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钢琴是表现力极其丰富的一种乐器,想要游刃有余的掌握这门技术性很强的乐器,就必须在学习钢琴的最初阶段养成良好的练琴习惯。那么什么样的习惯才是良好的练琴习惯呢?
许多人会陷入一个迷思:以为只要追求很长的练琴时间就是很好的练琴方法,但殊不知练琴也是一门艺术,是一个智慧的学习过程,需要不断地去思考和体会,并在实践过程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练琴方式,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和其他学科一样,钢琴的学习过程也遵循着一个普遍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随着程度的深入,练琴时间也要适度增加,这也是必不可少的要求。
相信许多人都接触或是听说过1万小时理论:1万小时定律是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的定律。在定律中指出: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1万小时,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但在目前中小学生的课业压力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孩子们的练琴时间被大大幅压缩,甚至会有孩子因为学业占据的时间越来越长,被迫放弃钢琴的学习。那么要怎样才能解决这一矛盾造成的影响,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可以来看一项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的研究,被研究对象是17名主修钢琴的硕士生,在研究的开始,给他们布置了一项任务:练习肖斯塔科维奇第一钢琴协奏曲中的短片段。(这个片段的难度很高,并且需要很多的练习。)
▼王羽佳《肖斯塔科维奇第一钢琴协奏曲》
17名硕士生都在有同样钢琴、谱子、节拍器的条件下拥有一次无时限的练习时间,直到他们认为自己的练习成果已经可以参加一天后的考核,就可以离开。一天后的考核中,他们需要按照速度要求连续弹奏整个片段15次,整个练习及考核过程都被影像及声音纪录,以作分析。
分析结果发现:练习时间长并不意味着好的演奏、练习重复的次数多少与分数也没有关系。这也就告诉我们,在练琴这件事上,单纯拼时间、争次数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你每天练6小时,一定有人练10小时,练10小时以上的也大有人在,盲目的只看时间长、次数多,并不能使我们的钢琴技巧有实际的增长,反而白白浪费了时间,还使自己觉得钢琴是枯燥而无聊的,丧失了对钢琴的热爱。
那么对于这些面对学习压力的孩子们,这个实验的结果也让他们在钢琴的练习中有了新的启发,即使你每天只有一小时的练琴时间,只要练得有质量,同样可以得到提高。当然,如果你养成习惯。每天都有适度的练习时间,在较少的时间内有计划地合理规划自己的练琴时间,那么你就会不断地进步,技术也会获得提升。
在练琴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小方法也是值得学习的。因为钢琴需要掌握的内容很多,但在练琴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人不仅注意力是有限的,人的体力也是有限的。那么我们就可以把比较困难、技巧较多的曲子放在前面去练习,以保证自己的练琴质量。当然,基础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每天练琴开始时就要先弹哈农,练习一下手指的灵活度和力度。
既然孩子们平时上课,练琴的时间不多,那么我们就要更加做到事半功倍的学习练琴。科学研究表明,人的机能状态是有周期性的。一般上午九点至十点半为最佳时间,下午三点至六点和晚上八点至十点也比较好。这时人体和心理上处在旺盛和兴奋的状态,练琴效果会更好。
钢琴家霍夫曼也曾说过,清晨练习的价值比其它时间练琴的价值更高。因为从睡眠获得的清醒的智力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如果能把练琴时间安排在这些时间段也能使孩子的练琴更加有效率。
通过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的研究,我们也知道了练习时间长、练习重复的次数多并不意味着好的演奏。那么我们的孩子们如果长时间在钢琴上没有进步,就再也不能以学业压力大,没有时间练琴作为借口,他们必须在练习中更加注意方法,坚持练习哈农、把更难的曲子先练习、找到自己练琴效率最高的时间段,通过这几个小方法,肯定能使孩子的练琴质量更上一层楼!
- End -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 免费学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