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远古大熊看起来很萌,实际上……

政务   2024-12-18 21:30   北京  


上海自然博物馆的生命长河展区是古今明星生物的大荟萃,很多现生生物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远古亲戚,比如孔雀和恐龙隔空相对,萌狮和刃齿虎遥遥相望……


那么,国宝大熊猫乃至现生所有 8 种熊科动物可以在这里找到它们的前辈吗?


现生熊科动物共 8 种,上海自然博物馆熊岛展示了 6 种 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答案是可以!它们的前辈就是大家经常站在旁边合影的巨型短面熊(不是古代大北极熊!)和它旁边的洞熊!


左:洞熊骨架,右:巨型短面熊模型 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灭绝的巨大“萌”熊


巨型短面熊(Arctodus simu)是一种已经灭绝的古熊,它生活在更新世的北美洲。种名 simus,意味着非常大。的确,体重 900 公斤 、四足行走时肩高 1.7 米、后腿站起来身高超过 3.4 米的短面熊,堪称史前最大的熊之一

生命长河展区的巨型短面熊 来源:上海自然博物馆


即便是现存体型最大的、看起来和它有些撞脸的北极熊,在短面熊面前也要自称一声小弟,北极熊是一种两性体型相差较大的熊,成年公北极熊站立时可高达约 2.5 米,最重可达 798 公斤,成年母北极熊体型则小得多。

与现在常见的熊科动物不同,巨型短面熊看上去不仅像是被放大了,它的四肢也像被拉长了。高个子、大长腿的它行走起来也更为迅速敏捷。不过它们的四肢更适合长途行走,而不是快速奔跑捕猎。

       “短面”萌熊

不是真脸短!还超凶!


短面熊属下共有两种,分别是体形巨大的巨型短面熊以及体形稍小的倭短面熊,巨型短面熊由倭短面熊演化而来。

它们的名字中都带有“短面”两字,但巨型短面熊的头骨其实并不短,可长达52厘米,超过所有现生的熊,只是它们的口鼻部较深,鼻骨较短,吻部相对于整个头部的比例较小,所以看起来显得脸短。(通俗来说,就是嘴套部位比较短)

别以为它长着短萌的吻部,就是个好欺负的主。人们长期认为,巨型短面熊以肉食为主,甚至能主动捕猎野牛等大型食草动物。后续化石同位素检测的研究也发现,肉类在巨型短面熊的食谱中确实占据较高比例。

但牙齿化石显示,它们和大多数现代熊一样,是杂食动物,除了吃肉,它也会吃大量的植物。在南达科他州和育空地区发现的短面熊粪便化石中还发现了杜松种子。此外,生活在不同区域的短面熊肉食和素食的比例也可能不一样。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短面熊在北美大陆上的生活情形:凭借大块头、大长腿、发达的嗅觉和粗壮的臼齿,巨型短面熊可能会漫步在北美北部的荒原上,四处抢夺猎物或是寻找腐尸,找不到肉就吃素

古代的短脸家族


如果说巨型短面熊是史前的“北境之王”,那么“南方霸主”的称号非窄齿南美短面熊Arctotherium angustidens莫属,它又被称为细齿巨熊,是一种比巨型短面熊还大的熊。站立高度接近 4 米,体重可达 1100 千克~1600 千克。

窄齿南美短面熊复原图 来源:tumblr


巨型短面熊和南美短面熊都属于眼镜熊亚科也叫作短面熊亚科),在史前,这个亚科曾经称霸整个美洲。

短面熊可以说是人类史上曾面对过的最恐怖的捕食者之一。这些短脸巨熊们又是因何灭绝的呢?原因可能很复杂,科学家们至今仍不能确定。可能的原因之一是新仙女木事件(一段持续约 1300 年的气候快速变冷事件)导致的温度骤降,短面熊无法适应这种气候突变,逐渐走向灭绝。不过这些都需要更多的化石证据才能得出结论。

存留至今:最后的短面熊


和远古时期的熊丁兴旺相比,现生的熊科动物家族成员不多,仅有 3 个亚科 5 属 8 种。分别是大熊猫、眼镜熊、棕熊、北极熊、美洲黑熊、亚洲黑熊、懒熊和马来熊。除了大熊猫属于大熊猫亚科,眼镜熊属于眼镜熊亚科,其他的 6 种熊都属于熊亚科。

虽然短面熊的外形特征和棕熊比较接近,但和它亲缘关系最近的现存近亲为眼镜熊。仔细看,你可以发现眼镜熊的脸部也比较短,它可是短面熊家族仅剩的独苗。

眼镜熊头部特写 来源:wiki


眼镜熊也叫安第斯熊,是南美洲特有的一种熊,也是南美洲现存唯一的一种熊。它们的眼睛周围通常有明显的米色或姜黄色斑纹,看上去像戴了一副眼镜,所以被叫做眼镜熊。但并非所有的眼镜熊都有“眼镜”斑纹,每只熊身上的浅色斑纹的图案和范围都略有不同。

眼镜熊喜欢吃植物,最常见的食物有仙人掌、凤梨科植物和森林里的各种水果。

结语

熊在人类的生活和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世界各地都有关于熊的神话传说。据了解,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 6 种熊列为易危物种,曾涌现过窄齿南美短面熊、巨型短面熊这样的庞然大物的眼镜熊亚科,目前也就剩下眼镜熊这一根小独苗了大家能多多关注和保护它们。


策划制作

来源丨上海自然博物馆(ID:snhm01)

作者丨杨梦霞 上海自然博物馆展教中心

审核丨黄乘明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研究员

责编丨钟艳平

审校丨徐来 林林


点亮“在看”

一起涨知识!

科普中国
公众科普,科学传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