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克兰战争即将进入第四年和朝鲜开始抗美援俄、以哈冲突可能演变成更广泛的中东战争、南中国海因为菲律宾与中国的对抗升级而局势不断升温之际,重读英国资深新闻工作者马歇尔(Tim Marshall)的著作《地理的囚徒:10张地图看清全球》,似乎有了新的感悟和体会。
马歇尔认为,地理环境不仅决定历史的发展脉络,甚至可说早已写就人类的命运。
笔者获赠四川大学霍仁龙博士《人与环境》,以历史地理学结合人类学长期田野调查方法(在云南禄劝县),深刻揭示了地理空间如何塑造了人类历史和文化进程,正如杜兰特在《历史的教训》写到:地理是人类历史的子宫,哺育着历史,也规范着历史。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编者注
俄罗斯的政经文教中心莫斯科地处欧洲平原中央,自古以来易攻难守,曾被周边民族和国家入侵,包括蒙古人、波兰人、瑞典人、法国拿破仑、纳粹德国等。
俄罗斯首位沙皇伊凡四世首次提出并贯彻以攻为守的防御原则。伊凡四世以后的历代沙皇和君主,将俄国边疆推至天涯海角,建立地球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最大程度地保障俄罗斯或莫斯科的安全。
可以说,俄罗斯的地理环境培养了这个“战斗民族”的安全观,塑造国家的“北极熊国格”,就连它在冷战时期生产的尖端武器如核潜艇、战斗机、军事运输机等,也比西方的同级武器巨大和先进。
这也是为什么俄罗斯为了国家安全,可以不择手段。今天俄乌战事陷入胶着,莫斯科为了撑下去,引进朝鲜人当炮灰。也许只须撑到11月初大西洋彼岸选出新领导人,俄乌冲突就会转弯。
朝鲜这一步棋可以为自己赢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如果特朗普上台,乌克兰战争很快将结束,莫斯科形同赢了这场战争,尽管多年来已付出沉重代价。作为战争伙伴,朝鲜可以从莫斯科得到许多好处,也许是最新的武器技术,也许是更先进的核技术。即便只是国际舞台上的“战胜国”地位,也足够威慑南部“头号敌人”好几年。
从某个角度来说,以色列也奉行以攻为守的防御原则。以色列不像俄罗斯,没有将边疆推至天涯海角,但确实试图占据约旦河西岸和控制着戈兰高地。
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地区建国,向来被巴勒斯坦人和阿拉伯人所抵制。就人口和国土面积而言,以色列是一个小国,周边阿拉伯国家比它大得多。不过,它数十年来得到西方国家的大力支持,已是中东的发达国家、军事强国、核武国家,俨然中东小霸王,周边邻国虽然土地面积比它大,但战斗力都比不上它。
不论是巴勒斯坦的哈马斯,还是伊朗支持的黎巴嫩真主党,抑或是半个世纪前的埃及、约旦、叙利亚、黎巴嫩等阿拉伯国家,都曾被以色列痛打。以色列曾扬言要把那些欺负它的国家和组织打趴在地,打到他们求饶。
因此,今天以色列对哈马斯和加沙、真主党和黎巴嫩痛下杀手,周边阿拉伯国家也只能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斡旋,或在联合国总部谴责,而不敢像前几次中东战争那样,对以色列发动攻势。就连中东第一强国伊朗,也只敢对以色列作出经过仔细衡量的小规模导弹轰炸行动。
中东这一战,可能要打到美国选出新总统,才会进入下一阶段——停火或升级。
靠近我们一些的南中国海也是地缘政治的热点。在地理上,南中国海是中国的前院,所以中国以“九段线”为由,坚持拥有几乎整个南中国海主权(并非事实-编者注)。
对中国来说,南中国海是大门外的交通要道,能源、许多生产要素进口和商品出口,都要经过这条海上要道。因此,大概不会有其他国家比中国更重视南中国海的航行与飞越自由。问题在于,由谁来保障南中国海的航行与飞越自由?
中国已经强大,不接受美国在南中国海舞刀弄枪当警察。事实上,北京不喜欢美国干预本区域的事务,正如19世纪美国门罗主义所宣告的“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反对欧洲列强干预美洲事务。
不论谁当美国总统,南中国海乃至亚太、印太地区的地缘政治问题恐怕只会升级。
(作者是新加坡《联合早报》国际新闻第二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