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县人民医院首次诊断1例基底细胞癌

文摘   2025-01-21 17:55   青海  

近日,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博士杨连赫教授的远程指导下,大通县人民医院病理科首次诊断1例基底细胞癌,此类病例较为罕见,这一重要突破不仅展示了科室的专业实力,也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此例患者为一71岁女性,右侧上唇肿物2年,右侧口角上唇可见1个约2x1.5x1cm的卵圆形肿物,边缘组织发黑,轻度压痛,质软,无活动度,压之无缩小,边界不清楚,切除活检区无明显出血。临床初诊为面部血管瘤,先行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为基底细胞癌。随后,患者进行了“面部恶性肿瘤切除术+邻近皮瓣修复术”,术后再次送检,病理诊断为基底细胞癌,两侧切缘及基地切缘(-)。

后续跟踪了解到,患者恢复良好。




标本信息


上唇活检:灰粉色不规则软组织一块,体积1*0.5*0.3cm切面灰粉色,局灶暗红色,质脆。
上唇肿物:皮肤及皮下组织,体积2.5*2.1*1.0cm,皮肤中央可见一2.0*1.5cm的灰褐色肿物,凸起表皮0.5cm,全包。


病理显微镜下照片:

(镜下可见大量基底层癌细胞)


基底细胞癌在肉眼下难以辨别,所以很容易出现漏诊,必须通过病理检查才能筛查,那么基底细胞癌有什么临床表现呢?


1. 基底细胞癌是最常见的皮肤癌类型;多见于中老年;肿瘤的发生与日光暴露及皮脂腺痣有关;

2. 面部是最常累及部位,但手背不常见,也可发生于其他皮肤部位。 发生于阴囊部位者转移率高,要特别注意。

3. 典型损害表现为表面蜡样光泽,并有少许扩张的毛细血管的结节或斑块,边缘可有珍珠样隆起。

4. 尽管基底细胞癌极少转移,但可造成明显的组织破坏,特别是损害发生在头面部时可以侵蚀鼻和眼窝内,甚至累及脑。

5. 基底细胞癌可与黑色素瘤并发,既可以表现为冲撞瘤,也可以表现为黑色素瘤转移至基底细胞癌处,还可以并发Winer扩张孔、鲜红斑痣、动静脉畸形、肥大性酒渣鼻、藏毛窦、寻常狼疮、多发性毛发上皮瘤以及发生在毛发和皮肤移植部位。



近期,口腔科、皮肤科病理标本同比增多,这对病理科在皮肤和口腔方面的病理诊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一步,病理科将会加大与临床科室的沟通,根据临床要求开展皮肤相关免疫组化等检查项目,力求更好地为临床和患者服务。




供稿:病理科 车淑娟

编辑:梁秀芬 

审核:李忠福

监制:汪明辉


大通县人民医院
竭尽全力为广大人民的健康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