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偿征稿,点击查看
文/白杨
今天关注一些育儿方式的时候,刷到一个妈妈拍的视频,称自己对3岁女儿进行教科书式的“反向育儿”,对教育孩子来说特别有效!
当女儿专心玩玩具,不好好吃饭的时候,她就会尝一口孩子碗里的饭,说:“嗯,好好吃啊!你的饭更好吃,不行,我得吃你的!我要把你的全吃完……” 正在旁边玩玩具的孩子被妈妈的话吸引过来,赶紧双手紧紧把住被妈妈作势要抢走的饭碗。然后着急地说着:“不行,不行,我吃,我吃……”生怕饭被抢走,她开始大口大口地吃起饭来。孩子还在吃的过程中躲躲藏藏,生怕被妈妈抢走了。 妈妈还说,如果担心她吃两口又不吃了,可以再补一句:“给我留一口啊!”这时候孩子会果断拒绝,说:“我要全吃完。” 出去玩的时候,孩子走累了,想让妈妈抱,妈妈会说,“自己也很累,宝宝可以抱抱妈妈吗?”
我刷到后,就搜索了一下同类的短视频,发现播放量非常高,而且点赞的数量也非常多。
翻了一下评论区,发现大部人的评论都是对这类做法予以肯定,说是要让孩子早早的见识到“人间险恶”,“走孩子的路,让孩子无路可走。”
可以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学会自我管理,更能对父母的管教“感同身受”,
当然也有少部分的评论持反对意见,觉得这是在强迫孩子长大。其实,给孩子自己感受、体验、思考、行动的空间,只要做法得当,我觉得确实可以让孩子更有担当,而且让孩子更有责任感。
但我觉得这样是很好的,但是万事都要有一个度。
如果父母把握不当,也会带来很多的“副作用”。
反向育儿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通过跟孩子“竞争”的方式让孩子吃饭,长此以往,会让孩子在心理上有种不安全感,而孩子在一种紧张、警惕的情绪下吃饭,本身也违背了养成良好的吃饭习惯这一目的。同时也会影响食物的消化。 孩子累了,想让妈妈抱抱的时候,其实也是孩子一种正常的生理需求,适当的休息,也是很正常的。对于孩子的正常要求,在孩子小的时候,如果一概不理,那长大后孩子遇到什么事情,也会习惯性的不再寻求家长的帮助。 如果运用的过多,就会倒置亲子关系,压抑孩子依恋父母的天性、需要和冲动,会让孩子过分懂事。
1. “反向育儿”不适合缺乏安全感的孩子
如果日常夫妻关系和睦,父母情绪也比较稳定,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一般都有足够的安全感,使用反向育儿法可以让孩子直观的对事情有一个判断,可以让孩子有了照顾人的意识,并且还能为他人提供情绪价值和情感依赖,有助于的锻炼孩子的情商。
但是对于没有安全感的孩子来说,他们本身的精神力不足够强的状态下,当家长示弱的时候,他们会更加的惶恐、困惑,对自己产生怀疑,担心自己做的不好而不被父母喜爱,只会产生更多的情绪内耗,也会让孩子更加的自卑,长大之后,遇到什么事情也会缺乏勇气,也很难有个乐观的心态。
如果你家孩子有以下几种状况,就要关注一下孩子是否有些缺乏安全感了:
害怕陌生人 容易哭闹但不容易被安抚 有啃手指、咬指甲等行为 不敢去陌生的地方,对生人比较抵触 容易发脾气,有咬人、摔东西或者夜惊的行为
2. 把握好“示弱”的尺度
其实,父母“示弱”并不是真的弱,只不过是通过“示弱”来引导孩子产生更多的积极的行为,比如控制自己的情绪,增强自我管理的能力。
但是,家长应该“身懒心不懒”,要随时观察孩子的情绪和表现,及时给予孩子心理支持和帮助。
不能把自己责任范围内的事情,交给孩子去完成。
3. 教育还需“正面引导”
其实反向育儿是在正面引导教育不太好用的情况下的一种选择,建议各位家长不要看视频“跟风”效仿,就算是进行反向育儿,也需要在事后通过正面引导来舒缓孩子的情绪,并且对行为提供指导。
而且如果反复进行反向育儿,日积月累,这招对孩子就会没有用,并且会起到反作用,会让他们在内心降低父母的权威性,抗拒父母的教育,特别是后期青春期的时候,会对亲子关系的建设起到一种反作用。
所谓正面引导,就是肯定孩子的优点,表扬孩子的进步,明确孩子的目标,正视孩子的犯错。在孩子的心灵上培植一颗纯正的种子,用心浇灌。
往期走心文章 · 推荐
看见别人有,娃自己也想要,怎么破? |
娃为啥总要跟我对着干啊?“叛逆”俩字了解一下 |
“你什么都不舍得给我买,我想换个爸爸妈妈!” |
对,我就是那个“说话不算话”的妈妈 |
不管孩子,还指指点点? |
孩子新交了个“坏朋友” |
真的好怕孩子对“电子产品”上瘾啊! |
很多家长,都把培养孩子的重点放错了! |
孩子开始“盘串”了,我不仅不批评,还非常支持! |
永远都不要低估你的话对孩子的影响力 |
有效唠叨小技巧,亲测有效 |
扫码关注我们
获取更多有价值育儿文章
微信号 : baomabaobao
分享有深度,有态度的育儿文章
喜欢本篇内容请给我们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