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宣传

文摘   2024-11-24 20:34   重庆  
 
 
 



来自星星的孩子

孤独症的孩子常常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他们总是静静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宛如天空中的星星,闪烁着光芒,却难以触及。


01

什么是孤独症?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全称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类发生于儿童早期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以社交沟通障碍、兴趣狭隘、行为重复刻板为主要特征,严重影响儿童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孤独症起病于三岁之前,但大多数症状在三岁后变得明显,绝大多数儿童需要长期的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支持。

02

病因

我国儿童孤独症患病率约为7‰,严重危害儿童健康和家庭幸福。目前认为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遗传是主要因素,占比高达80%~90%,但遗传因素是如何导致孩子患病,又是如何影响孩子行为的,现在仍不清楚。此外,存在父母高龄,母亲先兆流产、病毒感染、吸烟、服用某些药物、羊水胎粪异常、胎位异常、情绪不稳定、宫内窘迫,出生时窒息、出生低体重等情况的儿童,患有孤独症的概率会高于一般儿童。

03

临床表现

1.社交障碍

不喜欢眼神接触,大人拿着玩具逗孩子,孩子只盯着玩具,很少看大人;跟人不亲,不喜欢被父母抱;叫孩子名字时,孩子没反应;不会用手指指向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不会望向别人手指的物体;对他人不感兴趣,无法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不能理解他人情感。

2.交流障碍

语言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自言自语,说话时语句单调平淡,缺乏感情,不会主动找人交谈,也不会向他人提出问题。

3.兴趣狭窄及刻板重复的行为

异常专注于某一事物,有些孩子对车轮、风扇等旋转的物体十分痴迷,有的则对数字、路线图格外热衷,反而对正常儿童喜欢的物品如玩具等不感兴趣。不断重复一样的动作,如反复开门、拍手、转圈、把玩具摆成一排等;抗拒变化,习惯例行事项,如坚持走同一条路线、所有物品都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放。

筛查

在0-6岁儿童健康体检的同时,应用“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筛查表”,筛查0~6岁儿童的发育状况,检查有无相应月龄的预警症状。相应筛查年龄段任何一条预警征象筛查阳性,提示有发育偏异的可能。家长应积极主动带儿童接受孤独症筛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

孩子得了孤独症,家长怎么办?

孤独症通常起病于婴幼儿期,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治疗途径为康复训练,6岁前是孤独症非常重要的干预时机。对存在可疑孤独症表现的儿童,应尽早开始科学干预。年龄越小,大脑发育可塑性越强,干预效果越好。干预应该是全方位的,针对患儿在社交、情感、智力、情绪、行为、运动、躯体健康、共患病等诸多方面。父母通过学习相关干预知识,根据自己孩子的症状、缺陷以及兴趣、能力和个性特点设计玩具种类、物件摆放、游戏类型、学习训练内容和活动顺序;在日常生活活动中随时随地开展干预训练。把患儿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的每一个阶段都纳入到干预过程中。最终达到“生活就是干预,干预就是生活”的境界,可以最大程度减少自闭症患儿的“自闭”状态。

初 审 | 李春梅

复 审 | 何荣彬

终 审 | 王   翔




九龙坡区九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管理、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传染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科诊疗、中医康复诊疗、妇科诊疗、医学检验、多普勒超声检查、DR设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