里美食文旅综合项目,该项目投入运营后每年可为村集体创收100余万元。
以街道为单位成立强村公司,推动联村抱团组建强村公司,通过整合现有资源资产实现抱团发展。山坡街牵头组织所辖的42个行政村联合组建强村公司,通过农产品销售、项目建设施工等方式增加收益。江夏庙山高新技术产业园7个村联合出资1000万元,组建武汉市柒星置业有限公司,发展乡村振兴、物业管理、人力资源服务、市政建设四大主导业务。
以实力较强的村为龙头,聚合周边薄弱村共同组建强村公司,促进资源共建、成果共享。金口街实力较强的雷岭村与夏山村、艾岭村联合组建强村公司,与其他企业合作投入400万元连片发展米油加工和预制菜产业,预计全年可加工农产品300吨,带动雷岭片区及周边30余户村民就近就地就业,可为就业村民年收入增加2—5万元。
充分发挥不同村的资源优势和条件,为强村公司持续发展注入动力、为推动乡村振兴激发活力。
坚持以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在全区组建农村片区联合党委56个,有效发挥农村片区联合党委作用,统筹土地、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等发展要素,聚焦重点、盘活资源、抱团发展,形成“一片区一主业一特色”。
聚焦农文旅、农产品加工、观光休闲等产业新业态,鼓励强村公司与国企紧密合作、强强联合,促进资源优势互补、产业结构升级、农民增收致富。五里界街童周岭村与武汉市文旅集团结对,联合成立童语欣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立足村级资源打造林语未来村项目,带动所辖村集体经济收入超20万元,受益村民3000余人。乌龙泉街多村联合组建茗泉谷实业有限公司,依托知辛农场劳动教育营地项目,借力武汉农村商业银行金融国企优势,增加公司营收水平。
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摸底评估,以强村公司为抓手加快激活宅基地、农房等闲散资产,共流转441户农户土地3300余亩、水面700余亩,每年支付租金144.9万元,增加农民收入40多万元;租赁置换闲置农房188栋,支付资金125.2万元。山坡街光明村组建湖北农旅融合运营中心有限公司,租用改造22栋闲置民房,利用“光明茶”品牌开展茶文化开发,同时利用滨水优势开展垂钓经营,项目建成后预计年收入达500万元。
坚持“内控+外管”同步发力,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促进强村公司规范健康运行。
聚焦“引才用才”环节,先后组织村书记到浙江杭州深度学习考察“强村公司”经验做法,分批选派村干部到区内龙头企业、涉农部门跟班实训,进一步提升业务素质、增强兴乡本领。选优配强21名村党组织书记担任“强村公司”法人;举办新农人集中举荐等活动,吸引400余名能人扎根农村创业发展。
针对人、财、物等关键要素建机制、强监督,有效发挥巡察监督、审计监督、公司监事会全程监督作用,确保强村公司规范运营。明确要求在强村公司兼职的村干部实行绩效考核,不得在公司领取工资报酬补贴。推行收支“无现金”结算,并纳入对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范围,保障公司资金管理安全。
强化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鲜明用人导向,制定《江夏区激励村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指导方案(试行)》,探索实施扶持壮大集体经济容错纠错办法,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探索创新。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建立强村公司与区级领导小组提出意见建议“直通渠道”,及时完善发展制度机制,以强村公司有序发展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