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读
2024 年12月13日,2024年清华五道口养老金融50人论坛成果发布会在京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主办,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融研究中心、清华五道口养老金融50人论坛承办,会议主题为“落实金融强国战略 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与会嘉宾共同回顾一年来养老金融的政策与实践,从不同角度分享探讨各类市场参与者的经验与思考,为养老金融发展建言献策。同时,论坛年度研究成果《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24》在会上发布(点击了解详情)。本期《养老金融评论》为清华五道口养老金融 50 人论坛成果发布会专刊,收录与会领导与嘉宾发言实录,以飨读者。
本期重点关注
焦 捷:落实金融强国战略,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
胡晓义:养老保险面向2035年的几道必答题
周延礼:深入学习“新国十条”,促进养老保险高质量发展
王忠民:从资产负债表的三个端口看养老金融“大文章”
党俊武:积极发展康养产业金融
张 栋:《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24》成果介绍
董克用:2024年清华五道口养老金融50人论坛成果发布会总结发言
文章摘要
焦捷
落实金融强国战略,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
本次会议立足“金融强国战略”与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的时代背景,汇聚政策、学术和行业顶级专家,共同探讨养老金融与中国养老产业的发展前景,意义重大。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秉承清华校训和五道口传统,致力于服务教育强国、金融强国战略,专注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金融人才,同时围绕“五篇大文章”系统布局智库建设。在我国养老金融事业发展的历史机遇下,学院将全力支持养老金融智库建设,中国保险与养老金融研究中心和清华五道口养老金融50人论坛将迎来更加快速、蓬勃的发展,不断为我国养老金融事业贡献独特的智慧和力量。
胡晓义
养老保险面向2035年的几道必答题
面对自现在到2035年的经济社会结构变化,养老保险改革发展要做好几道必答题。一是随着城镇化率持续提高,居民养老保险中更多缴费者将转向职工养老保险,其覆盖群体中养老金领取者比重越来越高,两大制度的各自属性和彼此关联会发生什么变化,资金平衡将面临哪些新挑战,需认真观察和应对。二是就业形式多元化,越来越多人脱离传统“单位就业”方式,特别是“去劳动关系化”趋势明显,亟需创新政策、优化管理、增强制度包容性,实现养老保险高质量扩面。三是老龄化程度加深,战略储备基金必将从延续多年的“仓储期”转入“开仓放粮期”,准确预判拐点出现时间,抓紧扩大资源、增厚家底,并制定基金支出的规则和流程,是急迫的任务。四是在完善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共识下,应当对各层次的比例及相互融通有清晰设计,促进体系均衡发展。
周延礼
深入学习“新国十条”
促进养老保险高质量发展
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有助于缓解社保支出的压力,促进银发经济发展,并推动实现养老保障的均衡性和可持续性。应切实贯彻“新国十条”要求,加快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步伐。推动个人养老金融产品创新,扩大企业年金覆盖面。充分发挥保险资金的长期优势,优化政策环境,鼓励保险资金通过多样化方式参与养老产业融资,盘活存量资产并吸引更多资本投入,拓宽融资渠道,为养老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通过金融科技的深度应用推动养老金融转型升级,为老龄化社会提供更加全面和智能的服务保障。强化养老金融领域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强养老金融产品适当性监管,增强产品供需适配度。强化养老金融客户信息安全保护。
王忠民
从资产负债表的三个端口
看养老金融“大文章”
两年前的五篇金融大文章明确提出养老金融作为国之重器的重要性,而今年12月15日个人储蓄账户养老金将全面推行,预计会带来庞大的现金流。经济工作会议释放的信号指出,养老领域中的资金流动和资产充实将推动养老金融的新功能和发展路径。从资产负债表的三个角度分析,现金流的增加、负债的变化以及资产的运作都为这一大规模的资金流动提供了支撑。特别是在现金流方面,随着七亿人参与养老金计划,新的流动性将大幅介入市场,形成庞大的资金敞口,给公募基金和投资管理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党俊武
积极发展康养产业金融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预计从现在到2050年中国中老年人口的流量将达到10.5亿,单纯依靠政府支持无法解决这一问题。过度依赖纯粹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资本主义方式也不可取,因为这可能使大部分人面临养不起老的巨大挑战。他指出,康养产业将成为应对老龄化和发展银发经济的关键领域。康养产业应以服务低龄、健康的老年人为核心,涵盖更多中年人群体。应深入挖掘银发经济的潜力,尤其是在大众旅游向大众康养转型的过程中,这一趋势将成为未来发展银发经济的重要主攻方向。
张栋
《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24》成果介绍
《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24》聚焦2024年国内外养老金融最新发展动态,并在多个维度提出了富有创造性的政策建议:一是分析了年金行业投资类 REITs资产建立统一信息交互机制的可行性;二是提出了金融行业参与养老金融的潜在路径;三是全面剖析日本NISA免税投资账户、美国401(k)计划、美国TSP 计划和英国集合缴费确定型管理模式,以期为我国养老金制度的设计提供有益借鉴。
张栋指出,养老金融已成为国家金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15年养老金融50人论坛成立的时候首次提出“三分法”划分养老金融(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概念,《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实践性、前沿性和国际性不断增强。本次蓝皮书由14家机构、25位署名专家共同完成,全面总结了中国养老金融发展的新成就与新挑战,并借鉴了国际先进经验,进一步提升了研究的深度和影响力。未来,养老金融的研究将进一步聚焦概念框架的优化、学科建设及教材编写等领域,为养老金融战略的推进提供更坚实的理论和数据支撑。
董克用
2024年清华五道口养老金融50人论坛
成果发布会总结发言
2024年将是养老金融从理论探索走向全面实践的元年。董克用从政策推动、理论深化和实践路径等方面分享了重要体会。首先,随着养老金融成为党和国家关注的大文章,学界、业界和地方政府纷纷聚焦这一领域。多支柱养老金体系的框架已基本形成,未来重点在于完善制度设计,推动资产积累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实现长期资金的增值。
养老金金融是基础,除了制度继续完善外,核心任务是养老金资产的保值增值;养老服务金融则是补充与桥梁,重点解决退休后服务需求的实现问题;养老产业金融则支撑产业发展,需更立体化的市场化金融工具加以完善。
各类金融机构在养老金融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银行可通过跨行业聚合提供一站式服务,保险通过生态闭环连接工作期与退休期,信托、证券和基金在财富传承与资产增值中发挥特定作用。同时,需要加大养老金融教育力度,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
董克用寄语,与会各方应携手共进,以更深入的理论研究和更全面的实践探索,推动养老金融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应对人口老龄化贡献智慧与力量。
文字丨施文凯、王言
排版丨韩梦楠
责编丨张栋、孙博、曲悦
审核丨魏晨阳、董克用
清华五道口养老金融50人论坛
清华五道口养老金融50人论坛,隶属于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前身系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由我国养老金融领域权威专家董克用教授创办。论坛定位为养老金融领域高层次、国际化智库,致力于从研究、政策、实践等多方面推进我国养老金融事业发展。
扫描二维码 | 关注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