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改革进行到底|持之以恒推进湿地保护西安实践行稳致远

汽车   2025-01-09 10:45   陕西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2024年8月20日至10月20日,省自然资源厅在全系统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将改革进行到底——不断提升自然资源管理水平”主题征文活动。本次征文共收到征文文稿109篇,从中评选出一等奖3篇、二等奖10篇、三等奖20篇、优秀奖20篇。


即日起,本公众号特开设《将改革进行到底》专栏,依次刊发一、二、三等奖获奖作品,以飨读者。


持之以恒推进湿地保护西安实践行稳致远

将改革进行到底征文 二等奖

作者:贾斌

作者单位:西安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

湿地是“地球之肾”,湿地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工作,考察调研足迹遍布全国多个重要湿地生态区,就加强湿地保护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聚焦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自然资源(林业)部门理应坚决扛牢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任,不断提升湿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新时代新征程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深刻认识湿地保护的重大意义


西安市坚定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持续加强湿地资源保护、修复及相关管理,积极应对湿地面积缩减、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湿地生态系统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加强湿地保护的工作仍需持之以恒、毫不动摇。


加强湿地保护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湿地保护作为总书记念兹在兹的“国之大者”,始终受到高度关注和重视。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杭州西溪湿地察看湿地保护利用情况时指出,水是湿地的灵魂,自然生态之美是西溪湿地最内在、最重要的美。


2022年11月,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出席《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并发表致辞时强调:“中国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我省汉中市天汉湿地公园考察并强调,生态公园建设要顺应自然,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修复。总书记的系列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湿地保护的重大意义、方针原则和目标任务。全面整体抓好湿地保护,不断提升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就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为我省和西安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筑牢坚实基础。


加强湿地保护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阐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要求。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创造性提出了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正确处理的五个重大关系,即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五个重大关系”既是实践总结,也是理论概括,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湿地保护工作不仅要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更要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加强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必须完整准确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加强湿地保护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相关部署的基本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就湿地保护工作作出了系列重要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自2022年6月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构建起湿地保护顶层设计的“四梁八柱”,为我国湿地保护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2022年10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全国湿地保护规划(2022—2030年)》,明确了湿地保护的总体要求、空间布局和重点任务。党中央国务院的系列部署和顶层设计,既是开展工作的基本原则,也是做好工作的重要方法。西安作为国家重点支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的实践者,理应作出示范表率,持续走在全国前列。


准确把握湿地保护的根本遵循


“要坚定不移把保护摆在第一位,尽最大努力保持湿地生态和水环境。”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做好湿地保护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引我国湿地保护取得历史性成就,西安市湿地保护成效也日益显著,至2020年底,全市湿地面积达到21179.30公顷,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2.10%。


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第一。对于湿地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切实把保护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要将保护成效作为评判湿地管理的首要标准,在工作全过程各环节落实“第一位”的要求,确保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坚持综合治理、科学修复。“要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加强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总书记在坚持保护湿地的理念基础上开出科学修复的“良方”。要坚持自然恢复为主、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实施湿地生态保护恢复工程,恢复湿地面积,提高湿地生态系统质量。


坚持统筹谋划、系统管理。湿地保护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把握湿地生态的自然要素和发展规律,统筹法律、制度、机构、技术,统筹近期、中期、远期,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构建完善的湿地保护与管理体系。


走好湿地保护的西安实践之路


保护湿地,改善城市生态,西安从未停歇。湿地作为西安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类型多样、分布广泛、物种丰富、自然占比高的区域特色,大大小小的湿地串珠成链,形成润泽城市的重要生态屏障。目前全市湿地总面积已达20573.93公顷,其中河流湿地面积17273.50公顷,湖泊湿地面积42.91公顷,沼泽湿地34.80公顷,人工湿地3222.72公顷。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与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西安应深入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理念,以着重于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改善湿地生态功能,并以完善湿地管理体系、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为重点,进一步推动西安湿地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可持续高质量融合发展。


构建支撑有力、科学专业的保护体系。除紧跟国家、我省湿地立法进程外,西安还加快修订了《西安市湿地保护条例》,并编制完善了《西安市湿地保护管理协调机制》《西安市湿地补偿机制》,以夯实全市湿地保护法规支撑。为抓好湿地面积总量管控,需依照“三区三线”明确湿地保护范围和要求,开展省级重要湿地勘界立标工作,严格湿地资源占补平衡制度,计划至2025年底新建市级重要湿地5处,湿地保护小区4处,确保全市湿地面积稳中有增。为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制度建设,强化“天空地”遥感监测技术支撑,严格开展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和有害生物监测防治工作,实施沙鸥、中华秋沙鸭等湿地生物栖息地恢复工程,同时鼓励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共同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及生物多样性。依托西安科教资源富集优势,加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大学、西北林调院等高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大力培养湿地保护专业人才队伍,建立专家库,推行咨询机制,为全市湿地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构建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修复体系。坚持政策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系统梳理西安湿地生态系统资源禀赋,明确“一地一策”的修复方式、规划方案和工程措施,积极谋划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补助、退耕还湿、湿地保护奖励等项目,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重大工程,提升退化湿地的生态功能,计划2025年底退化湿地生态修复200公顷。发挥“林长制”指挥棒作用,实施高质量国土绿化、景观林培植,对泾渭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浐灞国家湿地公园、田峪河国家级湿地自然公园范围内露出滩涂、山坡疏林地、水土保持植被、沼泽湿地植被等开展生态修复,强化重要湿地生态功能。加大小微湿地修复建设力度,充分利用秦岭北麓主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的政策资金,在长安区、鄠邑区等沿山地区保护恢复一批小微湿地,以发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降解农业面源污染和改善人居环境功能,助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


构建集约高效、依法治理的管理体系。严格执行湿地分级分类保护管理,强化《西安市湿地保护总体规划(2021-2030年)》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河湖等湿地的市、区、镇、村四级河湖长牵头抓总作用,严格落实巡河、暗访和群防群治等措施,建立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湿地管理保护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卫星遥感、无人机、动态传感等技术应用,加快湿地保护管理平台建设,打造“数字湿地”,提升数字管理、保护、治理水平,建立信息互通渠道,实现管理信息实时共享。严格湿地资源监管,建立湿地管理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加强日常巡查和监督,依法严格审查需要征占用湿地或改变土地用途的重点项目,实施备案管理,及时严厉查处破坏湿地生态系统和违法利用湿地行为,探索推进依法授权或者委托管理机构行使破坏生态资源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权,以法治力量强化湿地管理。


end




统一行使

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

统一行使

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


陕西自然资源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