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味中药,舒筋有特效

乐活   2025-01-01 22:15   河南  

点击关注 ►

筋,包括肌腱、韧带、筋膜。《说文解字》:“筋者,肉之力。”身体的运动,肌肉的弹性,连接和约束骨骼,屈伸关节,都靠它的柔韧性来协调。

有十二经筋,如足少阳经筋,手少阳经筋之分。均起始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骨骼部,走向躯干头面。

有刚筋、柔筋之别。刚为阳筋,分布于项背和四肢外侧,可以束骨。柔为阴筋,分布于胸腹和四肢内侧,可以如结网一样将筋骨肌肉连接起来。

还可区分为大筋小筋。
初唐写出《黄帝内经太素》的杨上善说:“筋有大筋、小筋、膜筋,维筋等”。大筋为人体粗大的筋肉,多分布于四肢胸背。小筋为细小的筋肉,多为大筋之分支。膜筋为片状的筋肉,也可指包绕于肌肉外层的筋肉,亦称肌膜。维筋就是肌肉内部的网络之筋。

故十二经筋行于体表,不入内脏,一旦生病,多为转筋、筋结,筋痛、痹证等。表现有酸胀、重滞、疲乏、麻木、疼痛、困倦等。

但其不入内脏,不代表不依托内脏功能的濡养。

其一,肝的藏血与疏泄能力能柔筋。

肝是藏血的所在,若肝血虚,不仅不能濡养筋脉,还可能如河流之水少而发生瘀滞,导致麻木,拘急,行动不便,手足徐徐抽动等。

故若筋病,可请来补血活血之当归,柔肝养血舒筋之白芍,大补血虚不足,通血脉,益气力之熟地。给筋脉注入营养与活力。
肝又主疏泄。人有七情六欲,情志不舒,欲求不满易影响心情,连锁反应则是气滞血瘀。而血肉有情,所以掌管情志的地方依然是藏血之所肝,尤其是肝之阳气的升发,能让心情敞亮。故若想筋好,疏肝升阳不可少。

柴胡清轻升散,味苦微寒,既能透表退热、疏肝解郁,又可用于升举阳气。由此宣畅气血。
其二,筋的通利,要靠阳气的布化。

人体从小到大,阳气旺盛,个头儿蹭蹭往上,筋的长度跟着增长。到得老年,原本1米八的个头,可能会缩到1米七,阳气虚衰引起筋缩是原因之一。所以筋喜热而恶寒,遇寒自收缩,不仅导致长度的改变,还可能形成筋结,坚紧而硬,甚至疼痛。
肾阳的气化,心阳的温煦,可如太阳一般散布到大筋小筋各种筋,散去筋结,消除滞阻,解疼痛。
湿为阴邪,易伤阳气,而体内最不喜湿的所在,是脾,脾气不运,水谷不利,反过来也会阻碍肾阳的气化,心阳的布散。

湿凝为痰,若肺气不利,不能通调水道,化生痰涎,不仅可阻滞气血运行,还可阻碍肾阳的气化,反过来更生痰结,使筋失所养而为病。
白术苦甘温,健脾益气,燥湿利水,脾运则痰自化,湿自除,气血也得生化。
肉桂辛甘大热,入肝舒筋,入脾长肌肉,入心通九窍,入肾引身体之虚火归源至肾,让肾将其封藏起来,发动肾气补火助阳,除积冷,通血脉,散寒止痛,治五劳七伤,各种筋病。

白芥子辛温,走窜性强,内能利气豁痰,外能走经络,消痰结,止痹痛,除麻木。

膝为筋之府,民间治膝部肿痛,取白芥子2两研成细末,用烧酒或黄酒调成糊状,包敷患处,干了就换,以局部发泡为见效。
以上七味会面,正是清代名医陈士铎所著《石室秘录》滋筋舒肝汤

组成:

当归3钱,芍药5钱,熟地9钱,柴胡1钱,白术5钱,肉桂1钱,白芥子1钱。水煎服,主治筋病。
温馨提示:本号意在传播中医文化,文中提到的中药方子,仅供学习交流


请转发这篇文章让更多人看到

弘扬中医药文化

传播中医药知识

让我们一起践行吧


国医大师秘方验方
整理挖掘国医大师治疗养生方法和民间各种各样的民间方法,包括验方、师承、针灸、推拿刺血、刮痧艾灸、拔罐拨筋、伸筋、拍打拉筋、康复、运动损伤、各种针刀刃针、松解针、古九针、脐针腹针、四维立体针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