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之新意
辛宇卉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对新年的印象,停留在春节,对元旦的记忆却比较淡漠。从小到大,我一直固执地认为,春节才是新年。这不仅仅是因为春节有着很强的仪式感,更是因为新年的“新”字,在春节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每年的元旦,好像过得都很平淡。而农历新年,无论是春节当天,还是年前年后,老祖宗留传下来的一系列固定程式,时刻都提醒着我们:新的一年来到了!
清扫房屋,置办年货,烹饪美食,悬挂灯笼,穿上新衣,吃着饺子,燃放鞭炮,发放红包……每一项传统年俗,都是一种标识、一种寓意。它标志着这个特别的日子与一年中的其他日子有所不同,也寓意着在新的一年里,新的希望等待我们去拥抱。
在新年这个特殊的节点上,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相信每个人都会心生感慨,满怀期待。
所谓新,既是向过去挥手告别的契机,也是开启未来的按钮。不谙世事的年少时光里,总以为新年这天,跟一年中的其他日子不一样,仿佛打开这一天,就迎来了崭新的日月天地,开启了不一样的新生活。
经历了世事沧桑之后我才发现,新年这一天与别的日子没什么两样,同样是日升月落,一日三餐,昼夜交替。但你有没有发现,到了春节这天,周围的一切明显与往常不一样了。从天到地,从里到外,从大人到小孩,仿佛都滋生出一种新生之气、新鲜之气。
后来,我渐渐明白了,新年和其他日子的区别,就在于这一天的内涵和你是怎样认识它的。
新年之新意,一方面源于它是新一年的开端,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但更多的是我们人为赋予它的一种心理上的新意。时光的流转悄无声息,之所以在亘古无垠的时间轴上设置一个个新年,就是为了在快节奏的生活中,给人们一个停顿和休憩的机会、一个重新出发的开端。
新年的钟声响起,不仅是心灵重生的序曲,更是岁月更迭的信号。就像一股清泉,洗涤着心灵的尘埃,让我们在忙碌与喧嚣中,找到片刻的宁静与自省。
无论过去的一年经历了多少风雨,留下了多少遗憾,幸运的是,还有新年这个契机,给人以慰藉,带来无限希望。
新年是如此公正公平,让我们有机会从头再来。站在这个新起点上,不妨先转身向旧时光告别吧。过去的一年,无论是顺心顺意,还是充满挫折,无论是一路高歌,还是畏惧不前,成败得失皆成过往。新年的到来给了我们重新出发的勇气和力量,只有勇于告别昨日,才能轻装上阵,奔赴更加美好的明天。
新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是一次生命的重启,是一次梦想的起航。新年伊始,前方总有无数的希望在等着我们。昨日的辉煌只是某一阶段的精彩,岁月的遗憾和过去的失败,都可以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上清零。将旧时光里那些伤心痛苦的记忆打包封存,撷取那些温馨美好的时光养分,以全新的姿态重新出发,再次开启新一年的旅程。
新一年的韶光缓缓铺开,等待我们去描绘更绚丽的画卷。给自己一个重新出发的机会,勇敢地去追寻那些曾经遥不可及或者暂时搁置的梦想吧!
(作者单位:山西焦化工会)
矿区的年味
李姿潞
新年的钟声还未敲响,矿区的年味就悄然泛起。腊月的矿区,寒风掠过山谷,吹动了矿工们厚重的工装,也吹来了对团圆的思念。灯火通明的井口,犹如镶嵌在群山间的明珠,为寂静的夜晚增添了几分暖意。
在矿区,过年是很特殊的。地方的年味体现在红灯笼、春联和爆竹声中,而矿区的年味却融入到矿灯的光芒、机器的轰鸣和矿工们的身影中。这里的年味虽不喧嚣,但却饱含着汗水和坚守的厚重。
还记得小时候随父亲到矿上过年,眼前是一片灰黑的景象,但井口的大红灯笼却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灯笼在风中轻轻摇曳,映照出矿工们憨厚质朴的脸庞,也映红了他们心底对新年的期许。直到现在,每到除夕,矿区食堂的师傅们便开始忙碌起来。热气腾腾的炖肉、大锅煮出的美味饺子,充满了矿区特有的风情。这些饭菜虽然不够精致,却是对矿工们一年辛勤付出的犒劳,让身处异乡的他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矿区的除夕夜,总有一群人坚守在井下,他们是这片土地的守护者。在夜班交接的间隙,矿工们在井口简单相聚,为远方的家人遥遥送去祝福。
新年的钟声响起时,矿区的天空被烟花点亮,五彩的光芒短暂却绚烂。此时,刚升井的矿工们聚在一起,脸上满是笑意。也许他们来不及回家团圆,但工友间的陪伴已经化作了另一种形式的亲情。食堂门口挂着的春联和灯笼,承载着大家共同书写的新年愿望,也为这片略显粗犷的土地增添了节日的氛围。
第二天,矿区恢复到了井然有序的忙碌状态,节日的温情渐渐消散,它随着矿车驶入矿井深处,随着矿灯亮起,点亮了每一个为生活努力奋斗的瞬间。
矿区的年味虽不像城市那般热闹,却有着独特的魅力。它深藏于井下的黑暗之中,却因矿工们的坚守而熠熠生辉。那些跨越寒冬的热情与希望,就像矿灯照亮前路,不仅点亮希望之光,也为生活注入了无尽的动力。
这片土地,沉默却有力,铭记着每一颗为岁月而奔波的心。这里的年味,质朴而厚重,是煤矿人共同的记忆,也是劳动与团圆奏响的最深情的乐章。
(作者单位:霍州煤电汾源煤业)
母亲的饺子
杜清泽
过年了,又品尝到了母亲做的饺子,那是老家传统的萝卜肉馅饺子,依旧是那种略咸的味道,也是我一直心心念念的老味道。
春节回老家时,只见父亲从院里走出来,却不见母亲的身影,我还以为母亲不在家呢。寒暄了半天,往厨房搬东西时,我才发现母亲正坐在里面包饺子呢。这种回家的感觉,真的很美妙!
在老家,过年待客还保留着吃饺子的传统,毕竟“好吃不过饺子”嘛。虽然炒菜的种类增多了,但饺子依然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我有记忆起,母亲就做这种萝卜馅的饺子,说是蒸咸煮淡,所以才把馅略微调咸了些。清水煮饺子,散发着浓浓的烟火气息,咸淡恰到好处。
无论是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没有过多比较,没有更多选择;还是在物质丰富的当下,仪式感也好,情怀感也罢,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独特的饺子记忆。我所惦记的萝卜馅饺子好做、好吃,还好消化。它虽然用的是最普通的食材,做法也简单至极,但却最能抚慰人心。
春节期间,家人相聚一堂,热热闹闹地煮饺子吃;串门走亲戚时,热情招待客人也要吃饺子……千家万户做出来的饺子有千般万种味道,然而母亲做的饺子,那味道在我心中是独一无二的。
说来也奇怪,但仔细想想又不奇怪:母亲做的饺子只有我熟悉的味道。我想可能是做的次数多了,也就习惯了,自然就有了固定的食材、调料和熟悉的手法,这些都构成了刻在骨子里的母亲饺子的独特味觉。
母亲做饺子向来麻利,和面、调馅、擀皮、包馅、捏饺,一气呵成,没有半点拖泥带水,水开了,正好下锅。我想这或许是她的脾气性格所致吧,不仅包饺子如此,在为人处世方面也是这样。现在我做饺子的手法,也算是得了母亲的真传吧!
小时候,母亲包饺子时,我在旁边调皮捣蛋,有时会不小心把饺子弄到地上。母亲舍不得扔掉掉在地上的饺子,就把它放在土灶火边上烤。炽热的火焰烤得饺子滋滋作响,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让人不禁怀疑我是不是故意这样做的。这也意外地变成了记忆中关于母亲的饺子的另一种味道。
做饺子时,通常是父亲负责剁肉,母亲负责焯菜,然后调料拌馅包饺子,而我的任务就是把饺子摆放得整整齐齐,一排排、一圈圈的,心里既满足又快乐。春节时,母亲还会悄悄地在饺子里包一枚钱币,看谁运气好能吃到。弟弟满锅翻找,我则在捞的时候特别留心,只有妹妹就在自己碗里找。那份童年的快乐记忆,也算是母亲饺子的独特风味。
过了年,母亲就八十岁了,虽然白发多了,皱纹多了,但她很快乐、幸福!母亲还是喜欢给我们做萝卜馅饺子,而我也依旧喜欢吃母亲做的萝卜馅饺子……
(作者单位:西山煤电西曲矿)
编 辑:武 玲
责 编:高慧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