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26900元报押题班,一题没押中,机构还拒绝退费。江苏淮安的丁先生没禁住“一考就过”的诱导,学完网络课程后满怀信心去考试,进入考场看到试卷却傻了眼,最后以四门考试有三门没通过收场。(据央视新闻报道)
近年来,“知识付费”成为人们闲暇之余最热衷的学习方式之一。“知识付费”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市场需求广泛。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和行业不断变革,人们对学习新技能、新知识的需求不断增加。无论是企业人士希望提升职场竞争力,还是家长期盼孩子获得更好的成绩,或是个人渴望了解新知识,“知识付费”均可满足这些需求。“知识付费”平台、机构通常也能邀请行业专家或者具有丰富经验的从业者来授课,确保内容的高质量和权威性。然而,也有些上千元甚至上万元的“高价课”其实是“注水课”,用户付费后被割“韭菜”。记者检索发现,有些“知识付费”账号粉丝超过100万,每条视频内容点赞量均破万。可是多位网友却表示,自己购买的199元、980元、3980元的课程内容并无太大差别,但申请退款均遭拒绝。
“知识付费”领域存在一些陷阱,应该引起警惕。许多“知识付费”平台、机构会提供免费的试听课或体验课,这些课程通常内容丰富、质量较高,用来吸引用户购买付费课程。然而,用户购买付费课程后,往往会发现课程内容注水严重,质量远不及免费课程高。有些“高价课”实际上粗制滥造,甚至只是将已有的视频剪辑重新打包出售。一些“知识付费”平台、机构在宣传时夸大课程效果,如承诺“轻松月入过万不是梦”等,但实际上无法实现所承诺的效果。甚至有“考试押题班”承诺能押中考试题目“一考就过”,但实际上并未押中题目,导致用户浪费时间和金钱。此外,缺乏有效的审核机制,也使得低质量课程内容得以传播。用户如果发现内容不符合预期,申请退款时却遇到各种阻碍。一些“知识付费”平台、机构还会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如果安全措施不到位,这些信息可能会被泄露,或者被用于其他商业目的,侵犯用户的权益。因此,用户在购买“知识付费”产品时,要理性评估自己的需求,不可轻信夸大的宣传。
有关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知识付费”用户规模突破5.7亿人。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乱象,亟须进行整治。平台、机构需要对“知识付费”内容进行严格审核,组织专家对内容进行检验,确保提供真正的知识,避免虚假传播。可以借鉴商品的反悔权制度,为“知识付费”设置一个反悔期,允许用户在购买后的一定时间内无理由退款,以保障用户的权益。应采取先进的加密技术和安全措施,确保用户信息不被泄露。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管,审核“知识付费”平台、机构的背景和水平,确保其具备提供高质量内容的能力,并对“知识付费”平台、机构人员进行培训。同时对那些物无所值甚至坑蒙拐骗的“知识付费”内容予以清除,对价格欺诈、虚假宣传等行为依法处罚,起到警示作用。此外,要畅通举报渠道,建立有效的举报机制,确保用户在发现被骗后可以顺利投诉和退款。还应针对常见问题加大宣传普法力度,增强用户的辨别能力和维权能力。用户也应该提高警惕,擦亮眼睛、仔细甄别,选择有信誉的平台、机构,要保留好相关证据,如购买记录、聊天记录等,在发现被骗后向市场监管等部门投诉。
只有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平台和机构负起责任、用户提高辨别能力,三方共同努力,才能让“知识付费”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