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4日14:30,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88期萃英医者大讲堂在兰州大学城关东区杏林楼十五教如期举行。本次大讲堂特邀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副教授史志林开展了以“敦煌:丝路文明的瑰宝”为主题的专题讲堂。第二临床医学院部分本科生参加了此次萃英医者大讲堂。
讲座伊始,史志林通过一个敦煌学宣传纪录片,向同学们简要介绍了敦煌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他还提到了敦煌莫高窟的管理,道士塔,九层楼,阳关雪等珍贵的文化遗产,使得同学们对今天的讲座兴趣倍增。接着,他从四个方面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彩的敦煌画卷。
一、咽喉要地:丝路视野看敦煌
史志林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切入点,详细阐述了丝绸之路的基本概念及其形成基础。他引用季羡林先生的总结,指出敦煌作为古代与现代的“丝路咽喉,华戎交汇之地”,在文化交流方面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二、前世今生:敦煌莫高窟的前世今生
史志林通过一张敦煌莫高窟的“身份证”,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莫高窟的历史背景。他指出,藏经洞的打开,使得各国探险家纷纷前来,导致敦煌文献分散于世界各地,这些珍贵的文献不仅记录了敦煌的历史变迁,还反映了当时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以及研究价值。
三、阆苑仙葩:敦煌石窟的艺术
史志林通过莫高窟的中心塔柱、殿堂窟等建筑形式,以及窟内佛像、人物和故事画的展示,向同学们展示了敦煌石窟的独特魅力。他特别提到了唐僧取经图、博弈图、弹琴图、婚礼图、刷牙图等生动的生活场景,以及世家大族供养人像的历史价值。此外,他还指出,敦煌石窟艺术在创作过程中借鉴了罗马建筑风格和波斯图像等元素,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四、密室藏宝:敦煌藏经洞文书
史志林重点介绍了藏经洞中的珍贵文献。他提到《将进酒》、《蜀道难》等作品,以及学郎诗等有意思的题材,都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他还展示了动物画、中国数码等独特的艺术形式,让听众感受到了敦煌艺术的多样性。
讲座的最后,史志林介绍了敦煌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自1979年成立以来的成就。并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黄河之滨美景的赞誉,进一步增强了同学们对敦煌文化的向往和热爱。
讲座结束后,开启了互动环节,同学们积极提问,并纷纷表示,通过此次讲座,对敦煌的历史文化以及敦煌艺术的独特魅力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史志林也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关注敦煌文化的发展,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主讲人介绍
史志林,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副教授、硕导,剑桥李约瑟研究所访问学者,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青年访问学者。中国史博士,地理学博士后,主要从事敦煌学、西北历史地理与环境考古方面的研习工作。截至目前,先后独立或合作在《历史地理》《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中国农史》《敦煌学辑刊》,EnvironmentalArchaeology、Quaternary International等刊物发表论文50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甘肃省社科项目、中国国家博物馆项目各1项,主持其他项目4项;参与各类项目10项。
文字来源 | 杨和平
图片来源 | 张亚婕
执行编辑 | 甘春生
责任编辑 | 杨雨桐 刘明丽
校审 | 畅兆锋 吴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