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榜样 | 66载守护无名英魂 姜能山与他的红色承诺

政务   2024-09-10 17:55   湖北  


姜能山,男,汉族,共产党员,1938年12月出生于红安县七里坪镇熊家咀村。熊家咀村姜家岗湾有一座烈士陵园,里面埋葬着革命牺牲的73名无名烈士。从小受红色教育的姜能山,目睹烈士墓被侵蚀破坏,决心义务守墓,一守就是 66 年
66 年间,他平整墓区地面,修剪杂草树枝,清理落叶垃圾,无论寒暑风雨从不间断。每逢清明、春节,他还会带上祭品祭拜烈士。在他的坚守下,烈士陵园被修复保护,成为爱国主义和党史教育基地,他的事迹感动激励无数人。他也荣获 “黄冈楷模”“荆楚楷模”“黄冈优秀共产党员” 等荣誉。

红色基因

埋下信念的种子

1932年,红四方面军主力西征,重伤员留在姜家岗战地医院养伤,后因抢救无效牺牲了73名烈士,在村民的帮助下就地安葬在湾头的坟山。
1938年,姜能山出生在熊家咀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是一名为革命牺牲的红军战士,从小受红色教育影响的姜能山,立志要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有作为的人;1962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村团支部书记、民兵指导员;1966年担任村大队长;1970年至1984年担任熊家咀村支部书记,多次被评为红旗书记、优秀共产党员。
年轻时候的他经常会到烈士墓地走走看看,但那时的烈士墓地就只是一个个简陋的土坟包,坟头立一块写着烈士姓名的木牌,日晒夜露,风吹雨淋,渐渐地烈士坟包塌陷了,木牌也不见了,许多烈士墓成了无名墓,有的棺板朽烂,露出烈士的遗骨,触景生情、悲由心生的他萌生了守护烈士墓的想法。

无怨无悔

义务守墓60余年

1958年前后,姜能山连续三年在红军烈士坟茔周围栽插松柏苗,遮风挡雨,开始了长达66年的守墓征程。1976年,少数村民为填饱肚子,四处开荒,盯上了这块“宝地”,准备松土种茶,他闻讯赶来,严厉制止,并从另一座山头肩挑背扛,运来黄土,将被人刨平的53人合葬坟和20座个人墓全部垒成坟包。往后每逢清明节、春节,他都要带上茶、酒和饭菜,来到烈士坟前,恭恭敬敬磕上几个响头,平时有空就在坟地扯草,修剪树枝,打扫卫生,无论严冬酷暑,刮风下雨,从未间断。
2008年大年三十,他顶着大雪前往祭拜的途中,不小心栽入深沟导致冻僵昏迷,儿子见他长时间没回顺着路从积雪中找到他背回了家,老伴责怪他:“你守墓差点把命都搭进去了,何苦呢?”姜能山说:“这些烈士多可怜啊,他们不要家、不要命、不要钱,只要革命,现在还找不到亲人,我就是他们最亲的人。”
守墓之余他还四处奔走呼吁修缮烈士墓,想尽办法打听、寻找73名烈士的后人。功夫不负有心人,2011年,烈士墓群终于修成了烈士陵园,矗立起了纪念碑,高德福和黄民进烈士的亲属也先后被找到,高家人为了感谢,掏出现金以表谢意,姜老婉言谢绝,并说到:“这是做人的本份,是我应该做的。”

家风传承

奉献精神代代相传

姜能山老伴五年前因中风去世,儿子长年在外打工,过着清贫生活的姜能山,从不向组织和村委会添麻烦。

面对社会各界好心人关心和资助,他总是笑着谢绝,希望把钱用于红军陵园保护上,把红军的故事挖掘出来,把历史遗迹修缮好。

如今,86岁高龄的姜能山,身体已大不如以前,但仍然坚持不改到墓园祭扫的习惯,他带着儿子、孙子一起去守墓的同时,还讲些烈士的故事给他们听,他希望后辈们不要遗忘这片红色的土地和这些为革命牺牲的红军烈士。



来源:黄冈党旗红

往期推荐:↓ ↓ ↓


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综述

张文兵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党员教育  | 《黄冈党旗红》电视片第三期:笔端的誓言 从“信”开始




永葆红安红
融入大武汉、永葆红安红,为建设大别山红色中心城市而努力奋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