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针灸治疗皮肤病
贺普仁
01
白癜方
白癜风是皮肤色素脱失而发生的局限性白色斑片。又称白驳风。多因七情内伤,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复感风邪,客于肌肤,致令气血失和,血不荣肤而成。西医认为本病是一种局限性色素代谢障碍的疾病。发病原因有遗传因素、自体免疫和神经因素。
【针方组成】
局部阿是穴,侠白。
【针方临证】
皮肤突然出现色素脱失斑,渐渐扩大,形状不规则,可多发或对称性,皮损处呈纯白色,边缘色素往往较深,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有的患者可伴有精神忧郁或心烦急躁。舌质淡或有瘀斑,舌苔白,脉缓。
【随证加减】
肝郁气滞者可加合谷、太冲。气血失和者可加足三里,三阴交。
【临床操作】
以短毫针围刺白斑患处,约1cm1针,留针30分钟。针后,用火针散刺白斑病灶及边缘处。用艾卷灸侠白穴,每侧半小时,可教会患者,自行在家中灸治。
贺普仁教授认为白癜风之皮肤白斑是疾病发于外的表象,因于气血失和以致肌肤失养所致,故气血失和是引起白斑的基本病理过程,这一过程的产生多由外感风邪或情志不畅引起。
在治疗方面,调和气血是基本原则。穴取肺经的侠白穴,部位在上膊,臑部内侧,白肉凸起之前方,垂手夹腋之处,肺脏之两侧,肺主白,故名侠白。
因肺主皮毛,肺主华盖,白斑病在皮肤,肺能输布气血至全身。灸治侠白,可调理肺气、调气和血、荣养肌肤。
围刺白斑,火针局部点刺等方法均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本方具有活血化瘀、祛风通络、补益肝肾、养血消斑的作用,能够促进黑色素细胞再生以及恢复皮肤表面黑色素细胞的正常功能,调节内分泌的平衡,调理脏腑及机体免疫机制的功能。
按语
02
蛇丹方
蛇丹是在皮肤上出现簇集成群,累累如串珠的水疱,疼痛异常剧烈的一种皮肤病。因它多缠腰而发,故又名缠腰火丹,但也常发生于身体其他部位。以腰肋部、胸部多见,头面部次之,多发于身体之一侧。
本病多因脾湿久困,肝胆经脉外受风热毒邪,或肝气郁结,久而化火,以致肝胆火盛,湿热蕴蒸,溢于肌肤脉络发为疱疹。
【针方组成】
龙眼,阿是(龙头、龙尾),丘墟透照海。
【针方临证】
初期皮肤发红,继则出现密集成簇的、大小不等的丘疱疹,迅即变成小水疱,三五成群,排列成带状,疱群之间肤色正常,患者呈索状刺痛、灼痛。舌黄或干,脉弦数。
热盛型:局部皮肤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 自觉口苦、咽干口渴,烦躁易怒,食欲不佳,小便赤,大便干或不爽,舌质红,舌苔薄黄,脉弦滑微数。
湿盛型:皮损颜色较淡,疱壁松弛,疼痛略轻,口不渴或渴不欲饮,不思饮食,食后腹胀,大便时溏,舌质淡体胖,舌苔白腻,脉沉缓或滑。
气滞血瘀型: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舌质黯苔白,脉弦细。
【随证加减】
热盛型加合谷、曲池,湿盛型加足三里,气滞血瘀型血海。
【临床操作】
龙眼穴为经外奇穴,位于手小指尺侧第2、第3骨节之间,握拳于横纹近处取之。龙眼刺入0.2~0.3寸,或点刺放血,毫针透刺从丘墟向照海。疱疹病灶带前(头)、中、后(尾)部三棱针点刺出血加拔罐。
贺普仁教授在本方中用龙头、龙尾、龙眼。先用三棱针刺其延展所向龙头、龙尾之处,出黄水恶血以泻毒热,后再刺其他患处,再用三棱针刺龙眼。
其用意在于清热解毒,祛瘀除恶,以治其因;化瘀通络、凉血和营,以治其果。运用放血加拔罐方法以充分祛其恶血,使湿热火毒之邪能随瘀滞之血而出,给邪以出路。
这不仅能控制病情,而且能去除病原,所以它是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方法之一。
取丘墟透照海,疏肝涵木,调理气机;曲池、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和原穴,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阳明经多气多血,施泻法可疏泄和通调阳明经气,健脾胃祛湿浊,清泻气血的壅滞;足太阴脾经的血海,善于活血祛瘀。
以上诸方诸法合用,微通法结合强通法,起到疏肝解郁、清热利湿、祛瘀止痛的作用。
按语
03
湿疹方
湿疹是以糜烂和瘙痒为主症的常见皮肤病。本病常因饮食失节或过食腥发动风之品,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致使湿热内蕴,造成脾为湿困,复感风、湿、热邪,内外两邪相搏,充于肌肤发为本病。湿性重浊黏腻,易耗血伤阴,化燥生风故缠绵不已,反复发作。
【针方组成】
委中、背部痣点、劳宫。
【针方临证】
热重于湿(相当于急性湿疹):发病急,病程短,局部皮损初起皮肤潮红焮热,轻度肿胀,继而粟疹成片或水疱密集,渗液流津,瘙痒无休,身热口渴,心烦,大便秘结,小溲短赤。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弦滑。
湿重于热(相当于急性湿疹或亚急性湿疹):发病较缓慢,皮疹为丘疹及小水疱,皮肤轻度潮红,有瘙痒,抓后糜烂渗出较多。伴有纳食不安,身倦无力,大便不干,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或腻,脉弦滑。
脾虚血燥型(相当于慢性湿疹):病程日久,皮肤粗糙肥厚,有明显瘙痒,表面可有抓痕、血痂、颜色黯或呈色素沉着。舌质淡、舌体胖,苔白、脉沉缓。
【随证加减】
热重于湿加曲池,湿重于热加阴陵泉,脾虚血燥加膈俞。
【临床操作】
委中以三棱针放血,实证放血量多,虚证可酌减放血量。背部有反应点即痣点,用三棱针挑刺1~3针,后加火罐,每次2~3个痣点。劳宫直刺0.3~0.5寸,阴陵泉直刺1~1 5寸,膈俞向脊柱方向斜刺0.5寸。
本病的发生主要是内因于湿,外因于风、湿、热邪,内外两邪相搏,湿邪泛滥于表则生疱疹,破溃则流水;风热之邪袭于肌表,扰乱营卫之气则生痒。治疗当以利湿解毒,活血止痒为主。
所以贺普仁教授认为,放血有利于利湿解毒,调和气血。本病虽发于外,形于肌表,实则内联于气血,气血不调,风邪侵袭,则易患此病。
背部痣点刺络拔罐放血,有行气活血之功,血行则外风可疏,内风可灭;委中为足太阳膀胱经合穴,膀胱经主一身之表,此穴放血,既可利湿解毒,又可活血疏风;劳宫为手厥阴心包经穴,与三焦经相表里,三焦主水湿代谢,取之可利湿解毒。若因该病日久不愈,病入血分,血会膈俞放血,可理血祛风祛湿。微通、强通合用,针刺效力倍增。
按语
04
瘾疹方
瘾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以皮肤上出现鲜红色或苍白片状疹块,并伴有瘙痒为特征。本病多因禀赋不受,又食鱼虾等腥荤动风之物;或因饮食失节胃肠实热;或因平素体虚卫表不固,复感风热、风寒之邪,郁于皮毛肌腠之间而发病;再有情志不遂,肝郁不舒,气机不畅,郁而化火,灼伤阴血,感受风邪而诱发。
【针方组成】
曲池、合谷、血海、三阴交。
【针方临证】
风热型:发病急骤,风团色红灼热剧痒,伴有发热恶寒、咽喉肿痛或呕吐、腹痛,遇热皮疹加重。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风寒型:皮疹色呈粉白,遇风冷皮疹加重,口不渴,或有腹泻。舌体淡胖,苔白,脉浮紧。
阴血不足型:皮疹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午后或夜间加剧,心烦易怒口干,手足心热。舌红少津或舌质淡,脉沉细。
【随证加减】
风热型加风池,风寒型加风市,阴血不足型加足三里。
【临床操作】
曲池、血海、三阴交毫针直刺泻法1~1.5寸, 合谷直刺0.5~1寸,风市直刺1~2寸,内庭泻法直刺0.5寸,风池斜刺0.5寸,足三里直刺1.5寸用补法。
曲池、合谷分别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原穴,善于开泄散风清热;脾经之穴血海可清血中郁热,三阴交养血凉血;风市散风驱寒,风池祛风清热;足三里健运脾胃调气养血。
贺普仁教授在临床上运用此方治疗荨麻疹效果良好,同时强调辨明病因,辨证施治。对急性期患者,要祛风止痒;对慢性患者,要扶正健脾养血为治疗法则。
按语
05
瘙痒方
皮肤瘙痒症是一种自觉瘙痒而无原发损害的皮肤病,由于不断搔抓,常有抓痕、血痂、色素沉着及苔藓样变化等继发损害。本病多因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或因风湿蕴于肌肤,不得疏泄而致发病。
【针方组成】
天枢、血海、三阴交。
【针方临证】
瘙痒时发时止,但周身无皮损,瘙痒剧烈,夜间尤甚,有时全身痒,有时局部发作。
血虚风燥型:皮肤干燥、脱屑,有明显抓痕及血痂,多见于老年人,冬春发病。舌质淡,苔薄白, 脉弦缓。
风湿蕴阻型:因经久搔抓皮肤继发感染或湿疹样变,多见于青壮年,夏秋季发病。苔白或腻, 脉滑。
【随证加减】
血虚风燥型:加阴陵泉;风湿蕴阻型:加曲池、合谷。
【临床操作】
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火针点刺天枢,速刺不留针。血海、阴陵泉、三阴交、曲池,毫针直刺1~1.5寸;合谷直刺0.5~1寸,风市直刺1~2寸。
本病主要病机为血虚风燥和风湿蕴阻,风湿为主要致病因素,其内因为脾失健运,气血失调致内在血虚,脾失运化致湿邪积聚,所以贺普仁教授认为调理脾胃中焦是治疗本病的关键要点。
本方取穴天枢,天枢为足阳明胃经穴,其经脉属胃络脾,又为大肠募穴,是大肠经气汇聚之处,是调理胃肠中焦之枢纽,借用火针的发散之性,可健脾化湿。
血海、三阴交为脾经穴,血海擅长活血以祛风,血行风自灭,风散痒自消;三阴交健脾疏肝益肾,滋阴养血润肤。微通法结合温通法,借火针发散温阳鼓动之特性,共达到健脾养胃、养血润燥、祛风化湿止痒之目的。
按语
06
斑秃方
斑秃是指骤然发生的头发呈斑块状脱落的疾患,俗称“鬼剃头”。多因素体虚弱,脾胃不健,气血化源不足,风邪乘虚侵袭,以致血虚风燥,毛发失养而脱落。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或肝肾阴亏亦可至毛发脱落。其中,以血虚风燥者最为多见。
【针方组成】
中脘、上廉、足三里。
【针方临证】
头发突然成片脱落,脱发部位形状不一,大小不等,多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清楚。继续发展,病灶数目、范围均可增多扩大,甚至累及全身毛发。患者可无自觉症状,发病前常有精神紧张或过度疲劳史。
【随证加减】
病重者可加梅花针叩打局部。
【临床操作】
上廉直刺0.5~1寸,平补平泻,中脘、足三里直刺1~1.5寸用补法。
【针方明理】
贺普仁教授擅长选取上廉穴治疗斑秃脱发, 这一独特经验穴是因上廉为多气多血之手阳明大肠经穴,可调和气血。
中脘为胃之募穴、腑之会穴、又与手太阳、少阳、足阳明经交会,结合足三里的穴性功能,共起到补气养血,调理气机,养血润发之功效。
按语
针灸治疗斑秃应贵在坚持。治疗期间,患者忌食油膩,保持心情舒畅,保证充足睡眠。
07
银屑病方
白疕是指皮疹上面出现多屑,银白色干燥的鳞屑,搔之脱屑,状如松皮的一种慢性皮肤病。本病以银色鳞屑,反复发作不愈为特征。
【针方组成】
委中、耳背青筋、膈俞、局部阿是穴。
【针方临证】
皮疹初起为淡红色点状斑丘疹,逐渐扩大或融成斑片,边界清楚,表面覆盖干燥的白色鳞屑,刮除表面鳞屑,露出一层淡红发亮半透明薄膜,称为薄膜现象。再刮除薄膜为细小的出血点,称为点状出血现象,以上为本病的两大临床特征。
患者常伴有皮肤瘙痒,口干舌燥,大便秘结,心烦易怒,小便溲赤等全身症状。舌质红,舌苔薄白或黄,脉弦滑或数。
【随证加减】
血热:大椎、灵台、曲池、内关、三阴交;血瘀:血海;血燥:大椎、血海、太溪、三阴交。
【临床操作】
委中、膈俞、耳背青筋均可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患处局部用火针治疗。
委中,别名血郄。善治一切血分病证。具有祛风清热、凉血活血的功效。所以凡血分有疾,再感受风热之邪引起的各种皮肤病皆可应用,是治疗皮肤病的常用穴。
耳背穴与之相配,可增强其清血分之热、行血分之瘀的功效,活血可祛瘀、祛瘀能生新,进而达到养血润燥止痒的目的。与膈俞同用,可调和气血而疏风。火针治疗可改善局部气血。
按语
本文选自《贺普仁针灸传心录》,人民卫生出版社,作者:贺普仁。转载请注明出处。
请转发这篇文章让更多人看到
弘扬中医药文化
传播中医药知识
让我们一起践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