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获奖名单正式公布,华东师范大学在本次评选中共有43项成果获奖,获奖总数创历史新高。本期为您推介青年成果奖获奖成果(按教育部公布顺序排序)。
《共产党宣言》汉译本与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研究(著作)
内容简介:
该成果是国内第一部系统考证《宣言》译本、译本间关联、版本刊布以及马克思主义术语变化的学术著作。该成果考证《宣言》译本差异与版本演变,有助于深化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研究;将概念史理论与方法运用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开拓了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这一新领域,发掘了新的学术增长点;以《宣言》话语演变着力点透析中共思想史变迁,创新了中共思想史研究的新方法;通过考证概念,澄清误解,有助于提升意识形态话语权。
该成果推动了《宣言》研究的拓展与深化,开启了从话语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国化的新领域。具体观点创新如下:(1)揭示话语背后的政治功能。与以往学界宏观梳理中共政治话语沿革不同,该书进一步解释了革命、阶级等话语的政治功能。(2)回应学界争论的热点问题。学界对德文“Aufhebung”应翻译成“消灭”还是“扬弃”展开争论,笔者提出尽管“Aufhebung”的对应词是没有从“消灭”改成“扬弃”,但其诠释重点已经从革命行动绝对化向行动的条件性前提转移。
酒神与世界城邦(著作)
内容简介:
该成果两卷本专著在据古希腊原文译出剧作及相关英法文详注基础上,深入阐述了欧里庇得斯的新酒神精神与自由、启蒙、世界城邦的关系,集中体现了目前西方古典文学研究的新方向和新路径。笺释部分据古希腊原文重译欧里庇得斯晚期最经典剧作《酒神的伴侣》并充分吸收英、法笺注的基础上形成详实集注。译文力求信实通达,版本溯源详实;义疏部分细致疏解了文本,义理阐发独到,深刻勾勒了素有“舞台哲人”之称的欧里庇得斯与古今思想家隐在呼应的思想勾连。
《酒神的伴侣》讲述的是新神狄俄倪索斯回到忒拜传教,遭忒拜国王拒绝后撕裂国王,摧毁城邦的故事。此剧在欧里庇得斯批评史上曾引起“翻案诗”的论争。该研究以此为切入点,对剧本进行细致解读后发现,欧里庇得斯虽显示出回归传统的极大努力,实际却以一种更隐秘的方式彻底颠覆了传统。该成果的论著打破学科界限,从文学、哲学、政治学等跨学科视角梳理了剧作,深入探究欧里庇得斯《酒神的伴侣》中蕴含的丰富思想。该论著是我国学界首部欧里庇得斯研究专著,填补了我国相关领域尚无专研的空白,是国内相关领域的标志性成果。
东汉佛教入华的图像学研究 (著作)
内容简介:
该成果从艺术、宗教、考古等方面对汉代佛教在中国传播问题进行图像学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该书以东汉时期的佛教艺术的本土化进程为着眼点,开辟了汉画像研究与域外艺术发生关联的新路子;深入揭示了胡人、羽人、西王母、佛陀在汉代艺术中的外在表现和内在关联;从胡人这一传播者的视角,揭示了早期佛教入华的过程,将前人提出的佛教入华时“南传”和“北传”两条道路统一起来,创造性地提出了“胡人礼佛”模式,将“南传”系统的早期佛像和北方的汉画传统统一起来,基本厘清了东汉佛教图像的特点及相关的理论问题,将早期佛教入华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在汉画像研究与佛教美术研究间搭建一座桥梁。
佛教图像的中国化问题在本质上是汉人在民族文化形成进程中对印度佛教文化的包容、吸收和改造。这一研究突破了美术学的研究范围,对思考今日中国与“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的文化交往、人员迁徙、宗教传播有启发作用,对认识汉文化在形成过程中兼收并蓄的博大胸怀,提升“文化自信”有历史与现实的价值。
辨色视朝:晚清的朝会、文书与政治决策(著作)
内容简介:
该书探究了晚清时期中央政府以奏折处理为核心的政务运转机制及其前后的变化,围绕高层政治文书的产生与流转、处理文书的朝会,讨论政策形成的过程,进而检视其中的问题。通过全面搜集、细致释读政务文书,该书对晚清政治制度及其变迁的关键细节进行了考据,补充了原有的制度史论述,从文书流转的视角阐释了权力运作及其演变特征。
该书除了考证晚清重要政务文书的流转过程、重大决策的产生过程,还就若干历史问题提出了新解,尤其注重对重要史料的细致解读和细节的深入挖掘,对咸丰末期的中枢权力结构、垂帘听政、光绪帝与慈禧太后关系、清季的责任内阁制、晚清士人对议会的理解,都有比较新颖的解释。该书侧重于探讨晚清中央政府的文书与政治决策制度,这种视角,对于以大事件研究为主的近代史领域是一个补充。
为学而教:学习中心教学的研究(著作)
内容简介:
该成果从系统平衡角度提出学习中教学的五维模型:学习责任、教师角色、内容功能、评价过程与目的、权力平衡。这一模型认为要实现真正实现学习中心教学需要这五要素之间相互平衡,各主体需要发挥各自的功能。并且循证研究发现,教师学习中心教学信念是制约学习中心教学落地的关键,这对于缩小学习中心教学理论与实践落差提供了重要的实证基础。该成果的创新之处主要表现为这三个方面:创新之一,形成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循证教学决策”的一体化路径,落实了“以学习为中心”课堂教学价值观念。创新之二,从系统平衡的视角揭示了课堂教学的本质,将从“教与学”关系理解教学进行系统升级,即教学是指在尊重学生个性特征和需求的基础上,教师创造各种条件(包括内容和评价)和使用多样化教学策略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负责任学习。创新之三,建构了学习中心教学的过程测评模型,即“学习责任—教师角色—内容功能—评价过程与目的—权力平衡”。
该成果的理论价值在于实现了课堂教学研究范式的转型:从教师/内容中心走向“学习中心”。自班级授课制以来,课堂教学的研究重点是教师教什么和怎么教。这样做的好处在于面对班级学生,教师可以控制教学内容和自己的教学行为,其遵循的基本逻辑是教师教了或者内容呈现了教学活动就完成了。
校园欺凌法治研究(著作)
内容简介:
该书为我国进行“依法治理校园欺凌”提供了完整方案,这是本领域最新且系统的研究,填补了国内理论界在该领域的研究空白。该书第一次在宏观视角上,对校园欺凌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全局性的完整方案,搭建了校园欺凌依法治理研究的框架与思路。
该书第一部分对“校园欺凌依法治理”问题进行了全面研究,包括:校园欺凌基本认识、概念界定、欺凌治理体系总体构架、校园欺凌法律责任体系、不同角色(家庭、学校、旁观者、社会组织)在欺凌事件中的地位作用及责任、网络欺凌治理体系、国外校园欺凌立法的借鉴意义等。该部分研究为国家制定治理校园欺凌的法律政策提供了全面的理论支持。该书“下篇”提供了一份比较详细的《行动方案——学校反欺凌指南》,对于学校有效治理校园欺凌具有指导和参考价值,为中小学校提供的“校园欺凌治理行动方案”。
该书认为,校园欺凌的治理应当从国家法律层面,通过立法手段进行原则性规定,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指导各地中小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校的校园欺凌治理规则;在此基础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可制定规范性文件或者工作指南作为政策性补充。相关概念、理论提出后,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解构与阐释(著作)
内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