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过度疲劳”的信号,是身体发出的警报,千万要重视!
政务
科学
2024-10-29 18:30
北京
这个问题一问出来,社畜就开始捂胸皱眉,学生开始唉声叹气,带娃的宝妈都想哭了……工作的强度、生活的压力,让现代人疲于奔命,“疲劳”成为现代人必备的特征之一。一般来说,如果只有在少数时候有普通的疲劳感,往往只需要停下来休息或者睡一觉,就能恢复精力,这种疲劳是正常的。但如果通过正常的休息,疲劳感仍然无法缓解,这时候就需要考虑自己的身体是否生病了。近年来,关于身体过度疲劳而突发“过劳死”的新闻屡见不鲜,昨天关于“过度疲劳的 6 种表现”再次冲上热搜。但医学上其实没有“过度疲劳”这一疾病,如果说身体因为过度疲劳而出现了一些症状,实际上指的是得了医学所说的慢性疲劳综合征。图源:新浪微博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由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在 1988 年正式命名的一个新病种。2015 年,美国国家医学研究所将慢性疲劳综合征重新命名为系统性运动不耐疾病(systemic exertion intolerance disease, SEID)。但是“慢性疲劳综合征”这个名字更为通俗直白,所以在本文中,还是沿用。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的、无法用一般劳累和疾病状况解释的疲劳症状。目前,没有有效的实验室检查或影像学检查可以确诊慢性疲劳综合征。但患者在临床检查中,通常伴有发热、疼痛、注意力不集中、认知能力受损等非特异性症状。也就是说,当其他原因(包括药物副作用)不能解释患者身体的疲劳和其他症状时,可以考虑诊断为慢性疲劳综合征。那么如何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得了慢性疲劳综合征呢?1994 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给出了几条诊断标准:1. 通过临床评定的、无法解释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慢性疲劳,这种疲劳是新发的或者有明确的发病时间、非先天性的、不是由于正在从事的劳动引起的,经过休息不能得到缓解,且患者的职业能力、受教育能力、社交能力及个人生活等各方面较患病前有实质性下降。
2. 下述的症状中同时出现 4 项或 4 项以上,且这些症状已经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 6 个月或更长时间:
① 短期记忆力减退或注意力不能集中;
② 咽痛;
③ 颈部或腋下淋巴结肿大、疼痛;
④ 肌肉酸痛;
⑤ 不伴有红肿的多关节疼痛;
⑥ 头痛,但其发作类型、方式及严重程度与以前不同;
⑦ 睡眠后精力也不能恢复;
⑧ 体力或脑力劳动后疲劳持续时间超过 24 小时。
3. 排除其他疾病或不良嗜好引起的慢性疲劳。
这是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标准。那么在生活中,当身体出现了哪些症状时,我们要如何判断自己的身体是不是处于慢性疲劳状态了呢?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主要患者人群已从体力劳动者转向脑力劳动者,在互联网、医疗、媒体、科教等行业的从业者中比较常见,并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但疲劳是一种主观感觉,难以用准确的词汇或语句来定义和描述,所以医学界目前也尚未形成统一的评价指标。但近年来研究人员陆续制定了多个疲劳评估量表,如:疲劳量表(FS-14)、健康状况问卷(SF-36)、心理判定量表(SCL90)等,我们也可以结合这些评估量表中的指标,来初步判断身体是否处于慢性疲劳状态。在这里,我们给出一个自测的评估量表,大家可以对照指标测一测。身体慢性疲劳自测表
1.早晨不想起床,勉强起床,也是浑身倦意;
2.工作或看书时注意力难以集中;
3.说话有气无力;
4.不愿与同事交流,回到家后也常常默不做声;
5.总是伸懒腰、打哈欠、睡眼惺忪;
6.懒得爬楼,上楼时常常绊脚;
7.公共汽车开过来也不想跑步赶上去;
8.喜欢躺在沙发里,把腿抬高才舒服;
9.四肢发硬,两腿沉重,双手易发抖;
10.食欲差;
11.心悸胸闷,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滋味;
12.经常腹胀、腹泻或便秘;
13.忘性大,越是眼前的事越容易忘掉;
14.不易入睡或早醒,入睡后不断地做梦。
以上指标中,若有 3~4 项符合,表明身体可能处于轻度疲劳;若有 5~7 项符合,表明身体可能处于中度疲劳;若有 8 项以上符合,表示身体可能处于重度疲劳,这时可以考虑就医,考虑是否得了慢性疲劳综合征了。
不要小看上述症状,更不要觉得它们是忙碌的现代人常见的“小问题”。这些年,有多少老板和高管死在凌晨的跑步机上?有多少打工人死在通宵达旦的加班之后?慢性疲劳是给身体的预警,它在提醒你——你的身体已经超过了正常的负荷。这时,如果你停下来多多休息,进行充分调整,就可以减轻对身体的伤害。若未引起重视,未及时休息调整,那么“小问题”可能会引发“大问题”,严重威胁我们的身心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慢性疲劳综合征完全是可以预防的。在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做好以下几件事,远离慢性疲劳。8 件事让你远离慢性疲劳
1.作息规律,不熬夜,保证每天 7~8 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2.合理安排时间,调整生活节奏,避免长时间的连续工作和学习。
3.避免久坐和大脑长时间高速运转,每工作或学习 1 小时,休息 5-10 分钟,可以站起来活动一下身体,走一走,扭一扭脖子和腰部。
4.保证晚上和周末的休息和娱乐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培养业余爱好。
5.定时用餐,控制进食总热量,减少不必要的应酬,少吃零食和夜宵。
6.养成运动习惯,每周进行 150~300 分钟中等强度或 75~150 分钟高强度有氧活动,每周进行 2 次以上的肌肉力量训练。
7.学会释放压力,给负面情绪一个出口,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8.定期体检,关注身体健康。
总之,身体是一个忠实可靠的“情报员”,当你感觉到身体较为疲劳时,一定要立即采取措施消除疲劳,让身体恢复健康,千万不要因为忽视发展为慢性疲劳综合征。作者丨曾心月 科普作者
审核丨唐芹 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部主任 研究员
策划丨林林
责编丨林林
审校丨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