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报》影印件
党报党刊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资源和重要手段,是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1947年,在四川省开县(今重庆市开州区),几名年轻的中共地下党党员和进步青年怀着“解放有日,天将破晓”的坚定信念,携手创办了川东历史上第一份党报——《晓报》。
时过境迁,《晓报》原稿已难觅踪迹,仅在《开县志》《中共开县历史大事记》等史料中能找到相关记载和影印件,但其严格保密的办报过程、真实反映人民的疾苦呼声、刊载的揭露弊政的抨击文章、创始人被捕后与敌人的不屈斗争,都永远地铭刻在历史的书页中。
今天,让我们一起翻开历史的长卷,了解这份珍贵党报背后的纪律故事。
秘密筹办 晓报问世
1947年秋,为了配合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共开县县委决定出版一份报纸,与国民党进行斗争。
考虑到各项具体条件,党组织把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了时年25岁的地下党员陈化文。
温可久
陈仕仲
在一个细雨霏霏的晚上,时任中共地下党开县县委领导温可久、陈仕仲在秘密接头地点约见陈化文。他们明确告诉陈化文:办这份报纸,党组织除了在政治上给予领导外,一没有经费支持,二无法提供工作人员和工作场地,办报纸的一切困难,都只能靠自己想方设法去解决。即使条件如此艰苦,满怀革命激情的陈化文还是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项任务。
第二天,陈化文找到时任地下党外围组织“民主联合会”的负责人之一周鸿钧,进步青年宁雄豪、陈伯林,四人一起商议办报之事。
按照地下工作纪律,办报工作严格保密,陈化文只对大家说想办份报纸,绝口不提这是党布置的任务。但周鸿钧等人都清楚陈化文的身份,猜到了这是地下党领导的战斗,大家沉默着相视一笑,将这个共同的“秘密”埋在心间,怀着共同的革命理想迅速投入到筹备工作中。
经过商议,四人将报纸定名为《晓报》,含意是“解放有日,天将破晓”。由陈化文任发行人兼报社社长,周鸿钧负责组稿,宁雄豪和陈伯林负责编采,陈伯林还兼缮写之职,额外聘用进步青年陆佑泉负责事务工作。
在四位青年“无声”的默契下,中共地下党领导的川东历史上第一份党报《晓报》,于1947年10月10日正式创刊。分为石印八开双面两版,每月逢十号出版一期。
办报期间,为了躲避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四位革命青年严守保密纪律,以县城教师的公开身份为掩护,白天,在学校兢兢业业地教书育人、传播进步思想,夜晚,再在油灯下撰文并刻印报纸。为了办好报纸,他们不知跑烂了多少双鞋子,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自筹经费 艰难出版
此外,办报经费也让四位革命青年发愁——《晓报》为非盈利性质,每期印制500份,要免费向各中学学校、机关社团和知名人士赠阅、给外地读大学的开县籍学生邮寄,还要在城内街道广泛张贴,即使有剩余的报纸,也只能以工本费卖给工商户,花销很大。
党组织不提供经费支持,当时又不能登广告拉赞助,一切费用只能靠四位革命青年自筹,这让办报工作面临着巨大的经费压力。
为了保证报纸按时出版,四人节衣缩食,将个人积蓄拿来贴补报社、四处奔走游说社会贤达予以支持,还向亲友借贷、出卖家具和衣物,想方设法凑齐出版费用。
箪食瓢饮的清苦生活并没有让四位青年退缩,坚定的革命信仰使他们凝结在一起,如同坚韧的青竹,义无反顾地扎根于黑暗中,顽强生长,开枝散叶,将革命的种子播撒。
针砭时弊 剑指腐败
《晓报》秉持“注重实事求是,不登马路消息,不写拍马文章;针砭时弊,大胆揭露官场丑闻,真实反映民众呼声”的办报方针,一面世,就将锋芒直指国民党政府的种种腐败现象。
其中,《宁选牟老九、莫选肖洪九》一文造成的影响尤为轰动。
1947年,国内内战正酣。蒋介石在大举进攻解放区的同时,宣称要结束“训政”,实施“宪政”,“还政于民”,企图强行召开“国民代表大会”。
法定各县的“国大代表”只有1名,当局却安排时任国民党万县专区党务督导员肖洪九到开县参选,“内定”之意昭然若揭。
国民党的各级基层组织因此公开大造舆论:肖洪九当“国大代表”是政府钦定了的,哪怕选举时只得一票,他也能当“国大代表”。
面对开县国民党政权假民主、真独裁的丑恶嘴脸,中共开县地下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晓报》在其中发挥了尖兵作用,不仅刊登了一系列文章揭发肖洪九仗势欺人、强占祠堂公产等劣行,还发表了《宁选牟老九、莫选肖洪九》的社评,将肖洪九与当时开县城妇孺皆知的老乞丐牟老九并列,用调侃的笔调将肖洪九批评得体无完肤。
在《晓报》的宣传和其他地下党同志的努力下,肖洪九落选,国民党的嚣张气焰受到了很大打击。
此外,《晓报》还发表过《法院门墙矮,有理没钱莫进来》的文章,揭露国民党政府的司法腐败;《我不说谁说》呼吁严惩贪官、严禁烟赌;《张德明死得冤枉》揭露伪政府在禁烟禁毒中的恶行......这些文章都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
严守党纪 绝对忠诚
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面临末日的国民党疯狂镇压共产党人,白色恐怖笼罩着川东城乡。
1948年1月,《晓报》第十期被迫刊登县政府《勒令停办》的命令,正式告别了广大读者。同时,国民党也将黑手伸向了《晓报》背后的几位负责人。
在党组织的安排下,温可久和陈化文撤离了开县,陈仕仲调到奉节,领导七南支队的斗争,刚入党不久的周鸿钧不幸被捕,关押进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监狱。
开州籍红岩英烈周鸿钧
狱中,周鸿钧始终坚守共产党员的保密纪律,不泄露任何党的情报,因此受尽敌人的严刑拷打,本来身体就不好的他染上了肺结核,身体状况每况愈下。
眼见“威逼”不成,敌人又使出“利诱”的手段,派特务(周鸿钧的中学同学)去“探望”生病的周鸿钧,给他带去鱼肝油、奶粉之类的营养品,周鸿钧毫不客气地如数收下,全部分给狱友,从不因“攻心计”动摇半分。
1949年11月27日,面对敌人的枪口,年仅26岁的周鸿钧与狱友一起,高唱着《国际歌》,高呼着“共产党万岁!”“新中国万岁”从容赴死,用生命践行了一位共产党员在危难时刻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的铮铮誓言。
开州区红宝烈士陵园烈士英名录
在红宝烈士陵园祭扫先烈
燎原星火 接续传递
《晓报》虽然只存在了短短的100多天,但却在地下斗争的艰苦环境里,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为人民的权益振臂高呼,为革除腐败摇旗呐喊,正如其名字一般,在黑夜中撕开一道光明的口子,让中国共产党的进步思想照耀开县大地,让开县人民看到希望的曙光。
《晓报》点燃的星星之火,亦一直在开县人民的心中火热燃烧、接续传递。
1947年,《晓报》问世后,在上海、南京大专院校读书的开县籍学生受《晓报》影响,创办《京沪通信》,以传播进步思想、揭露开县时弊为主要内容,在开县的中等学校学生和中小学教师中发行、传播......
新时代新征程上,开州区以视频、文字等方式讲述英雄故事,引导全区党员干部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纪律防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汇聚“一极两大三区”现代化新开州建设的磅礴伟力,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开州一域贡献。
黎明前夜
党员先辈们
以笔为刃 剑指腐败沉疴
以血为墨 书写保密誓言
......
迈入新征程
当牢记先烈精神
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
深化正风肃纪反腐
护航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行稳致远、破浪前行
作者:徐 杨 严姜好
责编:罗泽旭
编辑:梁枥月
校对:白 冰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