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澳大利亚开展了大量的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项目。与澳大利亚开展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项目一直是我国与大洋洲国家农业合作的主旋律,合作内容涵盖了农牧业的多个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其中,不能不提到我国与澳大利亚国际发展援助署的合作,这项合作是根据《中澳促进发展技术合作计划协定》开展的,属于澳方援助类项目,该项目为我国开展农业国际项目合作积累了经验。与澳国际农业研究中心(ACIAR)的合作,也推动了两国农业科技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澳方向我国提供了项目所需的科研仪器设备和先进技术,培训了农业科技和管理人员,大大提高了项目单位的农业科研水平和手段。此外,《中澳农业技术合作计划意向书》的执行,对我国畜牧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澳方安排项目资金,重点开展畜牧业合作项目,其成果对我国草原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科学研究方面,中国农业科学院与澳方相关科研机构和高校开展了大量基础性研究项目,取得了大批科研成果。中国农业科学院还开展了利用中国高产油菜品种和澳大利亚双低油菜品种在中国配制杂种一代,利用两国地理位置的差异穿梭育种加速世代的合作研究。同时还开展了互换种质资源、育种材料、育种技术、育种方法和有关科学资料以及人员互访等互惠互助合作。通过此项目的合作,我国双低油菜育种水平和检测技术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检测条件也得到了改善。
中国与新西兰开展了一系列畜牧业技术项目合作。主要包括“贵州省牧草种子示范场项目”“贵州省农村社区奶制品卫生安全项目”“四川省甘孜县羊包虫病控制和社区卫生项目”“甘肃农村综合开发项目”和“新西兰援助中国农业部畜禽产品质检中心管理系统建设项目”等。这些项目推动我国从新西兰引进了优质牧草、优良种畜及饲养技术;购买了先进仪器设备,改善了牛奶加工厂的生产设施和工艺流程;学习建立了先进的实验室管理系统,提高了国际化管理水平和检测技术,实现了国际双边认证,开展了畜禽产品质量检测咨询、技术培训等。通过上述项目的实施,对项目区种畜禽改良、牧草品种良种化和畜牧业产业升级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加速了项目区畜牧业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随着我国对奶制品需求的不断增加,饲养奶牛已成为农牧民收入的一个重要增长点。澳新作为世界优良奶牛品种——荷斯坦奶牛的主要生产和出口国,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种畜奶牛,对奶牛品种的改良起到了重要作用,促进了我国奶牛业的发展。
中国与大洋洲国家持续进行种质资源交换工作一直是双边农业合作的重点。我国从大洋洲国家引进包括玉米、小麦、大豆、大麦、高粱在内的各种种质资源。这些种质资源的引进大大丰富了我们的种质资源库。同时,有些国家从我国引进的部分品种资源对促进该国农产品生产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新西兰20世纪初从我国引进了猕猴桃品种,经过选育栽培,目前已成为世界猕猴桃生产和出口的重要国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渐渐成为新西兰重要的出口农产品之一。
中国与南太岛国的合作加深了我国在该区域的影响力,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突出成果。经多年发展,我国在南太海域的作业渔船逐步增多,捕获鱼产量和产值也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明显。部分国内渔业企业在南太岛国进行投资,对南太岛国产生了积极影响。
此外,我国专家通过在斐济开展水稻种植技术示范,展示了在当地发展水稻生产的良好前景,引起了巨大反响,斐济政府先后多次召开现场会,组织政府官员、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及农学院师生数千人参观了水稻种植示范田,此举为当地农民大力推广和普及我国杂交水稻栽培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
农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训,提高了我国农业科研和管理人员的素质。通过实施《中澳两国农业合作协定》,双方大力开展农业技术和农业管理模式的培训交流工作。澳方在农业职业培训方面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体系,拥有多所职业技术学院,培训内容涉及农民生产技能、农业行政管理、质量安全与检测、渔业资源管理、奶业质量管理、农村公益事业、草地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农业职业培训使我国农业科研和管理人员获得了经验,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做好我国农业科学发展工作的信心。
来源:中国农村网
编辑:霍然
监审:郭平稳、徐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