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干四季度的关键节点
华药人用自己的方式
唱响华药人爱华药的主旋律
吹响奋进345目标的冲锋号
我的故事从邻居张大爷的小药箱说起。张大爷常年服用氨氯地平片。之前每月的药费需要60元,从国家实施集采政策后,张大爷每月服药的费用降低了近20元。国家深化医改的实惠,减轻了人民群众用药负担,深深的影响了百姓的生活。
1958年,伴随着第一批青霉素的下线,华北制药结束了中国抗生素依赖进口的历史,提高了百姓人均寿命。今天,集采保供,华北制药再担国企责任,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拿到了多张国家集采的“入场券”。在研发、质量、生产和营销的全链条配合下,华药过评产品连年增加。仅新制剂分厂目前就有10个品种、13个品规过评并陆续中标。以我们国内首仿药品甲钴胺片为例,过评前的年销量还不足1亿片,2021年过评后,中标省份已达20余个,预计2024年销量将达到8-10亿片。中标确实给产量带来了稳定的预期,但也给产能、成本和质量管控提出了新的课题。
随着中标产品的增多,增产扩能工作成为新制剂分厂的重要议程。早在2021年,分厂就利用国家超大规模智能连续制造项目,先后建成了207、208车间,并配置了高度自动化与智能化的生产线;扩增量的同时,分厂还积极优存量,将202车间的片剂、硬胶囊产线由4条生产线改进为6条生产线;今年又实施了“产能优化布局改造”“成品AGV自动出入库优化”等项目,使盐酸二甲双胍片、甲钴胺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多个集采品种的产量和产能利用率实现突破性持续上升。自2020年到2023年,分厂产量由18亿单位增加到32亿单位,同比提高44%,产能利用率由42%提升到75%,同比提高20%。产量的提升也促进了生产成本的阶梯式下降,加上增加供应商储备、扩大生产批量、优化工艺参数控制等一系列举措的实施,分厂主要集采品种成本降幅超20%。
“我们不但要持续挖掘成本优势,更要大力培育质量优势。从下个月起,产品工程师制度正式实施,产品质量工程师要从原辅料供应商筛选到每一个工艺参数、质量指标检验,同时到趋势分析及风险管控等全生产过程进行监管,以保证每一批产品合规生产合格放行。”对质量问题“零容忍”是华药一贯坚持的质量态度。新制剂分厂创新质量管理模式,紧盯关键环节,对集采品种的质量管控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这不但顺应了国家政策导向,也是对“人类健康至上 质量永远第一”企业宗旨的遵循与践行。2023年10月,国家医保局对第二、三批集采品种开展了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新制剂分厂生产的“盐酸二甲双胍片原研药与仿制药的血糖达标率均在80%左右。”华药产品的质量与疗效已经完全能与原研药相媲美。华北制药用初心、爱心守护着百姓的小药箱,呵护着百姓的健康。
心有敬畏,行有所止。保障集采药品质量和供应,满足人民基本用药需求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新制剂分厂有信心也有决心,守护好百姓的药箱,坚决完成集采保供和公司下达各项指标任务,为华药“345利润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
文图:郭美
编辑:田晓阳
人类健康至上 质量永远第一
传递好声音|讲述好故事|展示好形象
欢迎扫码关注华北制药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