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首天外感岁华 - 读刘晓翠大姐《柳叶集》

文摘   2024-11-22 05:00   陕西  
昂首天外感岁华

一一读刘晓翠大姐《柳叶集》  

韩联社

   (一)

   那天,刘晓翠大姐发微信说准备出本诗集,让我写个序言。我心里啊了一声,感觉了一丝惶恐。作为小弟,我一直称她“翠儿姐”。她要出诗集,我当然高兴,至于作序,似乎还不够资格。这篇文字,权作读后感吧。

   那是1979年秋天,我正在保定河北大学中文系读大二,从古城保定来到石家庄地区建设日农村科实习,指导老师有两位,一位是身材欣长的兄长任新社,一位是笑模悠悠的老姐刘晓翠。任兄总是语重心长悉心指教,翠儿姐总是睁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一边瞅着我笑,一边讲段子,说她当年参加农村工作队时曾到过我们村,我当时还是襁褓中的娃,她还从母亲手里接过来抱过我呢,呵呵!

   实习岁月是短暂的,那时的澄澈与欣悦,却令人铭记。不记得写过什么文章,那时或许也不会写文章。那时的新闻记者都很朴实,出行采访就像风尘仆仆的“盲流”,远处乘坐长途客车,近处骑上自行车就出发了,拿着采访本追着采访对象到处跑,更是司空见惯的时代景象。为了总结经验,树立典型,记者必须深入基层采访,田间地头,农家炕头,一蹲就是一周,或十天数十天。重大典型报道还要组成采访组,文字、摄影、评论齐上阵,一干人雄赳赳奔赴新闻最前线。记得有一次去平山县采访一个山村党支部书记,编辑部组成采访团,我是成员之一,可是因事耽误了出发时间,受到批评也是咎由自取。事后任新社老兄给我做了一番谆谆教诲,他说的话已经模糊,但他的拳拳之心,依然令我感动。当然,这是我毕业进入报社后的事了。

   翠儿姐那时正当青春年华,笑颜如花,朝气蓬勃,大眼睛扑闪扑闪,闪烁着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对事业的不懈追求。她学历不高,才华晶莹,尽管缺乏学院派文字的圆润与雕琢,却带着庄稼生长拔节时的嘎巴嘎巴脆响,那种从沃土深处迸发出来的无限能量与生命力,是任何宏辞丽句也难以涵盖的。这么说吧,她笔下的题材与人物,来自生活深处;她的感情与激情,发自心灵深处。而这,正是写出好文章的必然要素。

   因此,翠儿姐在职业生涯中业绩辉煌,也就顺理成章了。那些年间,她的长篇报道不断,热点报道频出,赢得许多读者青睐。她的不少人物报道,既讴歌了先进典型,又树立了人生楷模,映出了那个改开时代风起云涌、巨波涌动的炫丽画卷。那年6月,正定县留村公社爆出一桩“拔瓜事件”,她凭借高度新闻敏感率先报道,引发强烈社会反响,成为当年轰动了全国的热点新闻,至今仍堪称经典之作。

   后来实习结束回到保定,那时电影《红楼梦》正风靡古城,徐玉兰、王文娟饰演的贾宝玉、林黛玉,倾动了无数少男少女的心,黛玉葬花,宝玉哭灵,一时间弄得天下人泪雨纷飞。忽然想起来翠儿姐似乎喜欢这个,于是抄写了一份黛玉葬花词寄给她,以示感谢吧!




   (二)

   絮絮叨叨半天,说的尽是陈年往事;至于翠儿姐诗词的斑斓色彩,且容我一一道来。

   这两天,翻来覆去诵读翠儿姐诗词,眼前飘荡着她的音容笑貌,其幽默与厚道,尽在眼底。她的幽默,犹如来自木刀沟两岸广漠沙海,闪烁着泥土清香,似乎平淡无奇,那回旋的笑声四处飘飞,却在不经意间嗖一声击中了你的灵魂;她的厚道,也是浑厚无迹,没啥甜言蜜语,自然中流溢着一脉亲切与关怀。概括翠儿姐诗词的特色,就是三句话、六个字:亲情、乡情、豪情。

   孔夫子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孔子家语·正论》),这个“文”字,主要是指真情实感、真心实意。唐朝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与元九书》)。所谓诗词歌赋,皆是情之载体。一篇没有真情的文字,尽管辞藻华丽,也很难吸引读者,更遑论让读者为之动情了。人们会撇着嘴说:哼,虚伪,瞎拽,装蒜!

   白居易还说,诗词的四大要素,就是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真情是“根”,行文无根脉,何来生命力?语言是“苗”,雨露滋润,禾苗才能茁壮;声韵是“花”,花开烂漫,才能动人吸睛;义理是“实”,诗歌的本质,就是传播道义,弘扬真理,催人奋进。我们拿来白居易的概说,解读一下翠儿姐诗词的“三情”,确是恰如其分。不得不说,古人不欺我也!



   先说“亲情”。骨肉亲情,深邃入骨,系魂夺魄,永世难忘。打开这部诗词集,霍然就是“祭祀篇”。且看《上坟》:但见大雪飘飞,天地间一片洁白,她与家人咯吱咯吱走在雪野上,只为祭奠逝去的先人,“谁撒碎玉掩绿地,又抛白绫饰苍穹;一扫石碑辨祖墓,双摆供品祭先宗”,冷风萧瑟,天地悲戚,泪水潸潸念诵,吁请逝去的亲人来收银钱,堪怜一片儿女心啊!那年清明时分,她身在佛山参加书画活动,无法上坟祭亲,只能赋诗悼念:“纵然满眼花簇簇,却忆荒冢草茸茸。春雨多情留远客,游子无奈托东风。若遇燕赵沙陀地,莫忘祖墓插黄缨。”

   在翠儿姐的悼亡诗中,对母亲与与兄长的思念,尤为哀切彻骨,令人动容。其长篇《祭母诔》,涕泗横流,几不忍卒读——


   吾母一生,命运多舛其母天老,家境贫寒弟妹八个,缺吃少穿逃荒要饭,眼泪为伴饥寒交迫,长夜难眠;刘家童养,年仅十三当牛做马,缺爱少怜推碾磨面,挑水做饭稍有不慎,棍棒打断住在牛棚,黎明下田残渣剩饭,备受熬煎十六完婚,丈夫十三里里外外 一人双担多年劳作,千锤百炼裁剪刺绣,针纺织染煎炸烧烤  蒸馍擀面地里农活,样样称先耕种鋤耪,扬场驾辕乡邻称赞,街坊美谈……

   她追念着母亲的一生,不禁泪雨纷飞。老母亲13岁做了刘家童养媳,备受煎熬,倔强不屈,庄稼活计样样能干,推碾磨面,挑水做饭,蒸馍擀面,扬场驾辕”……这一桩桩家务与农活,劳碌,辛苦,扯筋拔骨,浸透着老母亲的心血与汗水,纵是铁人也泪目,何况身为女儿的她呢?母亲驾鹤西行,她恸哭嚎啕,捶胸顿足,怨恨苍天冷酷无情,“万物之灵,岂可亵玩?既要殒乎,何须生焉!……草木含悲,山河呜咽;茫茫人海,行只人单,漫漫旅途,哪有港湾?”——人间真情,骨肉挚爱,哀之深,痛之切,不过如此吧?

   对兄长刘华威的感恩与祭悼,也是翠儿姐深埋心底的念想。老哥生日,她欢欣鼓舞,赋诗填词:“六五华诞逢七巧,喜开寿宴在今宵;吴刚捧酒嫦娥舞,织女奉旨敬蟠桃”(《祝寿》);“曾有宏图大志,呕心沥血奋斗,寒窗十九年;堪叹秉性正,世事不随缘。展风尚,识人品,心无憾”(《水调歌头·为兄祝寿》)。兄长辞世,她顿足长号:“问天为何摧才秀,天地无语怎奈何;手足今朝成残缺,七尺棺木阴阳隔;委屈惆怅与谁诉,闲吟诗赋谁唱和;心痛悲伤难自制,扶棺送别泪婆娑”(《哭兄》)。兄长辞世一周年,她到坟前烧纸祭奠,“幽明两界一春秋,重壤蓬蒿成荒丘;野风吹起香火灭,仰首苍冥一哭休(《祭兄》)。七夕来临,她又念及兄长:“七夕又逢兄诞辰,每逢此时倍思亲;梦里不觉兄已去,仍要为我改诗文”(《七夕祭兄》)……



   伴随着对逝去亲人的思念,翠儿姐对故乡新乐市坚固村的怀念,也是绵绵如丝,缭绕心间。这就是翠儿姐诗词的第二个特色:“乡情”。

   生于乡间,遍历艰辛与苦难,眼见乡亲们在苍凉漠野上战天斗地,汗滴禾下土,泪洒天地间,那份刻骨铭心的坚韧与恸彻寰宇的执念,伴着今生今世永不磨灭的缥缈梦想,始终留在心灵一角,在无数荒寒的夜晚熠熠生辉!我们怀念亲人,祭悼先祖,而我们心灵的故乡,则是栖息亲人与先祖魂魄的土地,怎能不令人魂牵梦萦。对故乡的怀念,对故乡人与事的天然亲近,则是一个漂泊在都市江湖里的乡下游子的心灵寄托;偶尔闪现出来,犹如那一脉从天上划过的诡异波光!

   行走人世间,天光云影里,她看见柳树,就想起了故乡,“垂丝万条弄轻柔,细叶有意骚我头;曾作柳笛儿时伴,老家南畔木刀沟”(《咏柳》)。到农村民宿做客,她也浮想联翩:“墙上丝瓜架,池中有荷花;清风摇槐树,悄悄落黄花;主人烹茶酒,令人忽忆家”(《做客农家》)。看见老天爷霪雨不断,想起百姓生计艰难,她怒问苍天:“请问苍天有何怨,为何阴雨绵绵、大地万物被摧残?人世三般苦,农民尤其难:秋收秋种难实现。怎不教人心烦。明年生计怎承担?”(《临江仙·问苍天》)。至于回乡祭祖,伫立在故乡田野上,那万般感受尤其深重:“最是难忘出生地,海棠芍药藤萝,春来旧燕房檐落。古槐叶茂如伞盖,兄妹携卷树下坐,共吟唱,美酒酌”。兄妹小酌,却见故居残垣断壁,“衰草蛛网把屋遮,只见贼鼠野雀。乡邻惊问谁家客。幸遇童伴终相认,而童伴笑我今非昨”(《贺新郎·故乡怀旧》),邻家小儿笑问她是谁家客人,那份凄迷回雪般的惘然若失,真是莫名难言。

   一般地说,人的情绪,总是随着阴晴圆缺旋转,顺着秋风秋雨变幻;万变不离其宗的,则是一片浩如云翼的悲悯情怀。有人说,一个人是否具有悲悯情怀,是检验其人性的一个标准。人无悲悯,则不可交也。信哉斯言。

   在一个初秋的夜晚,翠儿姐在街头邂逅了一位卖夜宵的下岗女工,“手推餐车喊声忙星寒月冷身披霜;城管声声频呵斥过客匆匆少品尝”,女子茫然立在街头,满脸惶恐,不知如何是好,“嗓已哑,饭已凉,时至夜半未开张。明朝小儿索学费下岗女工愁断肠”(《初秋深夜遇街头卖饭女》)。面对风雨阴晴,她也随处歌吟:“连绵秋雨愁民工,久旱不雨悯老农。苍天若有爱民意,一片阴雨一片晴”(《秋雨》)。她祈祷苍天,干旱时降下及时雨,丰收时还给老百姓一个晴空万里,这样随心而动的“季节变幻”,体现着作者深厚的人性情怀,令人感佩。

   2010年深秋,翠儿姐堂妹找上门来,说自家耕地被开发商占了,她全家七口全凭这几亩地过日子,没了耕地怎么活啊?堂妹眼泪汪汪请她帮忙。她赋诗《农妇吟》,诉说自己的感受与忧伤:“星寒月冷夜深,村长又来敲门;动员出卖土地,要我按个手印。”堂妹哭诉:“只有四亩耕地,养活全家七人;依靠精耕细作,勉强苦度光阴;假如失去土地,生活谁来关心?”

   这件事情的结局,我们不得而知,然而翠儿姐的悲悯情怀与深重忧虑,却是跃然纸上,“一家都是农民,个个老实本分;做工没有手艺,经商缺少灵敏”,这样在土里刨食、把土地当做命根子的农民家庭,该如何面对眼前的冷漠现实呢?

 
   
   (三)

   说罢了“亲情”“乡情”,再说说翠儿姐的第三情:“豪情”。且看她的《可叹》:

   
   误将此生入女流,拼尽千钧志难酬;

   自古男女比天地,从来少人做王侯;

   花将穆帅是虚构,妲己玉环羞千秋;

   锅台团团无境止,菜市漫漫难尽头。

   在这首豪放不羁的诗篇中,出现了三个古代人物:穆桂英、妲己、杨玉环。穆桂英是个戏剧人物,随着杨家将戏剧传诵天下,有专家根据山西《保德州志》慕容氏,杨业孙文广妻,州南慕塔村人,雄勇善战之记载,说穆桂英原型为慕容氏,是否属实,天晓得也。而妲己与杨玉环,则是古今闻名的“红颜祸水”式人物,历来饱受挞伐。这其实并不公平。男人执掌天下,却把江山倾覆的“大锅”扣在一个红颜女子身上,甚荒唐也。翠儿姐这首诗,遗憾身为女流,未能建功立业,扬威立万。其实并非如此。试看古今,天下红尘滚滚,无数雄才霸主,巾帼豪杰,即如唐宗宋祖、曹操诸葛、武后慈禧,如今又安在哉?他们的所谓“霸业”,早已化作了一缕轻烟,随风飘散了。其实,人生世间,不必高腔大嗓喊口号,只要充实地、踏实地、津津有味地过好自家的生活,就是成功。从这个意义上说,碌碌锅台与喧闹菜市,才是人世间沸腾热烈的令人艳羡的生活场景呢!



   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翠儿姐到赵县做驻县记者,结识了三位同行道友,新华社记者侯志义、赵县办公室刘平璐、王振华,人称“文友四侠”。三十年后,她故地重游赏梨花,回想当年情形,情难自已:“吟诗对酌,尽抒豪气,三兄称我小老弟,弹指已过三十年,堪叹人生驹过隙”(《踏莎行·故地重游》)。

   这些年来,翠儿姐遨游天涯,感慨百端:“十年岁月不寻常,鬓苍苍,脸发黄。蓬头厉齿,全无当年样”(《江城子·再游天涯》)。一个女子,敢说自己“鬓苍苍脸发黄”,雄浑戟张,豪气洋溢,哪里是万千蹙眉歌吟的弱女子可以攀追的啊?她昂然宣称:“雄心犹在,路漫还悠长。更待整装追巨擘,再扬鞭,奔康庄”。

   翠儿姐追慕的“巨擘”之一,是书圣王羲之。这些年来,她吟诗弄墨,卓拔自成一家,其豪情万丈之笔墨,凿山劈石之钩划,自呈异彩,“莫笑老妪鬓发苍,摩书临帖昼夜忙;万刀宣纸千缸墨,不让羲之独自狂(《学书》);“读书临帖天天忙,休笑老妪自发狂;体衰不泯平生志,未了情怀寄残阳”(《初秋抒怀》)。她追慕的另一位“巨擘”,就是伟人毛泽东,她的“毛体书法”几近乱真,颇受同道追捧,“借过羲之一个点,搬来毛体两笔捺;高挂卧室自欣赏,梦里笑称是书家”(《学书有感》)。

   检视古今书家,只觉大腕林立,时有狂士抚髯嚎歌,究竟哪个最牛呢?其实这不过是个八卦问题。因为,古今凡称书家,皆会倾情研摩,随意挥洒,豪放婉约,各取一瓢而已;执着于某一功法,便云无敌于天下,谬矣哉。俗语云:文无第一,书无第二。不过如此也。且看翠儿姐之《鹧鸪天·习草书》:“昔人妙做草诀歌,余今苦练勤研磨;挥毫才知尺素小,舞臂方觉案不阔。云为纸,海做墨,大地做砚山当桌,何日应我书天壁,天阔云闲任洒脱!”



   只要一颗雄心在,英豪裙钗尽雄杰。暑天热气蒸人难入眠,翠儿姐勃然大怒,直上天穹广寒宫,“折断桂树做扶杖,宰烹玉兔佐我羹;吴刚慌忙借宝扇,嫦娥殷勤做女佣;一声指令对玉帝,倾倒天河助苍生”(《酷暑》)。折断玉树,烹杀玉兔,吴刚借宝扇,嫦娥做女佣,直令玉帝倾倒天河水浇灭酷暑,其牛气冲天,折煞无数好汉呢。这还没完,“日光辣辣似火烧,大汗滂沱如水浇;今日呼唤孙大圣,速去牛家借芭蕉”(《呼唤》)。孙猴子呀要听话,赶紧去找牛魔王大哥,借来芭蕉扇灭火,如若不然,哼!你丫想想后果吧!

   当然,因为年纪渐高,韶华已逝,翠儿姐时有悲秋之叹,然而叹息过了,更多的是意气昂扬。《六秩感言》说自各儿百事无所求,无烦无忧享自由,“读书爱读红楼梦,听戏专听朝阳沟;晨练队里学街舞,练歌房里展歌喉”,闲暇时则上网交友,“皓首也要赶潮流”!

   作为曾经的“老记”,且终生为业,自豪与慨叹当然不可避免,其《记者节有感》云:“三十年来拼搏路,昼夜无分勤耕耘;日拭万言无宿构,上山下乡觅新闻”“惩恶扬善正义在,锐眼妙笔心向民;今逢节日心情奋,老身衰颜志犹存”!在一次老报人聚会上,她引吭高歌,直抒胸臆:“古稀老友聚酒楼,举杯叙旧意难收;曾经铁笔歌盛世,亦曾妙手书春秋;岁月沧桑屈指过,皓首常悔志未酬;相聚时难别亦难,声声珍重频回头!”

   然而,尽管春风浩荡,夕阳红霞,毕竟雄心逐月,壮怀寰宇,正如《新年感怀》所云:“壮志未酬心有恨,亲恩难报悔无门;我欲乘风战霄汉,缚住日月转乾坤;勒令玉帝改旧制,时光倒回三十春!”——让我们吟诵着翠儿姐的诗词,祈盼着玉帝作出“改变”,让时光倒流三十春,我们好乘着明媚春光,昂然走向光辉灿烂的明天,欧耶!


   20241121日        

点击查看原文

(网图侵删)  

【妙手良医】刘美亚大夫小记   

注射、微创,不开刀,随治随走

微信预约:13231162819

文萃石門
作品发布丶选刊及研讨等。本刊重在呈现,所刊文章均不代表编者观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