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颖宏:扬州美食追根“茶”源

文摘   2024-10-01 07:19   江苏  

扬州美食追根“茶”源

扬州 徐颖宏

作者徐颖宏先生:江苏省烹饪协会副会长、扬州市烹饪餐饮行业协会执行会长、扬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富春集团总经理。

“富春茶点制作技艺”于2022年11月29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扬州茶点格外引人注目。汪曾祺先生早在1986年就写下了“富春茶点,天下第一”,看似过誉,实则老先生是有先见之明的。

人们广为知晓的是以富春包子为代表的扬州点心,也知道扬州茶社多,但许多人对“扬州茶”相对了解得少一点,甚至还有人认为扬州不是茶叶主产区,不出名茶。

其实,扬州早在唐宋时期就曾有“贡春”,产于蜀冈之上,品质较好,颇有影响。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在蜀冈上建“时会堂”作为贡茶基地,再建“春贡亭”记其事,有“积雪犹封蒙顶树,惊雷未发建溪春。中州地暖萌芽早,入贡宜先百物新”之句。随着气候变化,中国的产茶区重心南移,扬州茶数百年来优势渐弱。好在扬州人善辟新径,依托花木种植优势,开始了以珠兰、茉莉花等鲜花窨茶,再度拉升了扬州茶的影响。清代郑板桥所书对联“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山僧爱斗茶”道出当年扬州饮茶之趣。

上世纪中叶,扬州北郊及西部的平山、捺山、山河林场均陆续建有茶场,规模不等,产量不一,以本地消费为主。上世纪末,本市茶叶专家与相关茶企联手攻关,在仪征丘陵地带规模性种植出绿茶新品“绿杨春”,进入新世纪,“绿杨春”更加焕发生机,以其翠绿清秀、茶色清亮、入口清雅赢得口碑,深受消费者青睐。

饮茶可以荡涤心性、袪除人的虚浮之气,让人沉静下来,以至于茶的真滋味与禅的真境界相互交融,愈发彰显魅力。而在扬州,百余年来,一款好茶不仅助推了扬州早茶蜚声国内外,还以其“三合一”的多元气质傲立茶林,成为“独沽一味”的人类非遗,它就是富春“魁龙珠”。

魁龙珠诞生于百年前的民国初年,是富春先辈的巧思独创。浙江龙井、安徽魁针、扬州珠兰,按配方比例兑配,甫一成形即广受欢迎,后经多代实践调整,日臻完善,它集龙井之清,魁针之厚,珠兰之香。其色泽清澈,浓郁淳朴,芳香四溢,口感柔和,经久耐泡,还可在就餐中解除菜点的油腻,因而受到茶客的普遍赞誉,富有旺盛生命力。

百姓的喜爱,名人的助阵,文学的渲染,历史的加持为魁龙珠锦上添花,再生动力。我在富春接待过多位名人,他们慕名饮用,品出门道,心生感慨,妙语迭出。

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曾携太太和两个孩子来富春。他认为,富春魁龙珠名雅味醇,去腻生津,不管泡几次,滋味都是一样的,既不走味,也不浓苦,配上富春的肴肉、干丝和三丁包,魅力无穷,感觉“此味只应天上有”。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与夫人范我存在富春品魁龙珠后感慨道:“魁龙珠贵在将北方人爱浓香与南方人爱清芬有机糅合,妙在细品,功在佐食、重在‘品’字的三个‘口’中——一口润喉,二口提神,三口留香,乃雅俗同壶、韵溢品高;复味超逸,共构和谐。”他欣然题词:“富春茶香,扬州口渴。扬州菜香,举国口馋。”

著名作家莫言在春雨中走进富春茶社,一番细品之后,题写“两代名厨四季宴,一江春水三省茶”,将富春特色高度概括,令人叫绝。


抿上一口魁龙珠,话匣子就会随之打开。人们谈天说地,论古道今,乐在其中。好奇之人会寻问魁龙珠的奥妙所在,在得到知识点后更觉身心满足。魁龙珠原料取自长三角,百年前就牵手苏浙皖三省茗茶且融于一壶,典型的思维突破,借力创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折射出美美与共。你看,三种茶耐泡的程度不同,出味的先后有别。龙井寡淡了,魁针接着发力,珠兰不失时机地散发出清香,一种在接力中互生,在互补中共荣的品质不时呈现,魁龙珠一以贯之地展示着“和”文化,这也是扬州的文化内核。况且,它还充满着吉祥:

“魁”字,第一之意,应合口彩。莘莘学子,争先进位;

“龙”字,图腾祛邪,避灾祈福。鱼跃龙门,如意高中;

“珠”字,为水之精,洁润蕴祥。字字珠玑,状元及第。

魁龙珠的堂吃效应百年不衰,其茶礼盒也是与时俱进。有内涵可挖,有故事可讲,有品质可赞,有粉丝可依,其珍品装、尊品装、随行装及献礼装等各领风骚。近年来魁龙珠茶艺日益完善,在上海进口博览会上惊艳亮相,也成为“丝路茶席”中的一员。


在成为人类非遗后,魁龙珠个性化邮票又应运而生。幸福甘美的魁龙珠和中国名点三丁包、美轮美奂的迷你水饺一样,都是富春茶社首创,持续体现着富春人不拘一格,海纳百川、包容天下的特质。

丁中广祥听文化
以声音之美,传文化之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