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炮】敝帚自珍:我与人美连环画五十年
文摘
文化
2022-08-02 22:56
北京
2012年3月7日,如同朝圣一般,我来到慕名已久的北总布胡同32号。那天,我写下了下面一段文字:
这是一个门牌,这是一个地名,这是一条胡同,这是一个圣地……从会识字开始,从会看连环画开始,知道了一个神圣的单位——人民美术出版社,知道了一个神往的地方——北总布胡同。童年的梦想,等我长大了,挣好多好多的钱,去北京,去北总部胡同,买好多好多的连环画,见好多好多的连环画家,刘继卣、王叔晖、华三川、董洪元、毅进……40多年后,我终于来到北京,来到心中的圣地——北总布胡同32号,人民美术出版社……与梦想有所不同,不曾见到一位大师,只能从他们的作品中,感受大师的精气神韵……如今,曾经辉煌的连环画已经成为一段历史,北总布胡同32号,成为一个符号,和曾经的记忆……三、四岁的时候,奶奶从内蒙包头的舅爷家,带回来表叔们送给我的一包袱小人书,花花绿绿,不认识字,只会看图画上的小人。可惜的是,年龄小不懂事,撕得撕,丢的丢,到我上小学时,这批书已经散失的七零八落,所剩无几。其中有一本没皮没底,不知书名的四方本,里面画的是解放军打仗的故事,多年以后才知道,这是大名鼎鼎的1962年2月人美版花边本《渡江侦察记》,顾炳鑫先生的成名作。还有一本没皮儿但有扉页的四方本《安全问题》,内容画的是工厂车间生产的故事,多年以后才知道绘者李世南先生,是西安高压电瓷厂的工人。李世南70年代参与了人美版《揭投降派宋江》、《李自成起义》等书的创作,从此在画坛大放异彩。这两本小人书,把我和人民美术出版社紧紧联系在了一起,50年来,水乳交融,不离不弃。1970年,刚上小学三年级的我,已经对画画产生了浓厚兴趣,薄薄的《革命文艺·美术》小学课本,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我的需求,于是临摹小人书,成为我最大的乐趣。当时,可以开放阅读的图书品种很少,从学校图书馆有限的小人书中,我找到了的白描版《川藏运输线上十英雄》和水墨版《红灯记》,成为我最早的临摹范本。这两部作品,当时都是署名集体编绘,若干年以后,已经熟悉画家绘画风格的我,判断出其绘者分别是关庆留和董辰生等著名连环画家。上世纪70年代,虽然政治运动此起彼伏,物质和文化生活相对匮乏,但却是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出版逐渐复苏的时期——1972年4月《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董洪元绘)
这期间,我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伴随我成长的小人书,不仅是我了解社会、知晓古今的知识读本,更成为我学习绘画的临摹范本和教科书。
1973年12月,一本名为《渡口小艄公》的64开连环画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这在当年的西安城引起了轰动。这本书的绘者是王西京先生,时任《西安晚报》美术编辑。此前经常从报纸上看到王西京的插图,看到绘画潇洒的《渡口小艄公》,激动的我立刻向王西京先生写了一封求师信,随信寄上了自己的习作。求师信寄出没过多久,我就收到了王西京先生的回信,信中对我的习作给与了肯定和鼓励,并说有需要可以到报社来找他。就这样,王西京先生成为了我学习绘画的第一位启蒙老师,从此我心中暗暗发下誓愿,立志成为像老师那样的连环画家。那年我刚满14岁。80年代初,20岁的我在西安尝试开始给报刊投稿,从四处碰壁到渐入佳境,成为当地报刊美术作者的后起之秀,其间主要以报刊插图为主,也画一些短篇连环画,稿酬从一两元到几十元甚至百元不等,几年下来也小有收获。1985年9月,在我的插图绘画如日中天之际,我考入湖北美术学院设计系,从古城西安来到江城武汉。课外之余,仍不忘为当地《知音》等杂志绘制插图。此时,正是中国连环画发展的鼎盛时期,周末到汉口逛书店,各种新版连环画目不暇给,武侠、探案和影剧套书连环画成为新宠,锋头大有盖过其他题材连环画之势。殊不知,无限风光的连环画已经是危机四伏,由盛及衰。没过多久,武汉街头,满大街都是在甩卖小人书,成捆成堆,给钱就卖。连环画仿佛是一夜之间,突然大厦坍塌,从此一蹶不振,风光不再。刚刚大学毕业的我,踌躅满志,准备在连环画创作上大干一场,不料正赶上连环画业崩盘,各出版社相继都撤销了连环画编辑部门,人员分流转岗,一时间连环画从市场上销声匿迹,我大有英雄无用武之地之叹。1988年我进入陕西《女友》杂志社工作,任杂志策划,成为中国期刊界第一位策划人。在繁忙的编务之余,担任杂志全部的美术设计,并坚持每期为刊物画若干幅插图。1994年起,主要从事刊物文字选题工作,从此与插图和绘画渐行渐远。2000年10月左右,在西安东六路一家书店,偶然看到了一套50开平装26册的人美再版《水浒传》,如获至宝,立刻全款买下,连环画从我的记忆深处被唤醒,由此开启了我的人美再版书收藏之旅。
由于个人偏爱的缘故,我的再版连环画收藏范围,主要以上世纪50、60年代新中国连环画为主。作为新中国连环画排头兵的人民美术出版社,其出版过的优秀连环画多不胜数,其中经典作品对我来说如数家珍:刘继卣《鸡毛信》、《东郭先生》、《穷棒子扭转乾坤》,王叔晖《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杨门女将》,墨浪《牛郎织女》、《满江红》,林锴《甲午海战》、《夺印》,费声福《风暴》,陈惠冠《黄河飞渡》,董洪元《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张令涛、胡若佛《杨家将》,顾炳鑫《马特洛索夫》,华三川《青年近卫军》,毅进《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沈尧伊《地球的红飘带》……更有众多名家参加绘制的古典题材套书15册《岳传》,50年代26册和80年代30册的《水浒传》等,不枚胜数。
本着应收尽收、重点复本的版本收藏原则,自2011年起,我对人美社再版连环画做了系统收藏,十年下来,基本收集齐了人美版50开平装系列、50开函装系列、50开精装系列、40开彩色平装系列、48开平装花边本系列、48开精装本系列、32开精装系列、32开函装仿宣本系列、24开蓝大精系列、24开红大精系列、12开中国连环画名家名作系列、8开原稿原寸系列等数百个品种。
由于经常在各地新华书店扫货,买书较多,连友为我送了一个雅号“再版连环画首席搬运工”,戏称:道北扫荡处,一寸草不生,买书不讲本,全部论斤称。2013年开始,我开始关注人美连环画的版本演变,以再版《鸡毛信》入手,收集了市面上可以见到的多个版本,并将相关研究心得结为文章《鸡毛信:海娃的头发》、《鸡毛信:谁动了八路的军号》,发表在相关连环画网站和个人博客。2012年10月9日,在北京北总布胡同32号楼,我有幸拜访了被连友尊称为“新中国连环画守护神”的姜维朴老先生,姜老为我带去满满两大行李箱的人美版连环画签名,《穷棒子扭转乾坤》、《焦裕禄》、《雷锋》、《青年近卫军》、《地球的红飘带》……各种开本,不一而足。还有姜老的著述《新中国连环画60年》(上下)、《中国现代美术全集:连环画》①②、《连环画艺术欣赏》、《鲁迅论连环画》……姜老用签字笔在每本书的扉页上逐一签下自己的名字,口中喃喃自语:没想到,有这么多书!后来,我结识了多位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编辑室的编辑们,和他们也成为了微信朋友,对这些连环画出版工作者幕后的默默付出,有了深入的了解。特别是林阳先生所著《北总布胡同32号》一书,更让我对人美社的连环画前辈们,产生了无尚崇敬之情。伴随着人民美术出版社迁址北京东三环双井桥附近,见证这一新中国首个艺术出版机构几十年发展历程的“北总布胡同32号”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2019年9月,《人美记忆:连环画里的共和国70年》展览在北京东三环双井桥人美画廊开幕,在两层的展厅里,我感觉眼睛明显不够用,刘继卣、王叔晖、华三川、张令涛、胡若佛、董洪元、毅进……大师们的作品都在这里复活了,数百幅经典连环画作品的原稿近距离的呈现在眼前,如同在梦中,一场前所未有的视觉盛宴,我彻底的被震撼到了。连环画,我们曾经看过,读过,爱过,拥有过。爱我所爱,无怨无悔,也许,这就是人随所愿,梦想成真。
我是道北老男孩,一个喜欢小人书的长安游子,感恩您,百忙中的阅读与分享。
道北老男孩,60后,摩羯座
生于西安,长在道北,居于北京
美食发现者,微信撰稿人
脑力活动家,连环画爱好者
大碗喝酒品小书,掰馍吃面咥豆腐
浅斟低吟观美女,忆苦思旧说道北
延伸阅读
【道之北】生产村的大院岁月
【道之北】黄河新村的大院岁月(一)
【道之北】黄河新村的大院岁月(二)
【道之北】我的黄河棉织厂情怀
【道之北】难忘的学徒时光(1)
【道之北】难忘的学徒时光(2)
【道之北】西安黄河棉织厂简史
【道之北】西安黄河棉织厂大事记(1)
【道之北】影像2008:拆迁前的黄河新村
【道之北】影像2008:拆迁前的原黄河子校
【道之北】1966:黄河棉织厂托儿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