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磨蹭、厌学背后的原因警醒千万父母,他不是叛逆,而是陷入了内耗

教育   2024-12-27 20:40   安徽  


▲家有女儿,点击上方卡片一键关注


孩子的内耗,源于错误的自我评价。

父母不给孩子贴标签、少翻旧账,孩子的内心会更有能量,在学习和娱乐里进退自如。

——鹿妈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女儿派主播晏娇朗读音频

英语启蒙好几年,孩子就是不张口?

天天磨耳朵,就是不会说?

1月3日9:00,点击 预约 直播间

呀呀妈x口语星球

3部动画+3个外教+不到3年时间

不断重复问答、精讲、复述、熏听完整闭环

带孩子告别哑巴英语,实现开口自由

▽▽▽

作者 | 周周
来源 | 周周的心空间(ID:zhouzhoudechahuahui)
最近两年,两个词非常流行,一个是内卷,一个是内耗。
内卷指一种横向竞争,比如孩子们与同学间的竞争,成年人与同行同龄人之间的竞争。
随着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日渐下滑,家长们普遍认为,引发孩子们心理问题的始作俑者,就是内卷,还有网络。
他们将内卷和内耗相关联:内耗,就是指孩子们在学校里卷不动了,信心和动力不足了,形成内耗,然后就到网络里试图去逃避这些内耗。
听起来有一定的道理,因为竞争过于激烈,导致挫败感,然后一蹶不振,就胡思乱想,胡思乱想就是内耗,为了逃离内耗就去网络找意义和价值感。
如果依照这个逻辑,那么所有孩子都要躺平了,因为没有谁可以是常胜将军,再优秀的孩子,也一定会经历成绩的起伏,那为何有些孩子内心稳定,不会一蹶不振呢?
依据我自身经验,以及对个案的观察,我发现一个引发孩子内耗的,特别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自我评价
首先,我们来倒推一下,心理内耗带来的几个负面结果。
1. 拖延
从孩子3岁起,父母就有个殷殷期待,那就是“自律”。期待他们做什么都守时高效,有条不紊。这是一种美好的期待,本质是没什么问题。
可是,一旦孩子做不到,比如叫他吃饭没有及时来,提醒她做作业,她没有马上去做,要出门了,她系鞋带慢了半拍,诸如此类。
父母紧跟着的评价和指责,就如同慢性毒药,对孩子有深远的影响。
比如有个成年来访者,她说她每份工作都做不久,因为她总是迟到。
单位是9点打卡,她通勤时间半小时,为了能早点出门,她定了7点的闹钟,可是鬼使神差的,她直到八点半才勉强醒过来,而且多次又睡死过去。
等到醒来已经超过九点了。
然后她恨不得给自己一巴掌。那种深深的愧疚和自责,导致无数个在别人眼里美好的早晨,都成了她一天灰暗的开始。
我问她最早迟到是什么时候?她回忆了一周,才想起来是幼儿园中班,有一阵晚上她过敏咳嗽,导致连续两个早上起不来,后来迟到了。
妈妈就很焦虑,说咳嗽也没多严重,这孩子就拖拉不起床,这样的习惯,以后会有严重的问题。
她当时不以为然,因为妈妈也没有打骂她,只是皱眉头唠叨了几句。
但是,后来她就真的经常迟到,妈妈就说:这孩子真的是动作太慢,自己的事情太不上心,以后工作了也难做好。哪个领导能容下这种松散?
这种话一再重复,早已灌入孩子的潜意识里,形成什么呢?
形成了她对自己的定义:我是个不靠谱的人,不守时,不自律。
别人迟到之所以很偶尔,是因为别人能自洽,他们认为“我只是今天睡过头,今天不舒服而已。”
所以他们很快调整过来,第二天就不迟到了。然后还给自己一个肯定:我可真棒,我可真是调节能力很强的人。
所以我见过的,凡是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上班总迟到,起床困难的人,他们都有个特点,就是内心住了个恶评师。
而这个恶评师不断重复地负向催眠他们,等同于吸食了原本可供他们提升和改变的所有能量。
2. 学习动力不足
  • 这个孩子很聪明,就是不肯努力。

  • 这个孩子脑子好用,就是不用在学习上。

  • 这个孩子就不是学习的料子……

当孩子在小学低年级的时候,某次考试成绩不好,听写不过关。家长就开始定义他们,一边定义,一边要求他们努力。

一边负面定义,一边要求孩子努力,这是反人性的。因为人性的特点就是:先让我感觉好,我才能做好。

这些长期被父母负面定义的孩子,长大了,就用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对待自己。

他们成绩不好,就自嘲:我智商是好的,我就是懒得努力。

他们遨游在网络上游戏里,解释是:对啊,我就是很擅长娱乐,不走正道。

他们遇到难题就逃避,原因就是:反正我不是学习的料子。

越是这样的孩子,背后的父母越是呕心沥血的。

诡异的是,这一切的努力的总和,都比不过他们内心那个坚若磐石的,曾经父母给的定义。

孩子不着急吗?他们急死了,因为她们从小就听着父母的谆谆教导,他们可会用父母那一套,来攻击自己了。

而且越是在父母面前表现不好的孩子,他们的内在攻击越多。

比如那些熬夜打游戏,躺平不上学的孩子,他们其实是最想脱离游戏,最渴望上学的孩子。

你或许认为说这话鬼才信呢!

那我问你:走大路和过独木桥,哪个更容易?

按部就班的作息和上学,其实是走大路。而堕入网瘾,以及厌学是在走独木桥。

而且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走独木桥,这是很难的。

他们这样选择,看起来是懒惰,实际上是他们内在的那些负面定义,那个恶评师拖住了他们,而这些恶评,就是心理内耗,拖住了他们前进的脚步。

那么,得知这个逻辑,我们该怎么在养育过程里“扭亏为盈”,减少孩子的心理内耗呢?

其实很简单,就是两个点:

1. 明确规则,重复提醒

养育的过程中,最重要的莫过于耐心。缺乏耐心,万事难成。

我们希望孩子信守承诺,自律守时。那么我们只需要做两件事,那就是和孩子制定规则,并且重复提醒。

做到了就肯定他,没有做到,就耐心再提醒他。只是提醒,没有评价和指责。

比如手机时间,你明确了十次了,他每次都超时,你都只是反馈他超时了多久,并没有贴标签说他天天拖延。

反馈后,你继续平静地表达期待:明天记得准时交给我。

哪怕他多次没有做到,你都对下一次充满期待。孩子就知道,父母真的无条件相信他。

当他终于做到了,父母又会及时地表达欣赏,孩子就觉得自己做得很好。

那么孩子就习得了一个自洽的能力,无论他考得多糟糕,老板给的任务完成得多烂,他都既不会自怨自艾,也不会轻易放弃。

而是会用父母对他的那一套对待自己,他们对自己也有目标和期待,做不到时他们先接纳,然后重温目标和期待,做到了,再竖大拇指鼓励自己。

2. 就事论事,活在当下

翻旧账是破坏关系的杀手之一。

当父母明确规则和期待后,孩子的表现会起伏不定,父母的言语就要有禁忌,不说:你怎么又做不到?你怎么总是,天天……

这样盖棺定论,会让孩子对自己也彻底失望,于是放弃努力。

更有智慧的做法,是只表达今天观察到的客观事实。比如你今天的作业是9点完成的,离我们约定的时间,晚了半小时。明天怎么样可以按时完成呢?

表达客观事实,提出清晰的期待,并引发孩子思考,这是培养孩子自律,以及从自律发展为自信的闭环。

所以,要培养一个有能力的又负责任的孩子,绝不是靠父母不断纠错和训导完成的,而是靠父母耐心反馈,重复规则和约定,保持孩子热情和动力来实现的。

当孩子不怕犯错,内心不被评价和定义所困扰,能量就会聚焦在当下,聚焦在与事物的深度链接中,“进”可以专注的完成学习,“退”可以随时从娱乐中撤离出来。

这些进退自如的能力,就组成了他们自律和自信的样子。这样的孩子,还会害怕内卷吗?

*来源:周周的心空间(ID:zhouzhoudechahuahui)。作者:周周,亲子教育和婚姻情感专栏作者,终身学习的妈妈。*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于图虫创意。

亲爱的,如果我们的文章对你有帮助,就把我们设为星标”★吧!这样就不会错过每天推送啦!


育儿先育己,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关注女儿派

每晚八点陪你一起成长

女儿派
我家有女儿,有女万事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