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不少人在后台留言:
“救救我的文言文吧!”
“平时做得挺好,一到考试就拉胯了。”
中招君完全能理解,
毕竟现在文言文——
更加考验我们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所以今天中招君带着——
知识梳理和部分一模真题来咯~
这次有答案有解析,
大家如果有新的思路,
也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知识梳理
李塔汇学校 冯韬
1. 诗词
(1)诗词的格律、词牌、曲牌特点;关键词语的词义,每个句子的内容。
(2)写景句中景物的特点、表示的季节。
(3)每首诗词中作者抒发的感情。
(4)注意诗词中以下类型的词语:
有比喻义的词语,如:“孤蓬”“浮云”“落日”“沉舟”“病树”“冰塞川”“雪满山”“风飘絮”“雨打萍”等;
有文化内涵的词语,如:“岱宗”“齐鲁”“沙场”“星汉”“班马”“云帆”“婵娟”“干戈”“汗青”“天狼”等;
易与现代汉语混淆的词语,如:“会”“昏鸦”“危楼”“层楼”等;
比较陌生的词语,如:“消得”“万籁”“敕”“麾下“”了却”等;
运用典故的词语,如;“闻笛赋”“烂柯人”“持节云中”“垂钓碧溪”“乘舟梦日”等。
2. 文言课文
(1)文学常识:
作者的姓、名、字、号,所处的朝代、身份、文学流派、作品集名等。
(2)句子的现代汉语翻译:
翻译时,关键字词要落实,成分省略要补充,词句倒装要还原,句子语气要保持,句意完整要通顺,虚词用法要体现。
特别注意文中8~15个字,意思相对完整,有成分省略、倒装、词类活用等语法现象的句子。
(3)内容和主旨:
关注文章的内容、主旨、作者情感;理解片段与全文的关系、片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01
【甲】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去宥(节选)
邻父有与人邻者,有梧桐树,其邻之父言梧树之不善也,邻人遽伐之。邻父因请而以为薪。其人不说曰:“邻者若此其险也,岂可为之邻哉?”此有所宥也。夫请以为薪与弗请,此不可以疑枯梧树之善与不善也。
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吏搏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吏曰:“殊不见人,徒见金耳。”此真大有所宥也。夫人有所宥者,固以昼为昏,以白为黑,以尧为桀。宥之为败亦大矣。亡国之主,其皆甚有所宥邪?故凡人必别宥然后知,别宥则能全其天矣。
【注释】①宥:通“囿”,局限。“去宥”:除去人的局限,不受蒙蔽。②邻之父:即邻父,邻居老人,父:对男性长辈的称呼。③金: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引申为货币、钱。④别:离别、告别,这里引申为去除。
1. 甲乙两段选文均选自《_______》。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邻人遽伐之(_______)
(2)何故(_______)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下列对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邻人很不高兴,说:“邻居如此危险,怎么能和他做邻居呢?”
B. 邻人很不高兴,说:“邻居用心如此险恶,怎么能和他做邻居呢?”
C. 邻人沉默不语,而后说:“邻居如此危险,难道能和他做邻居吗?”
D. 邻人沉默不语,而后说:“邻居用心如此险恶,难道能和他做邻居吗?”
5. 甲文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的道理。乙文中齐人“大有所宥”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请自己的话概括),国君“甚有所宥”的后果是__________,以上两例均从______面阐述了_____________的道理(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6.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中对“国人道之”的行为,作者用“不若无闻”来表明他的态度。
B. 乙文写邻人“有所宥”,齐人“大有所宥”,国君“甚有所宥”,层层揭示“有所宥”的恶果。
C. 甲乙两文都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寓言故事来阐述道理,给人以启示或警醒。
D. 甲文中的“丁氏”、“闻而传之者”、“国人”都是乙文中所说的“有所宥”之人。
案
答
解
详
02
【甲】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乙】岳阳楼记(节选)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乙】文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 (人名)。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甲】诗和【乙】文的作者都从古代先贤的身上找到了归属感,【甲】诗中“________”一词,用了伯夷、叔齐的典故,作者把二人引为知己,表达了自己__________的人生选择;【乙】文中作者以“________”为楷模,表达了自己______________的政治抱负。
案
答
解
详
如果有搞不懂的题目,或是需要的学科专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哦~
本周隔空喊话bot
2024已经走向尾声,
年初设定的计划与目标,
你都完成了吗?
新的一年里,
又有什么期待与愿望呢?
离中考愈来愈近,
你的心情又是如何呢?
Let's talk!
💗 小编先答:
岁序更迭,无论目标是否达成,这普通又不普通的一年终将过去。更重要的是,新的一年将要开启,新的内容将被书写,新的好事将要发生!
⭐️ 欢迎大家点击2024再见!希望“希望”真的到来或扫码提问箱或在评论区留言~
LET US SAY SOMETHING
责编:张玮
-上海中考发布-
《上海中学生报·中招周刊》与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合作
中考信息发布及学科复习方法指导
精准试卷解析 权威中招政策 及时模考信息 历年数据查询
主流国际教育 品质国际学校 在线课程辅导 学校特色介绍
CONTACT US
Email:shzkfb@163.com
TEL:+86-021-33255783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合作意向请留言或给我们打电话吧: