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孔材料,Nature Nanotechnology!

学术   2024-10-21 11:50   河南  

研究背景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因其优异的光吸收系数、长载流子扩散长度、低激子结合能和高电荷载流子迁移率,受到了光伏应用研究界的广泛关注。这些特性使得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在过去十年中实现了超过25%的认证功率转换效率(PCEs),超过了铜铟镓硒、非晶硅和有机太阳能电池等各种新兴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尽管如此,PSCs的性能仍有待提高,以可通过添加剂和层间策略以达到肖克利-奎塞尔极限。PCE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钙钛矿吸收层的质量,其结晶过程和结晶度可通过相邻的电荷传输层来控制。该界面调节电荷转移动力学和缺陷诱导的电荷陷阱状态的存在。
目前,大多数最先进的器件都使用介观TiO2作为电子传输层(ETL)。由于其理想的化学惰性,介孔TiO2中间层提供了增加的表面接触面积,这有利于电荷分离和提取过程、抑制已完成器件中的滞后行为、水分渗透的屏障功能以及与上覆钙钛矿的适当能级对齐等。此外,介孔层的粗糙和疏水表面特征有助于降低表面能,并提高钙钛矿吸收层的晶体质量。然而,TiO2需要高温烧结工艺(通常超过500°C)以形成导电的TiO2锐钛矿相,这限制了其适用性,尤其对柔性器件。此外,TiO2的光催化性能可能在其表面诱导高缺陷态(如Ti3+和氧空位),这会降解相邻的钙钛矿层,降低器件在光照下的性能。
研究成果
近日,韩国高丽大学Hyesung Park报道了介孔MoS2作为一种高效稳定的ETL材料。MoS2中间层增加了与相邻钙钛矿层的表面接触面积,改善了两层之间的电荷转移动力学。与TiO2相比,MoS2和钙钛矿晶格之间的匹配更好,有助于低残余应变的钙钛矿晶体的优先生长。使用介孔结构的MoS2作为ETL,研究者获得了效率为25.7%(0.08cm2,认证为25.4%)和22.4%(1.00cm2)的PSCs。在连续光照2000h后,初始PCE的90%以上得以保持,显示出比TiO2更优异的光稳定性。
相关研究工作以“Mesoporous structured MoS2 as an electron transport layer for efficient and stable perovskite solar cells”为题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Nanotechnology》上。

研究内容
这项研究成功将介孔MoS2作为PSCs的替代ETL材料。介孔MoS2的一个显著优势是它能够在较低的温度(100°C)下加工。这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并提高材料兼容性。介孔MoS2中间层可以提供与钙钛矿覆盖层的更多表面接触,从而提高钙钛矿层和ETL之间界面的电荷提取效率。此外,MoS2层可以作为一个理想的模板,促进了晶格参数匹配良好的钙钛矿的范德华外延生长,从而显著提高上覆钙钛矿层的结晶度,并具有明显松弛的残余应变。凭借这些优势,所得PSCs在0.08cm2和1.00cm2的器件面积上分别显示出25.7%(认证效率25.4%)和22.4%的PCEs。更值得一提的是,由于MoS2 ETL的光稳定性增强,在连续光照2000h后,保持了初始PCE的90%以上。

图1. 介孔MoS2的合成与表征

图2. 钙钛矿薄膜的形态特征和残余应变行为

图3. 传统介观结构PSCs的光伏性能

图4. PSCs在连续入射光照下的稳定性分析
结论与展望
这项研究中采用介孔MoS2中间层作为PSCs的替代ETL。这种MoS2中间层不仅提供了与钙钛矿覆盖层更大的表面接触,还改善了界面处的电荷动力学。此外,钙钛矿和MoS2之间匹配良好的晶格促进了钙钛矿的范德华外延生长,结晶度提高,残余应变松弛。凭借这些性能,研究者实现了实现高性能PSCs,PCE分别为25.7%(0.08cm2)和22.4%(1.00cm2)。在连续光照2000h后,初始PCE的90%以上得以保持。研究者认为,这种MoS2 ETL为开发高性能稳定的PSCs提供了一个有前景的材料平台,并为未来的性能提升和稳定性增强提供了可能性。通过进一步研究不同金属和硫族原子对电子、光学和机械性能的影响,有望进一步提高器件的性能和稳定性,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商业化又迈出了一步。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5-024-01799-8



科研AI工具重磅上线!


五分钟文献速读

上百种科研网站

帮你快速解决科研难题

点击下方 

免费使用!

· The  End ·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致力于服务硕博人才,分享硕博圈资讯、生活、实验、测试等相关内容,供参考学习。所有转载内容,均不代表硕博测试圈赞同其观点和立场,不能完全保证其准确性和真实性。如若本公众号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shuobo_001』予以删除。

硕博测试圈
关注硕博圈的大小事件,分享科普知识、热点资讯、最近科研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