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突破!大通县人民医院成功开展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

文摘   2025-01-07 16:24   青海  

新突破

近日,大通县人民医院外一科团队特邀中组部、团中央第二十四批援青博士团成员、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副院长(挂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疝与腹壁外科秦昌富教授现场指导,为一名食管裂孔疝患者成功实施了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填补了我院在此项技术上的空白,给广大食管裂孔疝患者带来了福音。


此例患者为一69岁女性,因反复上腹部饱胀,反酸3年,曾多次到多家医院就诊,以“胃食管反流”数次在其他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病情无明显改善,几经波折前来我院外一科就诊。



外一科医师团队接诊后,仔细询问病史,结合CT、胃镜及上消化道造影等检查结果,诊断为“食管裂孔疝”,部分胃及网膜已通过食道裂孔疝进入到胸腔,加之患者年龄已高、食管蠕动功能差,外一科腔镜团队高度重视,邀请援青博士秦昌富教授会诊讨论,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制定了创伤小、恢复快的最佳手术方案——腹腔镜下经腹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手术过程十分顺利,通过腹壁5个0.5-1cm的小孔即完成手术,出血量仅10ml。患者术后胃灼热,饱胀、反酸症状消失,术后恢复良好,术后3天痊愈出院。

近年来,大通县人民医院外一科专注微创理念和微创技术,此例手术的顺利实施,标志着医院在微创治疗领域再迈新台阶,将更好的造福全县人民。


什么是食管裂孔疝?

是指除食管以外的腹腔脏器、组织通过扩大的食管裂孔进入胸腔的现象。裂孔较小的疝,不会引起任何症状,但裂孔较大的疝会引起胃灼热、反酸、吞咽困难、胸痛或上腹部疼痛、慢性缺铁性贫血等症状。

食管裂孔疝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食管裂孔疝的临床表现多样,大多表现为胃食管反流症状,如反酸和反食、烧心、上腹部饱胀、嗳气等,长期反流的胃酸破坏食管黏膜,导致出血性食管炎、食管溃疡、食管穿孔等,可表现为呕血、黑便等症状;严重者因疝囊压迫、嵌顿,表现为胸痛、呼吸道症状、甚至上消化道梗阻症状。对于有以上临床表现,结合患者年龄、体质等因素,在排除急性疾病后,应考虑本病可能。

食管裂孔疝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常见原因可分为三种:

1. 腹压增大使得胃食管结合部向上移动,近端胃进入胸腔,从而易发生为食管裂孔疝;

2. 膈肌及裂孔周围组织薄弱,膈肌肌肉或连接组织的变化有助于疝的发展;

3. 先天性或后天性因素引起食管缩短,导致牵拉胃食管连接部进入胸腔,从而形成疝。

治疗方式

1. 保守治疗:药物治疗、饮食调整、改善生活方式。少食多餐,避免过饱,减少高脂肪、巧克力、咖啡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戒烟、戒酒等。

2. 手术治疗:对于症状严重、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

术后康复及注意事项

1. 饮食调整:术后需逐渐恢复正常饮食,避免过早进食刺激性食物。

2. 生活方式改善: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避免增加腹压的行为。

3. 定期复查:了解手术效果和身体恢复情况。

4. 并发症预防:密切关注身体状况,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供稿:外一科 罗忠山

编辑:梁秀芬 

审核:李忠福

监制:汪明辉



大通县人民医院
竭尽全力为广大人民的健康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