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儿童青少年的问题,总会让我有一种沉重的感觉。
他们的问题背后通常反应出家庭的困难,或者说,他们背负着家庭的困难。用自己的问题,把父母带到咨询室。
同时,父母也是苦恼和挫败的,在孩子的问题上,想尽各种办法,却徒劳无功。
孩子到底想要通过自己的“病症”表达什么?
害怕!他们的关系继续恶化下去,我的家就没了…
担心!我要在家里守着妈妈,她需要一个人做她情感上的支撑,所以我不能去学校…
……
我们会说,父母更爱孩子,而学了心理之后,我会认为,孩子更爱父母。
为了父母,孩子可以做任何事。最可怕的是,父母体会不到这种爱,而把问题都归因到孩子身上。
父母和孩子的无力和无助都呈现出来。父母对孩子困难的无力,孩子对家庭困难的无力,只能用守在家里这种方式应对,同时还要面对来自父母的批评、指责、甚至是打骂。
然而,身体上的疼痛远不及心理上的伤痛和无法言说更让孩子感觉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