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煤电马兰矿
用智能设备代替了传统人工操作
确保安全高效发展
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采煤不排碳,努力打造“零碳矿山”
提升矿工综合素质适应新形势
智慧化建设让马兰矿向新向绿
中国科技网日前对此
进行了报道
报道如下:
西山煤电马兰矿:智慧化建设让煤矿向新向绿
智能巡检机器人沿着预设轨道缓缓前行,它的“眼睛”360度扫描着四周环境和设备运行;井下智能化综采工作面,矿工手持遥控器远程操作,支架自动跟机移架;空中盘旋的无人机,进行日常地质灾害巡检……
近日,记者在西山煤电马兰矿(以下简称马兰矿)采访时,高科技气息扑面而来。在采煤、掘进、运输、供电、排水等作业环节,智能设备代替了传统人工操作,煤炭生产方式正发生科技变革。
“智慧化建设让马兰矿向新向绿,不仅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更提升了安全生产能力,科技已成为煤矿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催化剂。”马兰矿机电副矿长王晓东高兴地说。
矿工减少了 生产高效了
矿龄30多年的马兰矿,是国有大型现代化矿井,承担着能源保供重要使命,是山西首批通过验收的中级智能化矿山。
走进马兰矿的生产调度指挥中心,一面巨幅显示屏引人注目,屏上实时展示着矿井内的各个生产环节,井下视频实时回传,海量数据时刻更新。王晓东介绍说,这是马兰矿安全生产数字化经营管控平台的核心,如同矿井的“智慧大脑”,实时监控并调度每一个生产环节,确保安全高效生产。
记者看到,指挥中心里的工作人员轻点按钮,300米深井下,采煤机滚刀飞转,液压支架来回伸缩,一吨吨乌金倾泻而下,经过链板机、皮带机被运送至地面。
科技为翼,创新为魂。近年来,马兰矿拥抱高科技,以物联网整合、互联网传输、数字化集成、可视化保障、程序化操作为核心目标,全力推进智慧矿山建设。“我们统一规划、大胆革新、分步推进,建成并投入使用了多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和智能化煤巷掘进工作面,井上井下多个场所实现了无人值守。”王晓东说。
图为马兰矿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实现了地面操控井下“一键启停”。张鹏 摄
智能化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着传统煤矿生产方式。马兰矿机电副总工程师王育江举例说,掘进面用的双悬臂式掘锚一体机,加装了智能化系统后,实现了巷道掘进与锚索锚杆支护的连续性,并具备远程遥控、掘进状态位姿监测、巷道环境监测等多种智能化功能,让矿井生产更安全高效。据统计,智能化建设让马兰矿减少了大量人力,但生产效率提升了30%多。
“智能设备承担了越来越多体力活,矿工们则更多地从事监控、维护和管理脑力工作。”王育江感慨说,“少人则安,无人则更安全。”
采煤不排碳 矿山似公园
草坪、寒菊、冬青……漫步在马兰矿岚岫公园,不见一丝煤尘。尽管已进入冬季,但绿意仍浓,很难想象这里是煤矿,曾经还是矸石山。“眼前美景,就是马兰矿向绿而行的缩影。”马兰矿工会主席王兴亚说,在推进智慧矿山建设同时,马兰矿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努力打造“零碳矿山”。
马兰矿出台了《“零碳矿山”创建工作推进方案》,提出从机电设备节能改造、瓦斯综合利用、矿山“绿电+生态”模式探索、智能化矿井建设、碳排放管理创新等方面布局,全面推动绿色开采。
在马兰矿201主斜井皮带机房,换了更节能的皮带电机,将高耗能的电机设备更换为高效永磁电机产品。“新更换的永磁电动机能耗降低为原来的一半。”王育江说,高效率低能耗设备,既提升工作效率,还降低碳排放,实现一举两得。
“瓦斯”是产自煤层的非常规天然气,此前被当作废弃物排放。在推动“零碳矿山”创建中,马兰矿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将瓦斯进行提纯和压缩,使其成为清洁能源供周边地区使用,不仅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还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王兴亚说,马兰矿在智能化矿井建设方面不断探索和创新,通过引入更先进的智能化设备和系统,实现了对矿井内各个环节的精准控制和优化管理。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能耗和碳排放。
矿工学技术 适应智能化
“师傅,这个开关我已经修复并优化了……”2024年12月23日,在马兰矿职工创新工作室里,师徒二人围在一台机器旁,讨论着技术细节。“智慧矿山建设离不开高素质的矿工。”王兴亚说,“在马兰矿,矿工学技术、适应智能化,成为一种自觉和追求。”
马兰矿从2002年起,每年举办一届职工技能大赛,大赛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参赛工种逐年增加,近年新增了综采智能化集控工、综采智能化巡检工、云计算等适应智能化煤矿建设的工种。
“我们聚焦‘持证上岗’与技能大赛结合,以赛促学,以学促干。”马兰矿职工教育培训中心副主任薛秀丽说,技能大赛已成为产业工人提升素质、提高技能、成长成才的一大平台。
图为马兰矿机电设备操作人员学习巡检机器人运行知识。张鹏 摄
为了提升矿工综合素质,马兰矿还举办了各类安全知识培训、多轮次全覆盖的专项培训、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等活动,确保每一名职工都能达到岗位所需技能要求和知识。据统计,培训共计39843人次,真正实现了培训全员覆盖、技能全面提升。
马兰矿还设立了劳模创新工作室和智能煤矿创新工作室,为职工提供展示创新才能的平台。薛秀丽说,矿工在这里可以交流思想、碰撞火花、提升技能,产生更多创新成果。目前,该矿创新工作室申报国家专利项目31个、“五小”创新成果400多项,涌现出一大批市级、省级、国家级技能竞赛中获奖的优秀人才,其中技能竞赛“技术状元”“技术标兵”“技术能手”就有346人。
智慧化建设让马兰矿向新向绿。如今,马兰矿已成为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典范。“我们将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继续推进‘5G+智慧矿山’建设,用更加智能的设备代替人工操作,使生产环境更加安全、生产效率更高。”王兴亚表示,“更要以‘智变’促‘绿变’,努力实现‘零碳矿山’的愿景。”
来 源:中国科技网
编 辑:梁宜文
责 编:高慧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