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传真 | 国际金融峰会上 高层共议香港金融定位与开放大门

财富   2024-11-20 07:31   广东  
关注:点击上方蓝字“观点”,欢迎置顶或设为星标,可快速获取商业财经度资讯。

何立峰说到,面向未来,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观点网 香港报道 第三届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于11月19-20日在香港举行。与往年不同的是,这次峰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在署理行政长官陈国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和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的陪同下,出席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并作主题演讲。


办好自己的事情

峰会每年都提出重要的主题,今年主题为“在变局中前航”,而摆在眼前的变局不一而足,如全球经济正面临复杂且多变的形势,包括持续的地区冲突、全球选举周期、气候变化危机、贸易碎片化等等。这些发展与变化对政策制定、跨境贸易与投资以至金融市场都有深远影响。
对此,何立峰指出:“无论外部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将始终坚持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大趋势没有变也不会改变。”
何立峰强调,把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好、巩固好、发展好,既是香港所需,也是国家所重。中央始终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对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进行定位,将持续完善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政策体系,一如既往、全力以赴为香港深化金融改革发展、维护金融稳定安全提供充分支持和保障。
“加快把我国建设成为金融强国也必然要求把香港建设成为更加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这是金融强国的关键核心要素之一。”因此,支持更多优质企业到香港上市和发行债券,持续优化拓展内地与香港在股票、债券、理财、利率互换等领域的互联互通,将完善国债常态化的发行机制,稳步提升国债在香港的发行规模,支持香港巩固提升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的枢纽地位;支持在香港的中资机构进一步扎根香港、深耕香港,更好地促进香港金融的发展。
“国家好,香港一定好;香港好,国家会更好。”他对香港未来发展充满信心,表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必将进一步稳固,香港一定能够保持长期繁荣稳定。
香港行政长官李家超则回应表示,香港是全球排名第三、投资环境排名第一的国际金融中心。“今次是香港第三次举行峰会,政府会借助今次峰会,向国际金融领袖说好香港故事,并会继续在金融领域改革,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发挥好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


内地金融发展

犹如两条腿走路,除了进一步稳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之外,内地金融发展也同样备受峰会关注。“香港是内地资本市场连接全球的重要桥梁纽带,中国证监会将以今年4月发布的惠港5条措施为抓手,持续深化两地务实合作,全力支持香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在何立峰致辞后,会议即围绕“内地金融发展”进行了重点分享。该环节由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主持,讨论嘉宾包括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朱鹤新。

吴清同样提到了今年以来面对的复杂多变的内外部形势,表示中国证监会紧扣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坚持强本强基、严监严管,着力稳市场、稳信心、稳预期,资本市场企稳回升。
他介绍,内地资本市场改革开放中尤为突出的是支持发展新质生产力。“今年以来,我们先后出台'支持科技十六条''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等政策措施,进一步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支持优质资源向新质生产力领域集聚。目前,战略新兴行业A股上市公司数量接近2700家。今年以来,全市场并购重组约3000起,9月份”并购六条“发布以来,已有260多家上市公司披露资产重组事项,新兴产业成为并购重点领域。”
其次是突出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我们督促上市公司牢固树立回报股东意识,提高透明度和经营治理水平,出台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支持通过分红、回购等方式,持续回报投资者。截至10月末,A股上市公司已公告中期现金分红6441亿元,新增披露回购方案1360单,数量和金额均创历史新高。”
为了加快推进投资端改革,今年9月,中国证监会还会同中央金融办出台了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着力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的堵点痛点,建设培育鼓励长期投资的市场生态。同时,稳步推进公募基金行业费率等改革,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特别是指数化投资。权益类ETF规模今年已先后突破2万亿和3万亿元大关。
近来备受关注的,还有中国证监会会同人民银行快速推出了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两项货币政策工具,目前,互换便利首批500亿元操作已经落地,超过12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回购增持再贷款。


开放大门越开越大

事实上,除了做好香港与内地的互联互通外,加强对外开放同样是会议中反复提及的内容。
何立峰说到,面向未来,中国共产党20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中国推进改革的决心始终坚定不移,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同样强调,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将持续深化金融业的改革开放,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支持在华外资机构更全面深入地参与中国金融市场,诚挚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
他还表示,将大力支持香港巩固提升独特的地位和优势,长期维持金融繁荣稳定,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过程中实现自身更好发展。“要持续提升金融业对港澳开放水平,尽快完成涉及CEPA新开放措施的法规调整,推动相关实例尽早落地,探索推动监管机制和规则相互联通,研究出台提升大湾区金融服务便利化水平的政策措施。”
 李云泽亦指,要积极支持香港总部经济建设,鼓励中资银行保险机构在香港设立境外区域总部,支持两地银行保险机构加强全方位协作,为中资企业走出去提供一站式的金融服务;以及协助香港国际风险管理中心建设,支持更多内地保险公司在香港发行巨灾债券,支持香港国际再保险市场加速发展,鼓励在港中资银行参与香港国际黄金交易中心的建设。

吴清也着重数次提到“开放”--“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近年来中国证监会坚决落实国家关于金融开放的总体安排,积极稳妥推进市场、产品和机构双向开放,有力地促进了资本市场发展和金融稳定。坚持对外开放是中国资本市场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将锚定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目标,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定不移深化资本市场双向开放,进一步便利跨境投融资。”
具体做法包括:一是保持境外融资渠道畅通,进一步提升境外上市备案效率,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境内企业赴境外上市,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二是继续拓展与境外市场互联互通,扩大沪深港通标的范围,拓展存托凭证互联互通,吸引全球中长期资金。三是深化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稳步扩大商品和金融期货市场对外开放,更好满足国际投资者多元化投资选择和风险管理需要。四是深入开展证券期货跨境监管与执法合作,持续加强与国际投资者的常态化沟通,切实增强政策的稳定性、透明度和可预期性,不断提升外资机构来华展业便利度。
事实上,除了促进金融业的改革开放外,央行之前推出的一篮子政策对消费和房地产同样带来了乐观变化。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朱鹤新指出,内地之前推出的一篮子政策,效果已开始显现。包括近期央行降准降息,减轻了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有利于促进消费;央行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看房量和交易量都在上升;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贷款政策已经落地,股债市场投资者信心在增强。


应对与机遇

随后的环节继续围绕全球环境变局展开,多家国际金融机构以及金融服务公司则探讨如何应对变局,以及寻找其中的机遇。
香港金融管理局副总裁阮国恒在该环节提到,如今全球经济正经历有史以来最复杂的时期。花旗集团行政总裁Jane Fraser,瑞银集团董事长Colm Kelleher,法国巴黎银行董事长乐明瀚,三菱 UFJ 金融集团会长三毛兼承等均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认为经济全球化带来很多好处,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而解决问题需要进行磋商,只有进行积极讨论才能达到好的结果。
而谈及全球融资情况,各个嘉宾看法不一,黑石集团总裁Jonathan Gray表示,疫情之后写字楼市场面对重大挑战,但大量优质项目空置率开始下跌,而融资成本亦较高峰期下降,他认为,全球房地产市场最坏情况已经过去。
高盛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苏德巍(David Solomon)则认为,疫情全球融资及并购活动仍未完全恢复,美企在疫情期间财政状况转差,增加融资难度,同时他表示,内地政府推出多项刺激经济措施,官员亦表明会持续稳定和开放资本市场,有助提高外资信心,外资亦乐见中国着力持续开放和转型,但要持续看到资金重返中国市场,必须看到本土消费市场复苏。
摩根士丹利首席执行官Ted Pick也指出,需看到中国消费者信心改善,经济出现复苏迹象,才能重建外资的信心,而内地需要一段时间对抗通缩,财政刺激亦需时见效,内地有30%可支配收入属于家庭储蓄,认同提振市场信心至为重要。
瑞银集团董事长Colm Kelleher则提到,瑞银并入瑞信后已定下长远发展策略,其中亚洲会是未来重点增长地区,因早前内地官员表明会支持香港发展资产及财富管理业务,相信外界会更有信心透过香港捕捉内地庞大的财富管理机遇。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观点
观点(www.guandian.cn)向来以提供迅速、准确的行业资讯与深度内容而享誉业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