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新中国连环画的绘画形式大都是以白描为主?为什么那个时期连环画很少有近景和特写画面?为什么……一份新发现的中国连环画史料为你揭开答案。
近日,道北老男孩在北京一位连藏家处,见到一份重要的新中国连环画文献:《大众图画出版社连环图画绘制工作细则》。
这是一份十六开白纸蓝字的打印件,首次披露了新中国第一家国家级专业连环画出版机构关于连环画创作的工作细则,实物见证了建国之初连环画出版的组稿规范。
1、为了版本统一,画幅外廓规定:
直:二寸四分(市尺)
横:三寸(原稿可依据此尺寸放大)
2、画稿一律加边线,文字说明排列于边线之外(不必留说明地位)。
3、绘图前必须做以下之准备:
(1)了解作品主体(说明一件什么事?它给读者的教育意义在哪里?)。
(2)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及表现在形象上的特点(如面貌、服装、动作等)。
(3)了解各个画面的背景(地点、时间)及人物在各个不同环境中的变化(有时间可找有关的图画和照片做参考)。
4、用铅笔起稿,送本社绘图部审阅修正后再完成墨笔稿,如对文字内容有修改资料,可附录于画页中。
5、边线形式,尽量利用毛笔单线勾画的民间形式(也可利用大块黑白对照),最好不做笔触繁琐的钢笔画。
6、尽量做到人物与背景的完整边线,非必要时可不用半身形象。
7、每根线条,墨色必须充分,以免制版时模糊。
8、对话处可计字空出地位,以备添印铅字。
大众图画出版社
1949年12月,当新中国刚刚诞生、百废待兴之际,毛泽东主席专门找到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副部长、党组书记周扬,就连环画改革工作作出指示,毛主席说:连环画不仅小孩看,大人也喜欢看,文盲看,有知识的人也要看,你们是不是搞一个出版社,搞一批新连环画,把神怪呀、武侠啦、迷信啦,那些旧东西去掉。
于是,周扬找到时任文化部艺术局美术处处长的蔡若虹商量,决定立即在文化部成立大众图画出版社,专门负责编制出版连环画。
大众图画出版社应运而生,这就是新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的连环画专业出版社,负责人为蔡若虹。
1949年12月30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新华社12月29日北京电:以编印新的连环图画(亦称小人书)为主要工作的大众图画出版社,已于日前成立。连环图画销行甚广,对于儿童和部分不识字的成人影响甚大。如何以合乎人民利益的新内容,代替现有许多连环图画中含有毒素的旧内容,成为一个严重问题。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日前协同出版总署就这个问题进行商讨,并筹备组织了大众图画出版社。
大众图画出版社的成立,标志着新中国连环画事业在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关怀下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这个肩负重要使命的出版单位在蔡若虹的主持下,很快组成了一支精干的编创队伍,参加编辑工作的有在电影事业卓有经验的钟惦棐和研究民间文学的专家贾芝(李大钊同志的女婿),他们长期从事的专业与连环画工作都密切相联。还有长期从事美术工作的刘建庵,负责出版社的行政和出版工作。
在绘画创作队伍方面则吸收了擅长人物和动物画的天津画家刘继卣,在脚本编写方面则吸收了来自上海的在编写脚本方面有一定经验的徐淦。
大众图画出版社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开始了紧张的工作。1950年便出版了一批好书,如由蔡若虹(笔名张再学)改编、刘继卣绘画的《鸡毛信》上册,第二年出版了下册。
《鸡毛信》这部作品以引人入胜的故事和生动写实的绘画,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后来画家刘继卣对原作人物形象又进行了润色加工修改,人民美术出版社将两册书并成一本后多次再版,成为一部多次获奖的经典之作,1955年获中国保卫儿童委员会作品评奖一等奖,1963年获首届全国连环画评奖脚本一等奖。
大众图画出版社在1950年和1951年一年多时间中,出版了四十余种连环画,除上述《鸡毛信》,还有如《东郭先生》(董聚贤、徐淦编,刘继卣绘)、《新儿女英雄传》(一、二集,伍必端、李琦、冯真、邓澍、顾群、林岗绘)、《王秀鸾》(张再学改编,刘继卣绘)、《三打祝家庄》(徐燕荪绘)等,都是广受好评的优秀作品,为新中国连环画的发展起到示范推动作用。
1951年人民美术出版社成立,大众图画出版社并入人美社。如今,这份《连环图画绘制工作细则》成为记载新中国连环画发展进程的最好见证。
(本文部分素材选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您若喜欢我的短文,就请转发,您若高兴,随意打赏。感恩您,百忙中的阅读与分享。
道北老男孩,60后,摩羯座
生于西安,长在道北
美食发现者,微信撰稿人,脑力活动家,连环画爱好者
大碗喝酒品小书,掰馍吃面咥豆腐
浅斟低吟观美女,忆苦思旧说道北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