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藏在子宫内膜的 “暗礁”——息肉

健康   2025-01-17 20:39   福建  

大家听说过
胆囊息肉、肠息肉、鼻息肉...
是否听说过子宫内膜息肉呢?




子宫内膜息肉可致月经量多、经期紊乱,影响生育,使受孕难、易流产,少数还有恶变风险。

今天,特邀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州中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 张红青与大家聊聊妇科常见病--子宫内膜息肉。





35 岁的王女士,已婚未育,今年上半年开始月经频发,周期由 28 天缩至 20 天左右,经量增多、有大血块,且备孕一年无果。来院妇科检查无异常,阴道超声现宫腔内 1.5cm 高回声团,疑子宫内膜息肉。

入院行宫腔镜检查,见息肉呈球形、有蒂,表面血管清晰。遂行冷刀切除,过程顺利,出血微量。病理报告为良性息肉。

术后张红青副主任医师叮嘱规律作息,每晚 10 点半前睡;健康饮食,多蔬果、粗粮;适度运动,如慢跑、瑜伽。定期复查,半年后月经正常,近日传来喜讯,已成功受孕。





什么是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息肉是生长在子宫腔内,由于子宫内膜的局灶性增生形成,形如肉样增生物‌。


有哪些表现?




月经紊乱:排卵期出血、月经量增加、经期延长、不规则阴道出血等。

白带异常:白带血丝、白带增多、色黄等。

隐藏的 “生育危机” 与疼痛信号:可伴有不孕、流产、下腹痛、性交后出血等现象。

无症状的“潜伏者”:部分女性也可能无症状,只是B超检查时无意发现子宫内膜回声不均匀或子宫内膜增厚。


为什么会长子宫内膜息肉?




内分泌失调:雌激素水平过高,长期影响子宫内膜,可引起子宫内膜局部异常增生‌,进而形成息肉。

炎症刺激:慢性妇科炎症或存在宫腔异物长期刺激,如节育环、流产后等,可能会引起子宫内膜局部异常增生

遗传因素:有些人群家族中存在多人患子宫内膜息肉现象。

其他因素: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肥胖)、药物因素(如乳腺癌术后口服他莫昔芬)、年龄等可能是高危因素。


如何治疗?




子宫内膜息肉大多数是良性的,若息肉导致阴道出血、月经异常、或者影响妊娠,首选宫腔镜进行明确诊断并手术治疗。可做宫腔镜下冷刀切除息肉,保护子宫内膜不受损伤、保护生育力。手术治疗后根据病理情况来决定后续的治疗方案,从而达到预防息肉复发的目的。

若息肉单发、直径小、无症状且不影响生育的,可选择药物治疗或者观察,但应定期复查‌。

如何预防?




规律作息告别熬夜追剧,让身体的生物钟回归正常。适当运动,如散步、瑜伽,让身体充满活力,保持内分泌平衡。

健康饮食:告别高热量、高脂肪、高糖的 “垃圾食品三件套”,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优质蛋白,给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让子宫也能 “吃得健康”。

定期 “健康打卡”:定期到妇产科门诊做检查,就像给身体做 “安检”,及时发现并接受治疗。

张红青

妇产科 副主任医师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世界内镜医师协会妇科协会委员、内镜临床诊疗质量评价专家委员会委员
福建省海峡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妇科微创与盆底专业委员会委员
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委员
福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分会常务委员
福州市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委员
福州市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委员
福州市计生协家庭健康促进专家库专家

临床专长:妇科宫腹腔镜微创诊疗技术治疗宫腔粘连、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纵隔子宫、卵巢囊肿、宫外孕、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器官脱垂;中西医结合治疗异常子宫出血、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不孕症、反复流产、围绝经期综合征、产后盆底功能修复、尿失禁、妇科炎症;高危孕产妇管理、产科危急重症处理。

本文由妇产科供稿,宣传统战部综合编辑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州中医院
福州市中医院(福州市人民医院)系福建中医药大学非行政隶属附属医院,鼓东路102号,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于一体的三甲综合性中医医院。本公众号用于医院与社会公众进行健康保健交流、诊疗信息互动,医院动态推送等。感谢关注,祝您健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