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仲华|被曲解误传的俗语知多少?

文摘   2024-11-11 00:09   重庆  
     


被曲解误传的俗语知多少?

韩仲华


      俗语,是民间流传的通俗语句,包括俚语、谚语及口头常用的成语等,是汉语的一个语言单位,语言精炼,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口语性、通俗性和趣味性。俗语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以简洁明了的形式表达深刻的道理,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少年来,有一些俗语的原意被曲解,甚至面目全非,并误传开来,如“无度不丈夫”误传成了“无毒不丈夫”。近日,我整理了30条被曲解误传了的俗语,它们经常挂在人们的嘴边,一直在错误地使用,却浑然不知。请耐心阅读,看看你是否也在误传误用。

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原句是“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说:一个女子嫁给乞丐就跟随乞丐过日子,嫁给老头儿就跟随老头儿过日子。古代婚姻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模式,子女没有自主权,多是父母包办,女子出嫁时甚至都没有见过丈夫的面,不知道男方的具体情况,但无论如何,都要顺从认命,从一而终,随丈夫过一辈子。
      因为“鸡和“乞”、“狗”和“叟”发音接近,所以在流传过程中,“嫁乞随乞,嫁叟随叟”就变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了。

      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个俗语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杨朱,至今8个字没有发生变化。这里的“为”是动词,读作第二声,是“修为、修习、修炼”的意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不好好修为自己,为天地都所不容。警示人们要时刻做好个人修为,不断提升自我。
      在流传过程中,“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原意被曲解,成了“人不为自己打算,天地不容”。这就导致一些人忽略道德修养,极端自私自利,甚至不择手段追求个人利益,还认为自己做得很对。

      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就像古代把军队称为“三军”一样,这里的“三”是一个概称,并不是单纯地确指“三”这个数字,而是泛指多种不孝行为;“无后”是指没有尽到后辈的孝道,并不是特指“没有生育后代”,强调的是一种对家族、对祖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不孝的行为有很多种,没有尽到后辈的责任就是最大的不孝。在古代,家族观念极为重要,非常看重家族的繁荣和延续,后辈应该尽好孝敬父母、照顾家庭、延续后代、承续家族文化、维护家族荣誉等孝道。当然,没有后代被视为最大的不孝。
      后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被误解,尤其是曲解了“无后”二字,仅仅停留在生物学意义上的繁衍后代。这反映了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理解的片面性和功利性,忽视了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人文精神。


      四、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原句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这句话的意思是:气量小的人不能被称为君子,没有度量的人不算是一个大丈夫。警示人们要胸怀宽广,做一个有度量的人。这里的“度”,指的是度量、胸怀。
       因为“毒”和“度”音同调不同,所以在流传过程中,“无度不丈夫”就误传成了“无毒不丈夫”,这让人们错误地理解为“没有狠毒之心就不是大丈夫”了。一字之差,原意全无!

      五、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原句是“三个臭裨将,顶个诸葛亮”。“裨将”,在古代指的是军队里的副将。意思是说: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强调集体智慧的重要性。
     俗语中的“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由于人们对“裨将”这个词不太熟悉,而非常熟悉的“皮匠”恰好与“裨将”谐音,最终“三个臭裨将”就成了“三个臭皮匠”了。


三个臭裨将,顶个诸葛亮  


      六、人生苦短,及时行乐


      “人生苦短 ”,出自曹操《短歌行》中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揭示了人生原本就是一个苦痛和沧桑的过程,道出了短暂匆忙的现实;“及时行乐 ”,出自《新刊大宋宣和遗事》中的“人生如白驹过隙,倘不及时行乐,则老大徒伤悲也”,昭示着一生积极的态度、一种自信的快乐、一种把苦难看淡、把生命看重的精神。

      后人把“人生苦短”和“及时行乐”组合在一起,变成了“人生短暂,及时享乐”的意思。如此就产生了消极颓废、不求进取的错误思想和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的人生态度,和本意大有出入。在当代,这样的人生观是不可取的。


      七、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原句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出自《诗经·邶风·击鼓》。这是一首关于战争的诗,是长年在外征战不能回家的士兵们唱的一首思乡之歌。诗的背景是战争的颠沛流离,诗人宣泄对战争的抵触和无奈情绪。描绘了战争的残酷、战场的血腥,描述了在战场上与战友之间的深情厚谊,表达了生死与共的情感。“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意思是说:在颠沛的生死相聚中,我曾和你承诺了誓言;拉着你的手,和你一起同生共死。表达了深厚的战友之情!这里的“偕老”指的是一起到老,但这里的“老”字不是“白头到老”的意思,而是“生死”的意思,象征着生死相依的承诺‌。

      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到了现代,“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被误传为年轻男女之间表达爱情的誓言,常被当作结婚典礼上的用词。如此误传倒也可以,“战友情”变成了“夫妻情”,“战争诗”也就变成了“爱情诗”。

   

      八、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这句话最早出自《礼记·曲礼上》。其实,“上”、“下”有尊卑之意,意思是说:不会因为大夫尊贵,就可以免除刑罚;也不会因为平民卑微,而将他们排斥在礼制之外。著名学者钱文忠做过解释:“上”,是“优待”的意思;“下”,是“排斥”的意思,意思是说:大夫犯了罪也要受到刑罚,只不过会考虑到他们的身份和尊严,不予羞辱,采取比较体面的处罚方式;礼制不应该排斥庶人,只不过庶人忙于生计,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遵守复杂的礼节,因此并不苛求他们完全遵守,要求的程度相对较低。总之,是强调力求“刑”和“礼”的适用性和公正性。

     后来,人们把“上”理解为“上到”、把“下”理解为“下到”;从而把“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生硬地曲解为:大夫拥有特权,犯罪后不受刑罚;庶民不懂礼制,没有资格受到礼遇。这种理解,与本意相去甚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成为了一句空话。


      九、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原句是“苟杳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意思是说:互相为对方着想,却错怪了对方的好意。

      在此,讲一个故事:吕洞宾是传说中的八仙之一,他有个好友叫“苟杳”,家境十分贫寒,不得已借住在吕洞宾家里,生活上得到了无微不至的照顾。多年后,吕洞宾给苟杳成亲时,却提出成婚后的前三天,苟杳不能入洞房,他必须进入洞房。苟杳十分不解,非常不高兴,但毕竟是寄人篱下,一咬牙就答应了。3天后,新娘子见到了苟杳,责备“他”天天读书,晚上回来还让自己独守空房。这时苟杳才明白,原来是吕洞宾用心良苦,在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读书!后来,苟杳发奋读书考中进士当了大官。有一天,吕洞宾日子过得穷酸,不得不去求苟杳帮忙,苟杳见都不见。于是,吕洞宾气愤极了,这么多年,自己怎么养了一个白眼狼?吕洞宾一气之下离开了苟杳家。当回到家中时,发现自己的破屋变成了漂亮的新房,妻子抱着棺材正在哭自己,觉得非常奇怪,就把棺材打开,里面有金银财宝和苟杳写的一封信。信上写着“苟杳不是负心汉,他日你借我洞房,让她守空房;今日我赠你妻棺材,让她哭断肠”。这时,吕洞宾才知道自己误会了苟杳。

      “苟杳吕洞宾”的故事一直流传下来,因为“狗咬”和“苟杳”谐音,人们把“苟杳吕洞宾”误传成了“狗咬吕洞宾”了。多指不明白对方好意,不识好歹。


      十、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本是一个悲壮的典故。明代张献忠攻打渝城(今成都)时,在城外的庙里驻扎,强迫里面的和尚喝酒吃肉。当时有个叫破山的和尚说:“只要你破城后,不屠城,我就喝酒吃肉”,张献忠就答应了他。于是,破山和尚一边喝酒吃肉,一边说出了“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句话。他是为了全城百姓的生命,才不得已破戒的。

      原句是“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出自《济公李修缘》,由道济禅师(济公活佛)所说‌。意思是说:只要心中有佛,喝酒吃肉也是可以的。这句话强调的是内心的修行和信仰,而不是外在的行为规范。行为上有违教规戒律,那是为了救人性命,但内心仍然是坚守佛法‌的。

      这句话被误传后,只剩下了前半句“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忽略了后半句“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断章取义,望文生义,导致歪曲本意,以为信佛是可以喝酒吃肉的。其实后半句是在提醒人们:如果模仿我这种行为,可能会走上错误的道路‌。毕竟奉教僧侣是不能喝酒吃肉的,否则就犯了教规戒律,不合体统了!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十一、与人斗,其乐无穷

      原句是“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是毛泽东学生时期(一说23岁)日记中《四言诗·奋斗》中的诗句。“斗”,在这里是指“奋斗”、“努力”,而不是指争斗、打斗、冲突。毛泽东认为:只有经过奋斗,才能改天换地,实现社会进步,奋斗的过程是快乐无穷的。强调的是不怕困难,努力奋斗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三个“奋斗”,贯穿了他的整个人生。
      有些人把毛泽东“与人奋斗,其乐无穷。”误传成了“与人斗,其乐无穷!”丢了一个“奋”字,就机械地曲解为:“斗”,就是“阶级斗争”;“与人斗”就是人和人之间互相争斗,是一件非常快乐有趣的事情。并且,还常常把“与人斗,其乐无穷”这句话用到比喻人和人之间工于心计、勾心斗角的场景。

      十二、王八蛋

      原句是“忘八端”。“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个方面才是做人的根本。‌“忘八端”的意思是说:忘记了“八端”,就失去了做人的根本‌。
      因为“王八”和“忘八”谐音,再有一个“蛋”字的加入,使得原本的含义发生了离奇的改变‌。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忘八端”逐渐被误传为“王八蛋”,成了一句骂人的狠话,极具极强的侮辱性。

      十三、无奸不商

      原句是“无尖不商”。在古代,升或斗都是计量器具。卖谷米的时候,米商都会在量好的谷米上再添一些,在升或斗的上面形成一个“尖儿”,尽量让利给买谷米的人,以博得回头客。这种做法被称为“无尖不商”。
      由于“奸”和“尖”发音相同,慢慢地“无尖不商”逐渐被误传为“无奸不商”,这个俗语就变成了“没有不奸诈的商人”、“不奸诈就不能作商人”、“商人必须奸诈才能发财”等意思。一字之差,褒义变成了贬义!

      十四、狗屁不通

      原句是“狗皮不通”,出自清代石玉昆《三侠五义》,意思是说:狗的表皮没有汗腺,酷夏时,狗只能张开嘴,伸出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热量,说的是狗的一种特性。引申意思是:指责一些人说话做事没有条理,说话前言不搭后语,或把文章写得不合逻辑且不通顺,所以“狗皮不通”是一个贬义词。
      后来,因为“屁”与“皮”谐音,人们也就把“狗皮不通”说成了“狗屁不通”;再加上“屁”本身就是一种污浊难闻的排泄气体,人们就用“屁”来形容不明事理的人或文理不通顺的文章,如“屁事”、“狗屁文章”等,讽刺更有力度,比喻更加形象,所以也就将错就错,慢慢传开。


      十五、衣冠禽兽

      原句是“人人骂我做衣冠禽兽,个个识我是文物穿窬”,出自明代陈汝元的《金莲记·构衅》。明代的时候,官员都是穿着有图案的官服的,文官官服绣飞禽,武官官服绘走兽,不同品级的官员绣绘的禽兽图案有所不同。这些图案不仅象征着官员的身份和地位,也反映了当时的等级制度‌。“衣冠禽兽”,最早的含义是褒扬一个人有功名、有身份,有地位,令人羡慕。谁要是“衣冠禽兽”了,谁家就光宗耀祖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曲解了“衣冠禽兽”的原意,误传为:“一个人品德败坏,行为恶劣,如同禽兽一般”,因此“衣冠禽兽”就成了一个十足的贬义词,含义就南辕北辙了。


明代官员身着锈绘“禽兽”图案官服  


      十六、胡说八道


      原句是“胡说乱道”,出自宋代《五灯会元·龙门远禅师法嗣》。在古代,“胡”是指北方以及西方的游牧民族,主要包括有匈奴、鲜卑、吐蕃等民族;由于语言差异,汉人听不懂胡人说的话,所以就有了“胡说”一词(如同英国人说的话叫“英语”),并不是贬义词;“八道”,指佛经中的“八正道”,即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是通向涅槃的八种正确途经(也有另外一种说法,“八道”是指道家修行的八个阶段,即入道、学道、访道、修道、得道、传道、了道、成道,但我觉得胡人不可能传授中国的道教);“胡说八道”,原来意思是:胡人在讲诵佛学的“八道”。
      后来,因为汉人听不懂胡人的语言,慢慢地就把“胡说八道”演变成一个贬义词,形容一个人没有根据,信口开河,瞎吹乱侃,乌七八糟地乱说一气。

      十七、以德报怨

     原句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出自《论语·宪问》‌。原文是:“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的意思是说:用正直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孔子认为:对于别人的怨恨,应该用正直的方式去回应;而对于别人的恩德,则应该用恩德去回报‌。孔子并不赞成“以德报怨”,他认为这样做会导致社会秩序混乱,是非不分‌。
      后来,在流行过程中,“以德报怨”这句话被人们误解为“用恩德来回报怨恨”,这与孔子的原意恰恰相反。

      十八、床第之私

      原句是“床笫之私”,出自汉代孔鲋《孔丛子 · 答问》中的“凡若晋侯骊姬床笫之私,房中之事,不得掩焉。”本意是说:晋献公和他的妃子骊姬,沉迷床笫之欢乐,耽误了朝政,以后凡是像这一类的事情,都不准包庇纵容。“笫”(读作“zǐ”,音同“子”),是指铺在床上用竹子编的席子,“床笫”就是“床铺”的意思。“床笫之私”,是指闺房或夫妇间的私话、私事。
     由于“第”字和“笫”字“长得太像”,“床笫之私”就误写误传成了“床第之私”。而“床第之私”是指夫妻之间的私人关系,通常指夫妻床上鱼水之欢的隐私之事,用来形容夫妻之间的亲密关系。

      十九、空穴来风

     “空穴来风”,出自战国楚人宋玉《风赋》,文中有“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句子。意思是说:腐朽的树木容易招来虫子蛀咬,空的洞穴自然就会把风招来。
      后来,人们把“空穴来风”理解为无根据、无凭证、凭空臆测、无中生有、捕风捉影等,这是错误的。正确的理解是:因为“空穴”,所以“来风”,它们是一种因果关系;“空穴来风”的准确含义是指事出有因的意思。


      二十、两肋插刀

      原句是“两肋岔道”,讲的是《隋唐演义》中秦琼救友的故事。秦琼染发涂须要到登州冒充响马,去救好友程咬金,在路过一个叫“两肋庄”的村子、行至一个岔道的时候,忽然想起了家里的老母妻儿。一条路是通往历州,可以回家;一条路是去登州,去救朋友。犹豫片刻,最后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去了登州救朋友,体现了秦琼的深重义气。后来就留下了“两肋岔道,义气千秋”的美名。
      因为“插刀”与“岔道”谐音,“两肋岔道”就被误传成了“两肋插刀”。意思是为了救助朋友,敢于冒险出手,甘愿做出牺牲,形容重情重义。

隋唐名将秦琼“两肋岔道,义气千秋”  


      二十一、万恶淫为首


      “万恶淫为首”最早出自明代的《古今贤文》(又名《增广贤文》或《昔时贤文》‌)。原句是“万恶淫为首,百行孝当先”,意思是所有的罪恶中,以淫邪为最;所有的行为中,以尽孝道为最紧要‌。这句话也出现在清朝的《围炉夜话》中,原句为“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所以淫是万恶之首”‌。“淫”字的本意是“水蔓延泛滥”的意思,后来引申为“放纵、恣肆”;在这句俗语中,是“没有节制,过度贪婪”的意思。“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的意思是说:所有的罪恶当中,淫欲为首;各种善行当中,孝道为先。孟子也曾说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告诫人们富贵时不能够骄奢淫逸,贫贱时不改变意志志向,遇到强权下不能卑躬屈膝。
      后来,人们错误地理解了“淫”字的本意,误认为是遭人唾弃的“男女苟且淫乱”之事,进而把“万恶淫为首”单纯地理解为“在人的所有罪过中,男女淫乱是最大的恶行”,也就不足为怪了。

      二十二、君子远庖厨

      原句是“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君子远庖厨”的字面意思是:作为君子,远离厨房。但本意是:君子因为不愿意看到活着的动物被杀被吃,所以远离厨房。孟子是通过这句话劝诫齐宣王实行仁政,认为人有恻隐之心是实行仁政的基础‌。
      后来,人们渐渐地把‌“君子远庖厨”误传为“君子不能进厨房做厨房之事‌”。实际上,这句话强调的是一个人要具有仁爱之心,对动物生命要有怜悯,敬畏之意,而不是字面上的远离厨房‌之意。所以,当今的丈夫们不能以此为由不进厨房,把做饭的事全部交给妻子!

      二十三、有眼不识金镶玉

      原句是“有眼不识荆山玉”,这个俗语出自《韩非子·和氏》,讲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楚人卞和在荆山发现了极为珍贵的“和氏璧”的故事。意思是说:一个人见识短,不识货,形容有眼无珠,不识珍贵。
      而“金镶玉”则是由金和玉加工而成的一种物品,虽然也珍贵,但远远比不上“荆山玉”。由于“金镶玉”与“荆山玉”发音接近,所以,传着传着,“有眼不识荆山玉”就变成了“有眼不识金镶玉”了。


      二十四、不见棺材不落泪

      原句是“不见亲棺不落泪”,出自明代兰陵笑笑生的小说《金瓶梅词话》。本意是见到了亲人躺在棺材里,悲痛落泪;比喻不到彻底失败的时候,不肯罢休,形容一个人不到最后关头,绝不认账,绝不放弃,固执坚持到底的一种情形。
      随着时间的推移,“亲棺”误传成了“棺材”,就变成了不管见到谁的棺材都会落泪的意思,这显然与愿意不符。
      

      二十五、不到黄河心不死

      “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原句有“不到乌江心不死”和“不遭横祸心不死”两个版本。

      1、“不到乌江心不死”

      讲的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事。项羽是秦末起义军领袖,公元前204年,项羽在垓下之战中大败,被逼至乌江之畔,他无脸渡往江东逃生,最终选择自刎于乌江。因此,“不到乌江心不死”表达了不到绝境不放弃的决心‌。
      后来,由于乌江没有黄河名气大等原因,就被误传成了“不到黄河心不死”。

      2、‌“不遭横祸心不死”‌

      “不遭横祸心不死”,意思是说:不遭遇到横祸,是不会死心的。但在流传过程中,由于受到方言的影响,“黄河”与“横祸”谐音,“不遭横祸心不死”逐渐误传成了“不到黄河心不死”,意思是不到无法挽回的地步,是不会死心的‌。
     这两个版本都误传为“不到黄河心不死”,表达的都是不到最后、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一种精神。正因如此,“黄河”就变成了这句俗语的主角。

不到黄河心不死  

      二十六、天涯何处无芳草


      “天涯何处无芳草”,出自宋代大文豪苏轼《蝶恋花·春景》一词上阙中的“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意思是说:树枝上的柳絮在风的吹拂下越来越少,春天行将结束,有萋萋芳草的地方就是春天,天下那么大,总能找到春天的景色。饱含着惜春、伤春的情感!
      后来,人们常常把“天涯何处无芳草”用于安慰失恋的人,尤其是男子,有时还加上一句“何必单恋一枝花”,意思是说:世界这么大,好女子多的是;虽然失去了她,但你还会遇到心爱的女子。


       二十七、女子无才便是德

      原句是“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出自明代陈继儒《安得长者言》。这句话最引争议的就是“无”这个字,但古人提出这句话时所指的“无”字,其实是个动词,意思是“本有而无之”。因此“无才”实际上是说“本来有才”,但心里却“自是若无”的意思,表达的是一种谦卑的态度。也就是说,女人可以有才,但与此同时能放低姿态,不炫耀,不显摆,明辨是非,才是一个女子的德行,是劝女子要以德行为主的意思,而并非指女子没有才干。此外,这句话的上半句“男子有德便是才”,意思是男人要以德行为主,有了好的德行就有了才干,而并不是叫男人不具备才干。
      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人们把“无”机械地理解成“没有”的意思,把“女子无才便是德”误解为“女子没有学问、没有才干就是美德”。“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都是在教导人们要以德行为重,应该把两句话放在一起整体理解,否则就断章取义了。

      二十八、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原句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说:狼生性机警狡猾,能奔善跑,一旦被猎人发现,不是东躲西藏,就是逃之夭夭,很难被猎人捕获。所以,猎人就要下苦功,只有不要怕跑远路,不要怕费鞋子,才能捕猎到狼。这个俗语启示人们:要想达到某个目的,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才行。
      由于“鞋子”在我国四川等地区地方的方言中读作“haizi”(音同“孩子”),所以后来“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就慢慢地就误传成了“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虽然误传的俗语中有“孩子”二字,也没有猎人为了猎到狼,而让自己的孩子冒险去做诱饵!

      二十九、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原句是“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出自《论语·第十七章·阳货篇》‌‌。在这里,“女子”指妻妾,“小人”指仆人或下人。意思是说:和女性与小人(地位低下的人)相处很难,如果亲近他们,他们就会无礼;如果疏远他们,他们又会抱怨‌。孔子在这里所说的“女子”和“小人”并不是指所有的女性和小人,而是指家里的女人和仆人,强调的是一个家庭内部人员的相处之道‌。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常常片面使用前半句,忽略了后半句;并且把“女人”误解为“所有女性”,把“小人”误解为“品质差的人”,从而歪曲原意,产生了对女性和小人不尊和歧视。


      三十、打破沙锅问到底


      原句是“打破砂锅璺到底”。“砂锅”,是由一种泥烧制而成的器具,用来熬制中药或冬天煲汤;“璺”,读作“xin”(音同“信”),指玉的裂缝,因为这个字太难写,又是裂纹的意思,就把它写成了“纹”;“打破砂锅璺到底”就成了“打破砂锅纹到底”。这个俗语的意思是:砂锅被打破后,会出现一条裂纹,一直延伸到砂锅底部。
      因为“问”和“纹”谐音,在流传过程中,“打破沙锅纹到底”就成了“打破砂锅问到底”了。误传后的俗语意思是说:遇事喜欢刨根问底,直至最后找出原因为止。这句俗语在误传之前,描述的是“打破砂锅破纹到底”的现象;误传之后,表达的是一种“遇事穷追不舍找出原因,没有答案誓不罢休”的精神。

为什么?为什么?打破砂锅问到底  


      读完这30条俗语,你是否也被击中?误用误传了几条?正确理解和使用一条俗语得5分,你能得多少分?

     2024年11月7日    


      

      韩仲华,1963年7月1日出生,中共党员,1986年7月大学毕业,分配到河北省无极县,在卫生系统工作并任职。热爱书法,多次参加硬笔书法比赛,偶有奖项,被评为中华硬笔书法协会会员;喜欢历史、音乐、演讲、运动;爱好文学,《妇幼保健歌》《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三字经》《高考不是休止符,奋力启航新征程》《关于做好家庭教育致年轻家长朋友们的一封信》《爷爷,我告诉您一个秘密!》《自主防疫顺口溜》《革命圣地延安纪游》《写好中国字  做好中国人》等数十篇文章和诗歌在报刊、《头条》、公众号公开发表。


【妙手良医】刘美亚大夫小记   

注射、微创,不开刀,随治随走

微信预约:13231162819

文萃石門
作品发布丶选刊及研讨等。本刊重在呈现,所刊文章均不代表编者观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