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揭开的神秘
湘西赶尸
输入标题
输入标题
话说湘西三邪:赶尸、蛊毒、落花洞女。记得小时候港片里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画面:一个身穿道袍的法师摇着铃铛,嘴里碎碎念,走在队伍的前面,后面跟着一些僵尸,头上贴着黄色的符,在漆黑的夜里,走在大山中……配上一些诡异的BGM,恐怖色彩瞬间拉满。这个原型应该就是湘西赶尸。
湘西地处武陵山脉的南麓,气候多雨多雾,地形险峻,森林覆盖率高。这样的自然环境给人一种神秘和诡异的感觉,也为湘西的鬼怪传说提供了土壤。湘西地处边陲,历史上曾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湘西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湘西的土司制度、女儿村文化、土家族木偶戏等都是湘西文化的代表。这些文化传统中蕴含着许多神秘和诡异的元素,例如女儿村的传说、土家族木偶戏中的鬼怪形象等。这些文化传统也为湘西的神秘色彩增添了一份厚重的历史感。独特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宗教信仰使湘西披上了神秘的面纱。
那么,赶尸到底是不是真实的呢?清清子为此查阅了不少资料,但是至今没有一份资料显示它的真实性。但是空穴来风必有因吧。那我们就先来听听最早的传说。
输入标题
输入标题
输入标题
输入标题
相传,在几千年前,蚩尤带兵与敌对部族厮杀,直至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打完仗要往后方撤退,士兵们把伤兵都抬走后,蚩尤对身边的军师说:“我们不能丢下战死在这里的弟兄不管,你用点法术让这些好弟兄回归故里如何?”军师说:“好吧。你我改换一下装扮,你拿‘符节’在前面引路,我在后面督催。”于是军师装扮成蚩尤的模样,站在战死的弟兄们的尸首中间,在一阵默念咒语、祷告神灵后,对着那些尸体大声呼喊:“死难之弟兄们,此处非尔安身毙命之所,尔今枉死实堪悲悼。故乡父母依闾企望,娇妻幼子盼尔回乡。尔魂尔魄勿须彷徨。急急如律令,起!”原本躺在地上的尸体一下子全都站了起来,跟在蚩尤高擎的“符节”后面规规矩矩向南走。敌人的追兵来了,蚩尤和军师联手作法引来“五更大雾”,将敌人困在迷魂阵里……。
所以,赶尸匠要学的第一个本领就是让尸体站起来,然后让尸体怎么行走和转弯。赶尸还有说法:有三赶三不赶,受绞刑的、被砍头的、站笼站死的可以赶;但凡病死的,自愿而亡的和肢体不全的不可赶。而且,赶尸有区域范围,北到常德不可超过洞庭湖,东到靖州,西至涪州和巫州,西南到云南和贵州。
这份职业有很多人觉得是骗人的把戏,尸体在入棺前,家属要避开,所有的过程都只有赶尸匠参与,有的时候会用稻草做身体扎成人的形状放入棺木。尽管如此,这一项技术活,不仅要有胆量还要有体力。随着科学经济的发展,湘西山区不再落后,落难于外地的尸体想要落叶归根不再那么艰辛,赶尸这份事业慢慢消失,但是这份神秘流传百世,在学术界创造了不少的价值。在湘西一些地区每当夜幕降临,赶尸作为一项民俗,用舞蹈形式呈现在游客面前。当神秘的色彩被科学荡涤,人们发现,湘西赶尸其实是特定历史文化环境下楚巫文化的一个小小延伸,是特定人群(如巫师)为满足人们叶落归根的心愿而将某些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生计方式的结果。
输入标题
输入标题
输入标题
输入标题
沈从文在《沅陵的人》中描写了自己采访某著名巫师的经历。沈从文探问“赶尸”口诀,其人答曰:“不稀奇,不过是念文天祥的《正气歌》”。又请他随意表演,其人则推托,说:“功夫不练就不灵,早丢下了”。盘桓半日,不得要领。然而,沈从文似从巫师“伏尔泰风格的微笑”看破了玄机:“为了一种流行多年的荒唐传说,充满了好奇心来拜访一个熟透人生的人,问他死了的人用什么方法赶上路,在他饱经世故的眼中,你和疯子的行径有多少不同?”
更多资料欢迎阅读
吉首大学副教授陆群的《湘西赶尸》
/ END /
文字 / 清清子整理
封面配图 / 网络
排版 / 清清子
井底之蛙看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