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时评#成本仅11.5元的营养食品,“摇身一变”成了包治百病的“神药”,售价5000元一疗程……这样的骗局仍在不断上演,一些老人即使“赊账”也要购买。近期,北京市公安局公交总队打掉一保健品诈骗团伙,团伙主要成员王某某及其上线贺某某等16人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逐渐注重养生保健。诈骗分子正是利用这点,诱惑老年人高价购买毫无用处的保健品,而一些受疾病困扰的老年人病急乱投医,想着有办法总比没办法强,便会毫不犹豫地跳进诈骗分子提供的“神药”骗局。
老年人之所以容易成为保健品诈骗的“猎物”,与其身心特点紧密相关:一方面,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逐渐衰退,老年人对健康问题尤为敏感,极易被夸大疗效的保健品所诱惑;另一方面,他们在信息获取和辨别能力上相对薄弱,难以识破新型诈骗手段,如本次涉及的“辅酶Q10”保健品,就因其宣称的神奇功效而吸引了众多老人。
保健品诈骗手法虽然千变万化,但是其核心策略始终围绕老年人的心理需求而展开。不少营销人员以“关怀”为幌子,通过嘘寒问暖等手段,逐步获得老年人的信任。一旦信任关系建立,他们便巧妙地将话题引向健康领域,夸大保健品疗效,甚至虚构治疗案例,诱导老年人高价购买。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案件又有新动向。比如,这次诈骗团伙选取的“讲座”地点多为城市周边的中档饭店,在能容纳20多人的大包间内开展活动,且要等到活动前一天才通知具体的时间、地址。该团伙“业务员”还采取对老人“人盯人”模式,不允许外部人员进入会场。这些都不利于有关部门对此类违法活动实现精准打击。这就要求打击手段也要随之升级,进一步建立健全联合监管机制,对销售环节、灰色生产链条等进行全方位治理。
此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直播的兴起,近年来保健品骗局套路也在不断翻新,直播间的保健品已成为消费者权益受损的“重灾区”,不少老人“一边上网,一边上当”,不仅花费大量时间和钱财,也面临健康风险。在这次案件侦办当中,很多从事保健品诈骗的“业务员”有保险推销员等从业经历,他们手里掌握或非法获取大量客户个人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实施欺诈。
治理网络养生骗局,要把好源头第一道关口。平台方要明确直播相关主体责任,审核、甄别、认证、惩治,每个环节必不可少。同时,对私域直播、小型直播APP可通过设置敏感词、跳转外部链接风险提示、设置明确举报窗口等方式避免老年人上当受骗。有关方面在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方面,首先要做到信息收集最小化,信息储存和销毁规范化。针对任何广泛接触个人信息的从业人员,包括保险推销员、医务人员、养老机构从业人员等,则要出台更加严格的行业规范,防范和禁止他们暗自收集个人信息,为老年人提供正面的、合规的、符合老年人需要的养生知识,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消费环境。(久泰平)
来源:中国吉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