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读
2024年12月13日,2024年清华五道口养老金融50人论坛成果发布会在京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主办,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融研究中心、清华五道口养老金融50人论坛承办,会议主题为“落实金融强国战略 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与会嘉宾共同回顾一年来养老金融的政策与实践,从不同角度分享探讨各类市场参与者的经验与思考,为养老金融发展建言献策。同时,论坛年度研究成果《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24》在会上发布(点击了解详情)。
在会议主题演讲环节,国家开发银行社会民生业务部总经理武靖人、中国工商银行养老金融部专家汪华、汇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文、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海生、香港投资基金公会总裁黄王慈明、瑞士再保险原中国区总裁陈东辉发言分享。各位专家从国内实践和国际经验出发,深入探讨银行、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如何推进养老金融生态建设,创新金融模式,优化金融服务与产品,从而着力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本期《养老金融评论》为清华五道口养老金融 50 人论坛成果发布会专刊,收录会议主题演讲发言实录,以飨读者。
本期重点关注
武靖人: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高质量服务普惠型养老基础设施
汪 华:商业银行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
李 文:使命担当,奋发有为,共同拥抱个人养老金发展新时代
叶海生:发挥商业养老保险专业优势,解决养老金融产品供求三大矛盾
黄王慈明:香港强积金经验对我国第二、三支柱发展的启示
陈东辉:关于长寿风险研究的国际经验
杨奇华:客户端、资产端、服务端三端融合发力,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
魏晨阳:为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贡献智库力量
文章摘要
武靖人
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
高质量服务普惠型养老基础设施
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服务普惠型养老基础设施建设是养老金融的重要任务。在国家政策引导下,金融机构不断丰富养老金融产品,养老金融发展进入全新历史阶段。作为支持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的国有开发性金融机构,国家开发银行将聚焦服务普惠型养老基础设施建设,深化银政企战略协同,守正创新融资模式,提升“金融+智库”服务水平,全力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
汪华
商业银行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
金融机构需要积极落实中央决策,将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金融服务全过程。支持三支柱养老金高效管理,优化收缴、投资和发放流程,推动提升企业年金覆盖率和个人养老金缴存额。支持居民养老财务储备,促进养老财富投资增值和养老财富与养老消费的衔接。支持银发经济发展,针对养老机构经营特点创新智链式金融服务模式。支持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推动金融服务融入“15分钟养老服务圈”和居民养老生活。
李文
使命担当 奋发有为
共同拥抱个人养老金发展新时代
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全面实施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是坚定发展个人养老金的战略部署,也是有效促进个人养老金和资本市场共同发展的关键制度。个人养老金具有长期性、持续性和规模性等特征,这使其与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可以形成良性循环。养老金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保值增值,同时为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其中,指数基金因其低费率、透明性和风险分散等特点,将成为养老金投资的重要工具。金融机构需使命担当、奋发有为,持续加强产品、投资和投顾等方面的专业能力建设,共同推动养老金融教育,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与时俱进,切实推进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有效实施与优化完善,努力写好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
叶海生
发挥商业养老保险专业优势
解决养老金融产品供求三大矛盾
围绕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推进,当前养老金融领域面临三大主要矛盾:人口老龄化快速推进与养老金激励不足的矛盾、民众养老投资需求旺盛与养老金融产品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以及养老服务需求提升与产业发展相对落后的矛盾。新“国十条”提出保险业的保险保障和财富管理、养老保障和跨期财务规划、家庭保障和家庭财富传承三大功能,要实现这三大功能,在养老金融产品设计方面,应根据不同阶段的需求优化产品属性,积累阶段应注重收益性,而领取阶段则以安全性和流动性为主。倡导借鉴目标日期产品国际经验、基于国内市场特性,不断优化产品设计,推出一站式养老投资解决方案。
黄王慈明
香港强积金经验对我国
第二、三支柱发展的启示
黄王慈明分享了香港强积金的成功经验,并提出可供内地参考的建议。香港强积金作为第二支柱的核心制度,通过长期配置权益类资产,实现了养老资产的稳步增值。尽管股票投资波动较大,但从长期来看,其平均年化回报率超过4%,显著优于低收益保守型基金。养老投资应着眼长期收益,避免过度保守,才能跑赢通胀,实现财富积累。在资产配置上,香港强积金坚持分散投资,债券和股票资产大部分配置于海外市场,通过全球化布局分散风险并提升流动性。黄王慈明还介绍了2017年推出的默认投资策略(DIS,Default Investment Strategy),呼吁内地借鉴这一机制,同时丰富产品线,优化投资选项,为投资者提供更高的获得感,推动养老金融体系高质量发展。
陈东辉
关于长寿风险研究的国际经验
围绕养老金融的国际交流与长寿风险研究,陈东辉分享了两方面的观察与建议。养老金融已成为全球经济论坛的重要议题,国外金融机构高度关注中国养老金融市场的发展前景。应进一步加大养老金融领域的国际交流和对外开放。应加强基于长寿风险的金融交易品研究与推广。应借鉴国际经验,通过开发如长寿债券、风险互换等工具,分散和对冲长寿风险。这不仅可丰富养老资产配置,还能为机构投资者提供长期另类资产选择,同时提升社会对长寿风险的认知。
杨奇华
客户端、资产端、服务端融合发力
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银发经济、养老金融方面的需求将变得更加迫切和刚性。这不仅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直接影响到全社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客户端、资产端和服务端三者整合是解决养老金融问题的关键。增强老年服务的购买力,首先需要积累足够的资金,为了确保这些资金在积累期能够保值增值,同时在使用期能够有效、高效运用,养老金融的解决方案至关重要。此外,数字科技,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发展,将成为缓解劳动力不足和提高服务个性化的关键工具。在客户端,则要完善产品布局,汇聚长期资金。当前三支柱体系发展不均衡,银行、保险、基金、信托等各行业需要协力合作,发展多元化的产品,以帮助居民实现长期资金积累。在资产端,必须通过政策和实践的创新,推动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的完善,扩大长期资金的积累渠道和规模。
魏晨阳
为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贡献智库力量
2024年是清华五道口养老金融50人论坛的“启航之年”,未来,论坛将在三个方向持续乏力推动养老金融研究:第一,论坛将持续发挥政策与行业的衔接作用,推动政策端和行业端的积极互动。第二,立足清华五道口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研究推出聚焦养老金融和养老产业发展的培训项目。通过高质量的教育培训,为行业培养优秀人才,支持企业转型,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第三,加强与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国内方面,围绕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重点区域开展行业论坛和闭门研讨会;国际方面,将开拓全球视野,与日本、美国智库展开合作,分享养老领域的经验与研究成果。清华五道口养老金融50人论坛将持续推动我国养老金融的顶层设计,为促进养老金融事业全面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文字丨施文凯、王言
排版丨韩梦楠
责编丨张栋、孙博、曲悦
审核丨魏晨阳、董克用
清华五道口养老金融50人论坛
清华五道口养老金融50人论坛,隶属于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前身系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由我国养老金融领域权威专家董克用教授创办。论坛定位为养老金融领域高层次、国际化智库,致力于从研究、政策、实践等多方面推进我国养老金融事业发展。
扫描二维码 | 关注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