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基层医生来说,病例分享的重要性日益提升。病例分享可以帮助年轻医生学习重要知识,也可以加强医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助力临床决策,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宣教案例、病例汇报、病例大赛……越来越多的场景,需要基层医生分享病例。而毫无技巧地复述门诊病历,交流讨论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所以,充分发挥「病例思维」,真正分享有价值的病例,需要掌握一定的撰写技巧。
对此,我们特别邀请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李昂教授分享经验心得。
专家简介
李昂 教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医学部内分泌及代谢病学 医学博士
▲上下滑动查看▼
用于公开场合学术交流的病例分享,和普通临床上的门诊病历有什么区别,其基本结构是怎么样的?
为了更加有效地进行病例分享,您认为基层医生应该具备怎样的「病例思维」,或者说如何选择自己手上的病例去分享呢?
在进行病例分享时,您是如何确保整个病例故事的顺畅,清晰又准确地呈现诊疗方案,让读者轻松理解诊疗思路,并一眼就能捕捉到关键信息呢?
为了确保病例分享的准确性和专业性,在撰写病例报告之前,我们需要做好哪些关键的准备工作?
要点回顾:
1)病例分享和普通门诊病例的目的和受众不同,形式和结构也有所不同。病例分享是对整个诊疗过程的重塑,需要在呈现病例的同时,有自己希望表达的内容穿插其间。
2)病例分享需要建立「病例思维」,要选择有价值的病例分享,同时注意要和临床有良好地相关性、与时俱进地引用恰当的指南共识,并考虑从多学科视角阐述。
3)病例分享需要有主旨(情绪内核),组合病例关键节点,将故事线、逻辑线清晰呈现;通过特定格式、结合图表等方法,突出关键信息。
4)撰写病例报告之前,做好准备工作,包括注重患者隐私、确保信息完整客观、关注同行评审与反馈、做好文献回顾。
✩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等专业人士参考
内容策划:陈静
内容审核:孙瑜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