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师的角色和母亲的角色相似,母亲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基地,让孩子能探索世界
在这样“快餐文化”节奏中,让我们放慢一下脚步,开始为期一年的读书历程,给自己这样一段漫步读书的时光----借助于阅读丰富和审视自己;
在喧嚣、消费主义的背景下,好久没有依窗灯下读书的感觉了,也许现在是过一段“心斋读书”时光了;
“心斋”-“宅心、宅身、慢享、共享”读书会,一群人一起在一年的时间里,先独自取下放在书橱等待了您好久几本书,捧在手里,读书体悟;
悠悠的时光中随手在微信的读书群里留下的阅读的文字痕迹,这也是奉献您的读书、生活的心得、疑问和发现,然后伙伴一起集中分享;
如果您对依恋理论及其应用有兴趣的心理爱好者,欢迎加入;
如果您对母婴关系、家庭亲子教育与咨询有兴趣,欢迎加入;
如果您对家庭治疗感兴趣,欢迎加入;
如果您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工作者,欢迎加入;
即使您是刚刚开始学习心理学、心理咨询爱好者,依然欢迎加入;
即使您还对心理学、心理健康刚有兴趣,想进一步了解也可以尝试加入;
一、设置
1、时间
2025年1月4日(周六)开始持续一年。
2、阅读书目
第一本书:《早期创伤影响孩子一生》
【英】泰萨.巴拉顿主编 高旭滨等译
第二本书:《习得安全感》
【英】罗娜.M.菲而(RhonaM.Fear)著 凌春秀译
第三本书:《心智化》依附关系.情感调节.自我发展
【英】彼得.冯纳吉(PeterFonagy)著 魏兴晟 杨舒涵译
依恋理论学家提出,塑造一个人的并非是内在驱力所驱动的对于关系的幻想,而是童年早期的真实关系。好的治疗师对患者做的一切和成功的父母对他们的孩子做的一切相似。因此去理解依恋理论及其在心理治疗当中的应用,对于每一位心理治疗师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基础课题。
为此选择了具有实用价值的三本书。采用“众人研讨”形式,品味追求慢节奏体悟的本质和精髓。
3、阅读方式:
基于当下生活的繁忙和多元,“心斋”读书会选取理论和体悟相映射、“碎片化分享”和“集中研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阅读,碎而不散。每天一点点,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在微信群,研讨组按统一阅读进度轮流读书,所有人员都可在群里留文字、提出疑问和讨论,内容限于我们正在阅读的书的部分;
每周六晚(8:40-10:10)的集中研讨时间,租用软件腾讯,大家在一起研讨,研讨组要出视频,针对阅读部分以及微信群里留下问题解答和讨论,其间参入组不出视频但简短发言可以提出问题。
二、成员招募及收费:
1、研讨组
4-7人,参加过系统的学习并从事心理咨询有经验心理的咨询师、心理治疗师邀请您加入研讨组,志愿共同参与领读、讲解和答疑。
2、参与组
36人,对依恋理论感兴趣的心理咨询师、心理工作者、心理学爱好者、有志于自我读书成长者欢迎您加入参入组,自主选择对己有益的方式参与文本的阅读和研讨,可聆听、可提问、可分享、可潜水。收取协约费每天一元, 共365元。
3、带领者团队
心竹:依恋理论学习及践行者,心理动力学取向,大卫.瓦林依恋网络课程,DDP依恋取向家庭治疗,CPT加拿大游戏治疗,德中整合式伴侣治疗,中美国际精神动力学夫妻与家庭治疗,客体、自体等国内外专家的系统培训、督导、体验。
张进红:精神动力学取向心理咨询师,系统学习曾奇峰、李晓驷、张海因等老师的培训,参加人本主义绘画艺术团体,焦点解决,家庭治疗,正念,催眠等系统培训,长期接受精神动力学的个人体验和督导。
郑心堂:依恋理论爱好、学习及践行者。精神分析资深学习者,心理动力学取向咨询师,中挪、中美系统培训,跟随海内外名家体验、督导和学习多年,在自体心理学、温尼科特、存在亚隆团体成长、依恋心智化等方面较深入的学习。
三、读书会报名联系:
倪女士:13792792178(微信同号)
杜女士:15054237569(微信同号)
-----主办:青岛正心问道心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