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毒蘑菇,不做“菇勇者”——野生蘑菇科普系列之:中毒的临床分型、认识误区

文摘   2024-07-31 12:08   四川  



又到了一年一度野生菌野蛮生长的季节了,不明野生菌可能含有毒素,一旦误食,轻者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重者可能导致肝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吃了毒蘑菇不仅遭得快,而且吃了的人几乎都要遭!遭得轻的都要在医院里头住几天,恼火的还有可能要进ICU哦!


据雅安市2021-2023年监测数据显示,毒蘑菇中毒事件占全市食源性疾病事件的42.6%,居各类食源性疾病事件之首,多发生在夏秋季,以家庭散发为主。大家别做“菇勇者”哦。



01

什么是毒蘑菇? 


毒蘑菇又称毒蕈或毒菌,是指人或畜禽食用后出现中毒症状的大型真菌。目前,我国已报道的野生毒蘑菇已超过500种。发生的较严重的蘑菇中毒多为鹅膏属物种引起。鹅膏是大型真菌的一个大类,其中剧毒种类的主要特征是菌柄上有菌环,菌柄基部有菌托。


但是除了有“菌盖、菌环、菌托”的鹅膏类蘑菇可能有毒,无“菌盖、菌环、菌托”蘑菇也可能有毒。因此:不要随意采食野生蘑菇!绝对不要采食“头上戴帽(有菌盖)、腰间系裙(有菌环)、脚上穿鞋(有菌托)”的野生蘑菇!


02

毒蘑菇中毒的临床分型 

主要分为七种类型: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光过敏性皮炎型、急性肾衰竭型、横纹肌溶解型、急性肝损害型。

在七种类型中,急性肝损害型引起的中毒最为严重。患者进食毒蘑菇后6~30小时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经过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患者自觉康复。1~2天后患者再次出现症状,肝功能检查转氨酶急剧升高,提示出现肝损害。这段“自觉康复”的时期称为“假愈期”,常常会导致忽视了病情的严重性而错过最佳救治时机,因此特别提醒注意!

03

关于毒蘑菇的常见误区  

🍄 误区1:鲜艳的蘑菇有毒,颜色普通的蘑菇没毒。


不能仅靠颜色来辨别蘑菇是否有毒。很多颜色鲜艳的野生蘑菇,如牛肝菌属、红菇属、鸡油菌属中的很多种类,是无毒且可以食用的。大部分剧毒蘑菇,如鹅膏属中的剧毒种类灰花纹鹅膏菌、致命鹅膏菌、裂皮鹅膏、淡红鹅膏,以及红菇属中的亚稀褶红菇,颜色是纯白色或灰色,是我国误食野生蘑菇导致死亡的主要种类。

白毒伞,又名致命鹅膏菌,为剧毒蘑菇


🍄 误区2:蘑菇跟大蒜、大米、银器、瓷片等一起煮,颜色变黑则有毒,没变颜色就无毒。

流传千古的银针验毒原理是银与硫或硫化物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但目前已知的蘑菇毒素多为生物碱,通常不含硫或硫化物,不会令银器变黑。至于毒蘑菇可导致大米、大蒜或灯芯草变色的说法没有足够的依据。


🍄 误区3:生虫、生蛆的蘑菇没毒。

很多昆虫、动物对毒素的吸收与作用和人类是不一样的。一些相对于人类是剧毒的种类,但是对于昆虫或者小鼠是没有毒性的。 

🍄 误区4:受伤变色或者有分泌物的蘑菇有毒。

受伤变色或者有乳汁流出是很多科属,例如牛肝菌科、红菇科的一个特征。实际上,牛肝菌科和红菇科的很多种类是可以食用的。而很多剧毒蘑菇,例如鹅膏菌、毒沟褶菌、盔孢伞等很多种类其子实体受伤后并不变色。因此,不能凭借受伤变色或者有分泌物来判断蘑菇是否有毒。

左图:牛肝菌(无毒)  右图:亚稀褶红菇(剧毒)

🍄 误区5:长在潮湿处或家畜粪便上的蘑菇有毒,长在松树下等清洁地方的蘑菇无毒。

蘑菇的有毒无毒与生长环境没有关系。所有蘑菇因不含叶绿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寄生、腐生或与高等植物共生,且对环境湿度要求较高,它们都会在“阴暗潮湿”的地方生长。例如,食用菌鸡腿菇就生长在较肮脏的废弃物上,而有剧毒的白毒伞则生长在相对清洁的林中地上;生长于松树林或者阔叶混交林中的蘑菇大多属于共生菌,牛肝菌、红菇、乳菇、口蘑等大部分是可以食用的,但是,很多有毒蘑菇也是共生菌,如鹅膏菌、亚稀褶红菇等也都是生长在松树林或者混交林中。

🍄 误区6:毒蘑菇往往有鳞片、粘液,菌杆上有菌托和菌环。

确实许多有毒的鹅膏菌属类都具有以上三条特征。然而也有一些蘑菇具有一定的“伪装术”。如亚稀褶黑菇表面光滑,没有上述特征,但误食后会引起溶血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器官衰竭,致人死亡。 

🍄 误区7:高温烹煮、煮沸、晒干可祛毒。

多数毒蘑菇的毒素性质通常很稳定,一般的蒸、煮、闷、烧等烹饪方法或晒干加工都不能把毒素去掉。

🍄 误区8:毒蘑菇水一泡就变浑,无毒的泡在水里是清澈的。

变浑是因为蘑菇含有浆液,既可能是有毒的,也可以是无毒的,很多毒蘑菇泡水也不会变浑。

🍄 误区9:毒蘑菇有土豆或萝卜味,无毒蘑菇为苦杏或水果味。

蘑菇的气味不仅和品种有关,也和生长的环境有关,毒蘑菇和无毒蘑菇的气味无法分辨。

🍄 误区10:我以前年年在这采的蘑菇都没有毒。

在野外,各种蘑菇混生,无毒的蘑菇也可能染有毒蘑菇的菌丝。即便慧眼识毒采了无毒的品种,也会因混入有毒蘑菇出现中毒的风险。所以最安全的方法还是不要采集野生蘑菇!



撰稿:彭晓娟
美稿:冉   雪
审核:彭晓娟 张义梅
审发:艾守美 熊   江





雅安疾控
传播健康科普知识和理念,预防疾病,守护健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